if (is_home()){ //这里描述在前******* $description = "西园寺和研究所发布相关新闻法讯的官方平台"; $keywords = "西园寺,佛教,佛学院,法讯,心理咨询"; } elseif (is_category()){ $keywords = single_cat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category_description(); } elseif (is_tag()){ $keywords = single_tag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tag_description(); } $keywords = trim(strip_tags($keywords)); $description = trim(strip_tags($description)); ?>

位置: 首页 > 教理研究 > 人世间杂志 > 转念即菩提

转念即菩提

发布日期: 2002-02-28 浏览量: 1,919 次浏览

南北

 

在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中,如果有人脱离了正常的生活轨道,舍弃大家都认为是必不可少的追求和拥有,甚或干脆舍尘出家,为僧为尼,一般被人们称作“看破红尘”。似乎这不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而是消极遁世。但人们的这种认识并不正确。原因是这种认识与判断事物的依据,是建立在一种唯物质的斗争哲学上的,所以在面对许多精神方面的问题时,无从解说就妄加评判,以致谬误层出。

事实上,人们对人生和世界的认识,是可以也应该是千差万别的。因为每个人若是在自由的环境中生长,由于所受教育、接触人事、知识累积,特别是人生经历的各不相同,所以形成各自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就是一件十分自然的事。反之,那便意味着扭曲和强制,是一种病态。

“觉悟”一词,是人们都熟悉的。追其本源,“觉悟”一词出自佛教。“佛”便是“觉悟者”的意思。“觉悟”的对立面是“执迷”,是指人们停留在表面的现象之中,而不能看到事物的本质真面目。那么一个人怎样才可以透过扑朔迷离的现象而发现人生和世界的本质呢?这需要条件,需要“苦”来作媒,也就是佛教中所说的“缘”。只是,这样一种觉悟的缘,却非每个人随时随处可得,更不是有了这个“缘”就一定能觉悟,而是要看一个人在造化中的灵性,是否可以适时显现。如果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物,就会发现在以下几种情况下,人是最易“觉悟”的。

一是病痛。一个人生了重病,卧倒在床或住进医院,死神在身边低吟徘徊,生命如风中残烛,平时的种种追求和拥有,都成了过眼云烟。这时人们最易想开看开,对名利的斤斤计较和对他人的恩恩怨怨,这时大多就可以“放下”了。当然,如鲁迅先生临终时的“一个都不宽恕”,可另当别论。

二是牢狱之灾。不管因为什么,是罪有应得也好,是被冤受屈也罢,人只要关进四面墙壁之中,失却自由,与世隔阻,你在外面拥有的一切——权位、金钱、美色及各种享乐,就只能在回忆中相见了。我们经常在媒体上看到一些在高墙内“追悔莫及”的人,发誓赌咒若有明天将如何如何好好做人等……。这也算是一种“觉悟”吧,当然,这些人大多是真的贪官污吏。

三是灾变。这里所说的灾变,主要是指无情水火及不可预料的天灾人祸。我认识一个前些年暴发起来的大款儿。美妻、娇子、别墅、车子,作为大款标志的东西他都有了。但后来不知为何一场大火,一切都烧掉了,妻儿也丧了命。他自己命是保住了,却再也无心“奋斗”,而是流浪天涯,最近听说他在南方一座寺院出了家。

四是直面死亡。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终点是死亡,但真能直面死亡,认识死亡意义的人,并不多。我有一位朋友,是位成了名的诗人。他的职业也不错,是某政府机关的公务员。两年前他在火葬场的殡仪馆参加一个朋友的葬礼,当他看到一个和他一样年轻的生命突然就消失了,化为了灰烬,又看到骨灰寄存处那一排排铁架上带照片的骨灰盒后,他几天没去上班。后来就坚决辞了职,决心做自己真正愿做的事情——自由写作。因为他看到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常,不想再浪费下去。

五是失恋。千万不要小看这种情感灾难对人的改变和影响,因为人是感情的动物,所以情伤对灵魂的触动,可能更深于其他。情伤往往导致人的心死(即绝望),进而对平日无暇思索的东西进行思索和反省,由此醒悟世界万物的变幻无常,并更深一步认识人生的本质和意义。这方面的例子,举不胜举,无论现实生活还是文艺作品中,都俯拾皆是。

以上几种情况,不过是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容易产生影响的一些特殊因缘而已,并且仅仅是有可能性。这就如人们常知的道理一样:将相同的温度同时加之一个鸡蛋和一块石头,鸡蛋可以孵出小鸡,而石头却不能。这里就有一个所施对象的本质问题。

在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中,要保持一份清醒,保持一份对生命本质和意义的认识,委实不易。除了以上列举的一些特殊因缘外,关键是教育。“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所以,能揭示人生真理的正确知识,才是破除人生道路上重重迷雾的灯盏或阳光。

 

点击返回《人世间》2002.2 :关注环保 目录

排版|正信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扫码关注 西园戒幢律寺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