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is_home()){ //这里描述在前******* $description = "西园寺和研究所发布相关新闻法讯的官方平台"; $keywords = "西园寺,佛教,佛学院,法讯,心理咨询"; } elseif (is_category()){ $keywords = single_cat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category_description(); } elseif (is_tag()){ $keywords = single_tag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tag_description(); } $keywords = trim(strip_tags($keywords)); $description = trim(strip_tags($description)); ?>

位置: 首页 > 教理研究 > 人世间杂志 > 戒律讲座

戒律讲座

发布日期: 2019-09-22 浏览量: 6,272 次浏览

觉净

谈到戒律,感觉有点像法律,似乎条条框框都是来束缚我们的。果真如此吗?首先来讨论这样一个问题,佛陀发明了戒律,还是发现了戒律? 佛陀具足圆满的慈悲和智慧,会发明一个东西来束缚和要求我们吗?我们知道,犯到根本戒的后果是在地狱当中长久受苦。这是否佛陀对我们的惩罚?如果说佛陀具有无限的慈悲,那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其实,众生被自己的烦恼所左右,造作了杀盗淫妄的罪业,不管有没有受戒,都要受到因果规律的惩罚。所以,佛陀是以其正遍知的智慧发现了世间的因果规律,出于保护众生的悲心,依据因果规律而制戒,并告诉我们造作恶业的严重后果。佛陀本人并非可以决定众生生死祸福的判官。

当今社会,物欲横流,可以说是高效地兜售. 轮回,如果没有戒律,没有一个好的行为规范作为我们修行的保障,那我们很容易在前进的道路上迷失方向,误入歧途。所以,我们要来参加菩提静修营,要受持一份清净的三规五戒、八关斋戒,以及菩提心戒,这是我们修行的保护伞。

戒律在修行中有怎样的意义和作用?戒、定、慧,是佛法的总纲,合称为三无漏学,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如果在修行的道路上厚此薄彼的话,就会出现障碍。光持戒,不修定慧,只能得到人天福报,不能证入涅槃。而单纯修习定,不持戒,就很难入定,因为“三学戒为首,菩提律为基”。再者,单纯修习慧,不以戒和定为前提条件,就有可能流于毫无信仰的学术研究,难以在修行上真正受用。

佛陀为什么要制戒?据律藏记载,佛陀在成道后的前十二年里是没有制广戒的,因为当时跟随佛陀修行的都是大阿罗汉,他们的根基智慧远远高出现在人,僧团非常清净和合,没有任何是非。佛陀成道后第十二年,一个家财万贯的大弟子回去省亲,他的妻子担心没有子嗣来继承财产,哀求他为家族留一个后脉。那时没有广戒,这个比丘就与妻子做了不净行。回到僧团后,他告诉了佛陀。佛陀就制定了第一条戒,即淫戒。随着时间的推移,佛陀的弟子越来越多,有的弟子又做了其他不如法的行为,因此僧团的戒律就逐条逐条地制定。

在佛陀成道之前,也有七尊佛依次在娑婆世界降生,成道,说法。他们住世的时候,佛法非常兴盛,但为什么七佛的法不能延续至今?就是因为没有制戒。毗婆尸佛、迦叶佛这几尊佛的正法得以久住,是由于他们住世说法的时候制定了戒律。释迦牟尼佛的教法能够流传至今,其中戒律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佛陀出于悲心而制定戒律,目的就是为了正法久住。因此,戒律不是用来束缚我们的,而是我们修行的增上缘。

那么有人会问:受戒就是要让我做好事,不要去杀生,不要去偷盗,我就去做就行了,我受不受戒有什么关系呢?要知道,受戒是在十方三世诸佛面前做出庄重承诺,尽形寿(受菩萨戒的是尽未来际)不杀生,尽形寿不偷盗。而一般善行,只是当时一个念头使然,而不是一种长久的承诺。所以,它们的功德利益是截然不同的。第二,受戒所做的承诺是针对世间一切有情,而一般善行只是针对某一个对象。还有些人则担心,受戒以后犯了戒怎么办?实际上,受持是针对一切有情众生,而犯戒只是针对当下的那个对象。

戒律一般分为声闻戒和菩萨戒。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都称为“声闻戒”;菩萨戒通常有十重四十八轻,还有优婆塞戒经,璎珞经,瑜伽菩萨戒等。今天我们重点介绍的是声闻戒中的五戒,它是所有声闻戒的前行与基础。按照佛法修学的次第,每个佛弟子身份的确立,都依相应的戒法。如果不受戒,就不能确定是一个佛子。佛陀慈悲,在家弟子如果五戒齐受尚不具备因缘,也可以受其中一条或数条,舍戒也可以一条条地舍。佛陀也出于悲心,制定了八关斋戒,一日一夜受持,为我们今生今世的解脱种下了一个善因,让解脱有了保障。

接下来我们重点介绍戒相。

一、不杀生戒

杀生的对象是自己以外的有情。破不杀生戒的根本戒是杀人。犯五逆重罪,就是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等,今后就不能再出家,再受戒。但是真正要破根本戒也是很难的,有几个人会杀父,杀母,杀阿罗汉?自杀算破根本戒吗?受五戒的,因为是尽形寿持戒,自杀前一刻还有戒体,但在命断那一刻戒体已经舍掉,就不算犯根本戒。

破杀生戒的心理和动机,就是对有情的认识必须是不错乱的。本想杀张三,结果误杀李四,是犯“近方便罪”,没有犯“根本罪”。本要杀张三,但清楚地知道是李四后,还是把他杀了,这是做有情想,就犯下了根本罪。 行为上,有自己做或者令他人做,杀动物时就有很多这种情况。到市场买一条鱼,我受持了五戒,我可不能杀生,你帮我处理一下吧。这算教他杀,同样也要结罪。

五戒虽然没有要求素食,但无论是根本罪或方便罪,都要受到因果规律的制裁。所以提倡大家尽量素食。在家人如果做不到,就食三净肉。“三净肉”指的是:自己没有去杀,不叫他杀,不闻杀的。如果遇到犯戒因缘,如夏天拍死了一个蚊子,要生起一个真正忏悔的心。

二、不偷盗戒

一个人生命得到保障后,他最关心的是什么?是财产。所以不偷盗戒是处于第二位,如果所有社会成员都能遵守这条戒的话,那就无须为自己的财产所担忧,这样就可以做到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人们自然会快乐,社会也会安定。

犯盗的对象是任何一种他人所拥有的东西。心理活动是做“他人物想”。就是明明知道是人家的东西,未经允许而移动。方式也有很多:自作、叫他做。只要移了本位,原来在这个地方,拿到其他地方,就算犯偷盗戒。除了这些条件要具备,最后要达到现在国家法律判死刑的条件,才是犯根本戒。盗戒也有开缘,哪些情况拿了别人东西不算犯戒?第一叫粪扫物,捡别人丢弃的东西不算犯盗戒。第二亲厚意,感情好的亲朋、夫妻、父母亲拿的,不算犯偷盗戒。第三是暂用想,别人的扫把,我拿过来用一下马上还回去,即便是忘了没有还,也不算犯盗。第四是己有想,东西不是我的,但误以为是我的而拿错了。通常条件下,这些都不算犯盗。

三、不邪淫戒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因而社会的稳定植根于家庭,而家庭中的妇女,尤其母亲,是最核心的人物。妇女的安全得到保障,家庭就会和睦。家庭和睦,社会才能稳定,所以第三条戒不仅涉及到男女双方的关系,同时涉及到社会的稳定,是极其重要的问题。对于持五戒的佛子来讲,持守这条戒是最容易的。

犯“邪淫戒”的对象指的是除妻子外的其他有情,包括人、动物、鬼神都是。下面的条件统统具足,是犯不邪淫的根本戒。“非肢”,指除产门外其它的肢体部位,如口腔、肛门等;“非处”,指不适当的场所,如寺庙里、师长的房间、塔寺内; “非时”,指不适当的时候,包括妻子受持了八关斋戒时间内;“非量”,指过度地放纵,不适量; 还有一项“知其非为己妻”,即明明知道不是自己的妻子而行淫。如果醉酒后将他人误认为自己的妻子,也算犯不邪淫戒,但不算破根本戒。

犯“邪淫戒”的动机是想做不净行,行为上为邪淫之事做了准备,究竟就是两两交会。如果只是前行都有了,没有究竟那一刻,也不算犯根本戒,是近方便罪。怎样算破根本淫戒?第一条,非合法配偶的众生,或多半未坏的死尸——一半以上坏掉的也不算。第二条,要有“染心”。如果是被迫的,则不属于犯根本戒。第三就是所对的境,除妻子以外的有情,无论是其口腔、阴道、肛门,都算。然后只要淫具两两交会,无论是有隔或是无隔,都算犯。《律藏》里面讲,如头发许进入的话,都算犯根本戒。

四、不妄语戒

这条戒最容易犯,因为我们时时刻刻在说一些小妄语。我们要明确,佛陀制妄语戒的根本精神是要尊重真理。无论讲话,演讲,写文章,还是教学生,都要尊重真理,实事求是,讲真话不讲假话,不讲没有意义的话。

在家里面如何做到不妄语戒?我有三点建议。第一,对子女不要轻易去承诺,一旦有所承诺就必须去做。第二,对爱人不要打妄语,夫妻因缘十分难得,应当珍惜,双方要互敬互爱,坦诚相待,互相交换信息,家庭才会是温馨的避风港。第三,对父母要讲真话。没有哪一位父母不希望子女平平安安,工作顺利。父母又因年龄逐渐增长,饱经风霜,见多识广,所以子女遇到难事跟父母讲真话,是最安全不过的做法,经常这样会获得不少利益。

妄语戒的对象,一般指能听懂你说话的人。妄语戒有四个分支:妄语、粗恶语、离间语和绮语。妄语的动机。第一指的是“违想而说”,跟自己想象截然相反的意见,用语言、态度、行为表达出来,使对方能够理解的。有时不需要通过语言,通过手势也可以表达出来。举最简单的例子:没有证阿罗汉的请举手!能理解我的话没举手的,就是犯了根本戒。如果是不小心没听明白的,那就不算犯。小妄语的罪虽然可以忏悔,但是我们最好做到清净无犯。

对于恶口(粗恶语),相利故说,为法故说,为律故说,为教故说,为亲友故说,或因语次失口误说,皆不犯。两舌就是一些挑拨离间、搬弄是非的语言。绮语是没有实际意义的话。这些都不要讲。

五、不饮酒戒

前四条是性戒,只要犯了就会受到因果规律的惩罚,不论有没有受戒。酒戒则是遮戒,受戒后犯了戒才会结罪。酒戒的对象是酒或能醉人的东西。酒戒的动机,想要“于酒作酒想”。知道这个是酒。有时可能不知道是酒,比如国外的包装。没有酒味,喝了就不是“于酒作酒想”,而是作它想。酒戒的方式,自己做或令他做。受过五戒的人,

你让人家喝,那就犯。饮用,服食,买卖,都犯戒。菩萨戒里就有这条戒,不能卖酒。一滴入口,一咽就犯罪。煮酒,把酒作为调料,把它变成药时,如还有酒味,那是轻罪。如煮到没有酒味,不算犯戒。强劝人喝,没喝算轻罪,喝了算犯戒。用酒做药引时,须和药服,不得空服。

最后再跟大家简单地谈一下八关斋戒:不香花鬘,不香涂身,不歌舞倡伎,不往观听。一天一夜过清净的梵行生活。不用香、花装饰自己,包括精油、香水、脂粉、口红等,甚至连首饰都不可用。世俗的歌曲不要唱。KTV,影视中心等地方不去。未受八关斋戒时,我们也尽量不要去这些场合,因为对修学没有增上缘。人家在打牌,打麻将,不能去看。不坐高广大床,减少自己的享受,过清净、知足少欲的生活。“不非时食”,中午十二点以后,除了水以外的东西不能吃喝,水味道可以有,但颜色不能有。药可以正常吃。什么时候可以吃喝?第二天早上,站在室外能够看到自己掌上纹路的时候,那时八关斋戒的戒体就自然舍掉了。如果下午感觉持不了,想要吃,就要作法舍。你跟旁边一个能听懂话的人说:因为什么什么,我舍八关斋戒。包括受的五戒,如果做不到哪一条,要违犯根本戒的情况下,都可以舍。千万不要硬持,犯了罪还要覆藏,这是最严重的后果。一旦犯戒了,则可以忏悔。如何忏悔?第一个是对人忏,可以在师长面前忏,或者是沙弥师父。说:大德一心念,我某某人,犯杀生,犯可悔罪,今向大德发露忏悔,更不敢做,愿大德忆念我。这样说三次。受忏者会答:自责汝心,申验你。你回答,嗯。你这个罪就忏清了。

我们还要用四力忏悔法。第一个是能破力,就是对自己所做的不善生起真诚的追悔之心。可以配合修习八十八佛或三十五佛,念一声佛,拜一拜,进行忏悔。然后是对治现行力。即修习种种善法,对治不善行,包括数息,观修空性,深信本来清净,按照仪轨,持诵净授,塑造佛像,供养三宝,称念佛菩萨名号。第三是遮止力。就是至诚防护,后不再造。第四是依止力。就是皈依三宝,发菩提心。

持戒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并非只是护持几条戒就算完成了。要想在生活中真正持好戒还

需要信心、正念、精进、智慧。所以法师提出来的五大要素非常殊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守护四种律仪,第一是别解脱律仪,就是认真学习持守每一个戒条,包括不杀生、不偷盗等。第二是根律仪戒,就是守护好自己的根门—— 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第三是活命遍净戒,就是坚持正确的谋生方式,不要去选一些邪命的职业谋生。第四是资具依止戒,就是享用物品时要保持智慧的观照,用任何一样东西都要保持觉察力,以智慧来观照身心。

在《道次第》里面讲到了四种生罪的因,第一是无知,第二是放逸,第三是不敬重,第四是烦恼炽盛。首先,对治无知。就是要听闻戒的诸多学处,清楚了知。你如果受了戒以后不去学戒,不去了解戒的开遮持犯,就不是真正的明白。第二,对治放逸。就是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自己能够忆念不忘,时时对自己的身口意保持觉知。我们所做的每一个行动,每一个想法,嘴里面说出来的每一句话,都能知道是善还是恶,依止学习教法的力量对罪业升起惭愧和羞耻之心,从而因念及自己会被别人呵斥而升起羞愧,因担忧恶行的异熟果报而升起防护之心。第三,对治不敬重。就是对戒不敬重,这就要对佛,对佛所制的戒,及修学的同伴,升起殷重的心。第四,对治烦恼炽盛。这就要观察自己的身心,哪种烦恼特别强烈,就要找到相应的对治方法,努力去对治。我们如果有贪心,就要用不净观去对治。嗔心呢,用慈心。佛随念可以帮我们守护自己的身口意三业,对治烦恼的炽盛。

戒律并不仅仅局限于几个戒条。戒律的精神是中道的,有节制的,有管理的,人本的。我们要以如实和关怀的态度来看待生命,不放纵贪欲、嗔恨,让无明伤害自己和他人。健康的生活习惯可以给我们带来坦然、舒适和轻松。然后再来修种种善法,不断地增上。

今天我们围绕在家戒律做了分享,明确了佛陀制戒的根本目的,还介绍了在家戒的律仪、戒相,及犯戒以后如何来对治、忏悔。我们也明白了修学的次第。最后强调:我们不是为持戒而持戒,而是为修学保驾护航。最后祝愿大家在今后的修学中不断进步,最终达到圆满至善的境界。

返回23期目录请点击:这里

排版|叶萍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扫码关注 西园戒幢律寺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