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份:2022年8月
法雨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十 之三
教育 |戒幢佛学研究所举行2022年本科 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会
绿树荫浓夏日长,
亭台倒影入池塘。
于无上胜妙地,在离垢清凉园。
戒幢佛学研究所又一次迎来了毕业季。
8月2日-6日
在西园戒幢律寺三宝楼举办了2022年
本科生、研究生
毕业论文答辩会。
参与此次论文答辩会的有南京农业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王建光老师,苏州科技大学副教授、研究生导师聂士全老师,中国人民大学讲师王俊淇老师,苏州大学宗教研究所所长、戒幢佛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生导师韩焕忠教授,戒幢佛学研究所副所长界文法师,戒幢佛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生导师净智法师,戒幢佛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导师海慧法师。以及戒幢佛学研究所讲师戒海法师、善觉法师、善智法师、德安法师、如闻法师、智性法师、廖乐庚老师、梁踌继老师。
答辩会由戒幢佛学研究所研究部主任
德安法师主持。
毕业答辩由论文陈述、提问、
回答和场休投票并宣布结果四个环节。
2022年参与答辩的本科生论文题目涉及净土、天台、华严、戒律、法相学、佛教管理、及佛教艺术美学等多个研究方向。各位同学按照答辩流程就提交的论文进行了阐述。释光明《般舟三昧行持方法浅论》、释心愿《天台智顗“一心三观”之内涵》、释玄空《藏经的发愿和华严经的发心对比》、释德旭《石窟壁画中<维摩诘经>的美学体现》、释法承《<吉祥经>浅析》、释惟义《南山律学视角下忏悔思想探析》、释慧愿《略述澫益大师之净土“三资粮”——以<阿弥陀经要解>为中心》、释智彬《浅析佛教瞋心所的心理机制与荣格的情结理论的比较》、释妙智《金钱戒对修持的必要性》、释宗安《佛教口业的业力观探究——以“绮语”和“非绮语”为中心》、释法凌《略析佛教的四圣谛——以<阿毗达磨俱舍论>为中心》、释妙宏依《“无为法”浅析——从<阿毗达磨俱舍论>到<大乘百法明门论>》、王玉官《印光祖师与念佛法门》、李垠孚《<阿毗达磨俱舍论·随眠品>初探》、邵腾《浅析“受心所”——以<成唯识论>为主》。
各位导师对于以上论文给予指导意见、精彩点评并提出问题,答辩者聆听记录并一一作答,答辩委员会就论文答辩情况进行投票表决。 最后由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投票结果,对上述符合学术规范及本科阶段要求的论文,答辩通过准予毕业。
2022年参与答辩和预答辩的研究生
论文研究方向涉及
俱舍、唯识、中观、
律宗及僧团管理。
释妙宽以《说一切有部断惑思想》作答辩陈述,论文概括有部的断惑思想可归纳为“两个核心,六大特点”即法体恒存、三世实有”和“断得不断体、惑得需双灭、烦恼能退失、正断通双道、对治贯始终、修断通世俗”。全篇分有部的烦恼、断除、退失理论三大部分。
释法质以《无明与三乘的解脱 ——以缘起法为中心》作答辩陈述,论文围绕缘起法与无明,探讨印度佛教各宗解脱观念的异同,概说三乘如何解脱并关注了大小乘交涉的问题:阿含观十二缘起破除无明而解脱、部派时期通过觉悟缘起得以解脱的修行方法隐而不显、中观派从缘起法找到突破并发展了二执和二障的观念、瑜伽行派将无明分为染污、不染污,与烦恼障、所知障对应,由此确立三乘所断的差别、如来藏学摄三归一,由一乘道断无明得到究竟解脱。
释妙乘依《<顺中论>解读 ——校注及今译》作答辩陈述,本论文在总结国内外学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大乘瑜伽行派开山祖师的无着的《顺中论》通过校勘和注释对文意进行疏解,力图彻底清除对原文本的理解障碍,爲进一步研究其哲学思想做准备。并且尝试将原文本翻译成现代汉语,以期让更多人了解这部中观学重要论著。
释法教以《敦煌西凉<十诵比丘戒本>注译》作答辩陈述。论文认为说一切有部的律典在戒律典籍中占有重要地位。如《十诵律》和《萨婆多论》曾风行一时,宣祖等历代律师都对其十分重视,多加引用。本论文以藏外文献敦煌西凉写本《十诵比丘戒本》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仅存于世的三个残本进行校勘得到精校本,之后对戒本的258条戒从戒条大意、注释和与他部戒本对比三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注解和分析。
释法堂就《<比丘尼钞>研究》作答辩陈述,论文研究重点包括《比丘尼钞》写作背景及作者考证、 比丘尼钞文字特点、《随戒篇》中的八敬法研究三个部分。
此外,释法驰据《月称<明句论·观五蕴品>译注和研究》作预答辩陈述。《明句论》是月称论师对龙树菩萨《中论颂》的注释书。在目前可查的《中论颂》七个注释书中,《明句论》是唯一保存完整的全本《中论颂》梵文注释,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对于梵文《明句论·观五蕴品》,目前国内还没有相关论文发表。本论文以梵文《明句论·观五蕴品》为研究对象,以布达拉宫本、牛津本、罗马本、东京大学本、剑桥本和尼泊尔本六种最有价值的写本为基础,进行了校勘、汉译和注释,对其义理进行了挖掘。
释妙明以《佛教丛林的住持与现代管理研究》作开题报告。
每位研究生就自己的论文内容作了陈述,进而由答辩委员会委员分别进行点评并提出问题,最后由该生对评委提出的问题作出回答。在进行点评的过程中,评委法师和老师对研究生的论文工作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进一步完善的宝贵建议。精彩的答辩过后,答辩委员会进行了投票表决,一致认为本次参与毕业答辩的毕业论文均符合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要求,准予通过答辩。
有声书 |《释迦牟尼佛传》—— 都城中的悲哀 10
《释迦牟尼佛传》——星云大师 著
另一个伤心的是耶输陀罗妃,她见到车匿,忍不住就哭着责骂他道:
“车匿!你把我所有的快乐夺去,你真是罪大恶极的人!你不要隐瞒我,你把他到底送到哪里去了?起初,你和主人一同出去,现在你却把他舍弃而独自回来,你真是个不忠不义的人,你把太子诱惑出去,使他从此不再回来,免得你以后再为他辛劳是不是?现在你应该快活啊,为什么还要假装着哭泣呢?你夺去迦毗罗卫国的欢乐,这里已充满了忧愁和苦恼。你不把我的丈夫寻找回来,我也不愿意再活下去。你没有听到宫中这许多哭泣的声音吗?你舍弃了太子,你的心怎么如此的狠毒啊!”
耶输陀罗妃哭着骂着,一转身又看到车匿身后的白马犍陟:
“马啊!你那忠义的心呢?你把我的丈夫载到那遥远的地方,你就像一个强盗,抢去别人的珍宝。在以前,当你随着主人上战场的时候,刀戟弓箭都不能使你畏惧,你对主人的忠心赤胆,没有一个人不知道。现在又为什么忽然变得这样不忠义,把我们国家的至宝,我的丈夫抢走了呢?可恶的犍陟!你刚才进宫的时候,叫出一声悲鸣,我丈夫骑着你离开王宫的时候,你为什么一声也不响呢?那时如果你高呼一声,宫中的人自然都会惊醒,而阻止他不让他出去,那么我就不会受到今天的痛苦了!”
车匿听罢耶输陀罗妃哭诉的言语,就像一万把利剑刺在心上,他合掌匍伏在地上回答他道:
“太子妃!请您听我的陈述,这不能责怪犍陟,也不能责怪我。我们没有罪过,是真理使太子生起坚决出家的心念,我们只是遵奉他的命令。”
“我告诉您那一夜太子出城的情形,太子骑着白马,像是有天神在催赶似的,坐骑不用鞭策,走得比飞还快。我也莫名其妙的紧紧跟随在后面,马脚和我的两只脚,好像都不曾着地,出城的时候,城门自然的打开。那一夜,夜色光明得像白天一样,四围一点声息也没有,只有我们在凌空飞行。”
“太子妃!这不是人力所可以做得到的,一定是天神的力量啊!”
耶输陀罗听到车匿报告当时的情形之后,心里也想这是天神接引太子出家学道,不能责怪车匿和白马。但这样想仍不能减少她的悲痛。车匿和白马辞去以后,她自己还在梦呓似地自言自语道:
“我失去了丈夫,等于失去了所有的快乐,他为求真理,竟把我舍弃。从今以后,谁又是我所可以依赖的人呢?这孤单寂寞的生活,又如何能打发过去呢?”
“过去很多圣人和修行的仙人,都是夫妻一同到山林里去修行,我的丈夫如果一心要去修道,我可以伴着他同去,他为什么一定舍下我独自出去呢?”
“古代的吠陀记载说,一切梵行和祭祀都要夫妇同时奉行,这样我们种下相同的因,才能同样得到升天享乐的果报,但是现在我的丈夫却不肯带我同去,这又是为什么呢?”
“难道他所要修的道和以前修道的人不一样吗?”
“难道他嫌我嫉妒,想要另外找一个不嫉妒的?或许嫌我的容貌丑陋,想另外找一个美丽的女子和他结伴修行?”
“我真是个苦命的人,被丈夫遗弃了!但是罗睺罗又有什么罪过呢?可怜他出世不久,就得不到父亲的疼爱。”
“唉!我的丈夫实在是个无情无义的人,他外表倒是很慈和庄严,谁知他的心比铁还要硬,比冰还要冷。他不可怜儿子的幼小,又不了解我爱他的心,他的心真和木石一样!”
年轻貌美的耶输陀罗妃,正像一朵盛放着的莲花,太子的出走,就像狂风暴雨摧残了她,这不能怪她要万分的悲痛!
现在不谈耶输陀罗的悲痛,再说净饭大王。自从爱子离宫以后,日夜不停地悲叹愁苦,每天沐浴斋戒,祈祷上天,使太子早日回宫。这样过了七、八天,在他真可说是度日如年。现在听到宫内到处是悲泣号哭的声音,心中不觉大为惊恐,接着侍卫来报告说,大臣们拉着车匿和白马,要求见大王,净饭大王立刻传令接见。
车匿惶恐的向大王诉说太子出家的经过,净饭大王听了之后,立刻昏倒过去,好久才甦醒过来,对着车匿骂道:
“车匿!你怎么一个人回来呢?你虽然服务的功劳很大,但你是一个功不抵过、忘恩负义的人!你怎能把太子遗落在山林里,一个人回来呢?你赶快和犍陟送我到太子隐藏的山林里去,否则你就即刻去把太子追寻回来!失去太子,我象是患重病而垂死的人,这病除非太子回来,是无法能够治好。如果他从此不回来,我只有以自杀来解除痛苦。我等待太子的回来,就像饿鬼在等待饮食!”
“车匿!你为什么不告诉我爱子的住处呢?赶快告诉我啊!”
净饭大王悲痛的语言,深深地感动左右的大臣们,其中有两位聪明的大臣安慰他说道:
“大王!请你不要伤心,伤心没有用,只会有害你的贵体。过去很多的圣君,他们弃国出家,心上是一点痛苦没有,太子现在为了学道去出家,他的心里一定也很平安,不会忧伤悲苦。大王!请你回想阿私陀仙当年的预言,可知这件事是无法挽回的了。可是,大王!我们不能眼看你整天在悲痛,我们此时立刻出发到太子那里去,一定要想尽方法劝他回来,请相信我们的忠诚,不要徒自忧急!”
净饭大王听这二位大臣的话,转悲为喜地说道:
“好!好!你们赶快去,我的心早已飞到太子那里去了!”
这两位大臣奉命之后,即刻准备出发。
文本校对 | 悟娟 录音与后期 | 净黎 排版 | 慈峰
佛教格言 | 实相 真如 佛性 心性——如来藏、佛性、法身(58)
有声书 | 《释迦牟尼佛传》—— 都城中的悲哀 9
《释迦牟尼佛传》—— 都城中的悲哀 9
现在再说离开太子的车匿,他不断地流着眼泪,心里充满了绝望与悲哀,一边走,一边不住地叹息道:
“昨天夜里我跟随太子一同出城,想不到今天只剩下我一个人回去。”
他拖着沉重的脚步,牵着那匹疲乏的白马,走了好多天,方才回到迦毗罗卫国的都城。
白马犍陟,一向是国中最有名的骏马,日行千里都不会觉得疲倦。但是现在它因为见不到主人,所以没精打彩地踯躅着,显得十分疲乏和憔悴。口渴的时候它不想喝水,饥饿的时候它不想吃草,跟随在车匿的后面,不是悲嘶,就是流泪。
迦毗罗卫国中,清冽的泉水像是干涸了,稠密的花果像是凋落了,大街小巷里居住的男女,道路上奔走的行人,往日流露在他们脸上的欢容都消逝了。整个迦毗罗卫国,已被罩上一重寂寞悲哀的气氛。
国中的居民,看到车匿牵着白马,独自的像具僵尸似地走进城来,大家一拥上前围绕着他,探询太子的去处,问他是否平安无事:
“太子是国家的宝物,是我们生命的保障者,你盗窃国宝和危害到我们生命的安全,你把他藏匿到哪里去了?”
人民争着询问太子的去向,车匿压抑着自己心里的悲哀,回答他们道:
“我一直追随在太子的身后,并不是我舍弃他,而是他舍弃我。太子不但舍弃我,而且也舍弃了世界。”
“诸位!太子现在已经除下宝石的王冠,脱去华美的服饰,剃落须发,穿上袈裟,出家做了沙门,头也不回,一直走入苦行林中去了。”
人民听到太子出家的消息,一个个都大为惊慌,哭哭啼啼地互相说道:
“我们怎么办才好呢?”
太子离弃迦毗罗卫国,国中已经失去他的威德和光辉,阴森森的如同一座坟墓!
正当国民在悲泣的时候,有人误传一个消息到王城里去,说是太子回来了。许多大臣听到以后,发狂似地奔到城外来看,他们只见到车匿和白马犍陟,却不见太子的踪影,他们也都惊慌不已,大家责备车匿不该放走太子,随即把他拉进宫里见净饭大王。
车匿走进宫里,触景生情,想到太子永远不会回来,不觉仰天悲恸起来!
白马犍陟也发出一声悲切的长嘶,宫中饲养的鸟兽,也都跟着鸣叫,那叫声好像都在说:“太子啊!您回来吧!”
后宫的宫女们,听到马嘶鸟鸣,又听到太子没有回宫的消息,她们都悲呼痛哭,像失去慈母的孩子一样伤心!
自从太子离开王宫以后,她们都伸长着颈项,盼望太子早日回来。身上积了污垢,她们也都懒得去沐浴;衣服肮脏,也没有心情去换洗;头发散乱,也不想去整理,娇容也多日不施脂粉了。为了太子,青春的色相,人格的尊严,都已经忘记了。此刻她们知道太子没有回宫,怎不悲痛欲绝呢?
王后摩诃波闍波提夫人知道自己代姊姊抚养长大的太子,竟舍俗出家,不再回来,顷刻跌足在地,把手足跌伤,泪流满面,想到太子舍弃一切,进入苦行林去过沙门的生活,就不禁哀伤着自言自语地哭道:
“那世间稀有的王子,为什么要到苦行林去修行呢?这世界太冷酷太无情了,为什么要夺去我的孩子呢?他那柔软的双脚,怎么能在莿棘的林中行走呢?他那娇弱的身体,又怎能耐得住在石头上睡卧呢?他本是金枝玉叶似的身体,穿惯了温暖的衣着,洗惯了香汤的沐浴,现在,餐风宿露,忍暑受寒,又怎么能禁得起呢?他过去吃的都是珍肴美味,睡的都是舒适大床,听的是悠扬悦耳的音乐,侍奉在身旁的都是娇美的宫女,现在舍弃这些,在苦行林中的生活怎么能过呢?”
王后爱子心切,悲痛得几乎要昏晕过去。(未完待续)
文本校对 | 悟娟 录音与后期 | 净黎 排版 | 慈峰
经典读诵 | 《华严经 · 普贤菩萨行愿品》(全)
禅韵 | 秋意归 月到枝头
盛夏,炎炎的风,
炎炎的水,炎炎的地;
在今天慢慢褪去它的酷热,
安静走入凉爽;
西园一夜秋意到,
连角枝头夜秋浓。
知了趴在花园的杨柳树上,
浑然一体,
当清澈的歌声响起,
激荡澎湃,
似在歌颂盛夏的热情,
又似庆祝秋的到来,
在浓荫密闭的空间里,
回味火热和清凉。
爽朗的天空在刹刹风吟,
上弦月挂在庙宇的屋顶上,
月朗星稀,
偶尔几片云飘过,
把月包裹成一团吉祥,
深蓝色的天幕,
白云晕染,
月变如圆盘,
黛青似水。
猫猫们静静的躺着,
在古老的石砖上享受着凉意,
已是三更,
月如流水轻轻泄落,
扫开大半夜的热,
拥抱着园里所有的生命,
如在水里一般惬意,
听到荷叶轻轻的摇弋,
宽宽大大的叶子中间,
承了一滴风化的热气,
变成绿豆般清凉的小水滴,
滚到东滚到西,
舍不得滑到池子里。
仿佛听到老鼋的出声,
头悄悄探出在水面上,
抬头望着朗朗夜空,
呼吸这秋的第一口空气
长长的一声,
七百年如一隙
犹如茫茫大海,
盲龟遇浮孔,
今日是对生命的一场礼赞。
月慢慢西行,
香徐徐燃起,
一星一星的亮光,
闪闪烁烁
一缕一缕青烟,
缓缓升腾到炉鼎四周,
如云、如丝、
如花、如种种宝,
细细绕绕、
断断续续地旋转着,
融入到虚空中。
云卷云舒,
花开花落,
这一刻,
风微微的抚过铃铛,
挂在屋檐下几百年的等待,
等待归来的游子,
找到回家的路。
踏月如归,
馨香的诵经声
飘出了大殿的门廊,
萦绕在初秋的光影里
听一声声清凉、
喜乐、轻安、寂静。
文/仁熙 美编/慧仕
影像摄制/宏子 果一 常观 能觉 耀悟 常法 蔡杰 智元
法雨 |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十(之二)
德安法师念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