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章·修出入息念
发布日期: 2002-07-12 浏览量: 3,510 次浏览
一 杂 八一三(八○一)
世尊告诸比丘:有五法,多所饶益修安那般那念。何等为五?住于净戒波罗提木叉律仪,威仪行处具足,于微细罪能生怖畏,受持学戒,是名第一多所饶益修习安 那般那念。复次,比丘!少欲、少事、少务,是名二法多所饶益修习安那般那念。复次,比丘!饮食知量,多少得中,不为饮食起求欲想,精勤思惟,是名三法多所 饶益修安那般那念。复次,比丘!初夜、后夜不著睡眠,精勤思惟,是名四法多所饶益修安那般那念。复次,比丘!空闲林中,离诸愦闹,是名五法多所饶益修习安 那般那念。
【法义分享】
◎“安那般那念”就是出入息念,也就是观呼吸。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种修行法门。
◎“观呼吸”主要是要将散乱的心渐渐收摄下来,让心渐澄静下来以便对身心内外、对宇宙人生的实相进行如实深观。最初大多要参加为期数天的集体专修,以便进行实修、实证。若能透过有正知正见有实际经验的善知识指导,可免除许多不必要的摸索与错误。
二 杂 八一九(八○七)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欲二月坐禅,诸比丘勿复往来,唯除送食比丘及布萨时。”尔时,世尊作是语已,即二月坐禅,无一比丘敢往来者,唯除送食及布萨时。
尔时,世尊坐禅二月过已,从禅觉,于比丘僧前坐,告诸比丘:“若诸外道出家来问汝等:‘沙门瞿昙于二月中云何坐禅? ’汝应答言:‘如来二月以安那般那念坐禅思惟住。’所以者何?我于此二月念安那般那,多住思惟,入息时念入息如实 知,出息时念出息如实知;若长若短,一切身觉入息念如实知,一切身觉出息……”
佛告诸比丘:“若有正说,圣住、天住、梵住、学住、无学住、如来住,学人所不得当得,不到当到,不证当证,无学人现法乐住者,谓安那般那 念,此则正说。所以者何?安那般那念者,是圣住、天住、梵住……乃至无学现法乐住。”
【法义分享】
◎ 佛陀成佛后,除了固定作息、开示与教导弟子实修外,每天自己也坐禅。而且自己也要抽空闭关专修。像此经所述,佛陀一次闭关专修就长达两个月。已为人师或当 住持领众的人,只要尚未证到阿罗汉,无论再怎么忙,都要给自己有独处专修的时候。有时候也要能放下身份,虚心的当学生学习,如此才会成长、才能突破。
◎佛陀闭关专修,主要的方法是用安那般那念。一切学人都可用出入息法,而此法门的优点可深、可浅、可窄、可广、可止、可观。不需要依赖他物,很简便,走到哪里都可用。
三 杂 八二二(八一○)
佛告阿难:“有一法,多修习已,……乃至能令二法满足。何等为一法?为安那般那念。多修习已,能令四念处满 足;四念处满足已,七觉分满足;七觉分满足已,明、解脱满足。……入息念时如入息念学,出息念时如出息念学;若长、若短,一 切身行觉知,入息念时如入息念学,出息念时如出息念学;身行休息入息念时,如身行休息入息念学;身行休息出息念时,如身行休息出息念学。圣弟子尔时身身观 念住,异于身者,彼亦如是随身比思惟。
若有时圣弟子喜觉知,乐觉知,心行觉知,心行息觉知,入息念时如心行息入息念学,心行息出息念时如心行息出息念学。是圣弟子尔时受受观念住,若复异受 者,彼亦随受比思惟。有时圣弟子心觉知,心悦、心定、心解脱觉知,入息念时如入息念学,心解脱出息念时如心解脱出息念学,是圣弟子尔时心心观念住,若有异 心者,彼亦随心比思惟。
若圣弟子有时观无常、断、无欲、灭,如无常、断、无欲、灭观住学,是圣弟子尔时法法观念住异于法者,亦随法比思惟,是名修安那般那念,满足四念处。”
阿难白佛:“如是修习安那般那念,令四念处满足。云何修四念处,令七觉分满足?”
佛告阿难:“若比丘身身观念住,念住已,系念住不忘,尔时方便修念觉分,修念觉分已,念觉分满足;念觉分满足已,于法选择思量。尔时方便修 择法觉分,修择法觉分已,择法觉分满足;于法选择分别思量已,得精勤方便。尔时方便修习精进觉分,修精进觉分已,精进觉分满足;方便精进已,则心欢喜。尔 时方便修喜觉分,修喜觉分已,喜觉分满足;欢喜已,身心猗息。尔时方便修猗觉分,修猗觉分已,猗觉分满足;身心乐已,得三昧。尔时修定觉分,修定觉分已, 定觉分满足;定觉分满足已,贪忧则灭,得平等舍。尔时方便修舍觉分,修舍觉分已,舍觉分满足。受、心、法法念处亦如是说,是名修四念处,满足七觉分。 ”
阿难白佛:“是名修四念处,满足七觉分。云何修七觉分,满足明、解脱?”
佛告阿难:“若比丘修念觉分,依远离、依无欲、依灭、向于舍;修念觉分已,满足明、解脱。……乃至修舍觉分, 依远离、依无欲、依灭、向于舍,如是修舍觉分已,明、解脱满足,阿难!是名法法相类、法法相润。如是十三法,一法为增上,一法为门,次第增进,修习满足。 ”
【法义分享】
◎本经是将出入息法与四念处的修法结合,这是非常完整而又可很深入的修行法。如果结合成功,又有善知识的指导,要开悟证果真的是不待时节,十天的禅修中,随时都有可能。但先决条件是--你要有正知正见的法义闻思基础,加上对出入息念十六胜行与四念处的内容有所了解。
四 杂 八二六(八一四)
如是修安那般那念者,得大果大福利。是比丘欲求“离欲、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初禅具足住,是比丘当修安那般那念。 如是修安那般那念,得大果大福利。是比丘欲求第二、第三、第四禅,慈、悲、喜、舍,空入处、识入处、无所有入处、非想非非想入处,具足三结尽,得须陀洹 果;三结尽,贪、恚、痴薄,得斯陀含果;五下分结尽,得阿那含果,得无量种神通力--天耳、他心智、宿命智、生死智、漏尽智者,如是比丘当修安那般那念。 如是修安那般那念,得大果大福利。
【法义分享】
◎熟练出入息法后,要修止、要修观、要止观双运都可以。能进入止观双运,则易看到诸结而断结而证果。
◎观呼吸法可应用到遍一切处、遍一切时。无论走路、工作、等公车、坐车、上班、炒菜、洗衣、上厕所……都可以当下现观呼吸生灭、体悟无常、现见法。
五 杂 八一五(八○三)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修习安那般那念!若比丘修习安那般那念多修习者,得身心止息,有觉有观,寂灭、纯一,明分想修习满足。何等为修习安那般那念多修习 已,身心止息,有觉有观,寂灭、纯一,明分想修习满足?是比丘若依聚落、城邑止住,晨朝著衣持钵,入村乞食,善护其身,守护根门,善系心住。乞食已,还住 处,举衣钵,洗足已,或入林中、闲房、树下,或空露地,端身正坐,系念面前,断世贪爱,离欲清净,嗔恚、睡眠、掉悔、疑断,度诸疑惑,于诸善法心得决定。 远离五盖烦恼于心,令慧力羸,为障碍分,不趣涅槃。念于内息,系念善学;念于外息,系念善学。息长息短,觉知一切身入息,于一切身入息善学;觉知一切身出 息,于一切身出息善学。觉知一切身行息入息,于一切身行息入息善学;觉知一切身行息出息,于一切身行息出息善学。觉知喜,觉知乐,觉知心行,觉知心行息入 息,于觉知心行息入息善学;觉知心行息出息,于觉知心行息出息善学。觉知心,觉知心悦,觉知心定,觉知心解脱入息,于觉知心解脱入息善学;觉知心解脱出 息,于觉知心解脱出息善学。观察无常,观察断,观察无欲,观察灭入息,于观察灭入息善学;观察灭出息,于观察灭出息善学。是名修安那般那念,身止息、心止 息,有觉有观,寂灭、纯一,明分想修习满足。
【法义分享】
◎本经简单的介绍出入息念十六阶配合四念处的修法。文字用词都很简要,但含意都很深。如果没有实修过,不容易解开此经的奥妙与深意。
六 安那般那念 清净道论
“ 诸比丘!此安般念--三摩地修习与多作时,实为寂静,殊胜,纯粹与乐住,对已生的恶不善法即能消灭与寂止”--世尊这样赞叹之后又说: “然而诸比丘,云何修习安般念三摩地?云何多作,实为寂静、殊胜、不杂与乐住及已生的恶不善法即能消灭与寂止?诸比丘!兹有比丘,去阿练若, 或去树下,或去空闲处,结跏趺坐,正直其身,置念面前,而彼(比丘)或念入息,或念出息。(一)出息长时,知‘我出息长’,或者入息长时,知‘我入息长’。(二)出息短时,知‘我出息短’,或者入息短时,知‘我入息短’。(三)‘觉知全身我出息’及‘觉知全身我入息’彼如是学。(四)‘安息身行我出息’及‘安息身行我入息’彼如是学。(五)觉知喜……(六)觉知乐……(七)觉知心行……(八)觉知安息心行……(九)觉知心……(十)令心喜悦……(十一)令心等持……(十二)令心解脱……(十三)观无常……(十四)观离欲……(十五)观灭……(十六)‘观舍遣我出息’及‘观舍遣我入息’彼如是学”。如是有十六事而显示安般念业处。
【法义分享】
◎阿含经里面介绍出入息念十六阶的经文都很简要,行者不易体会到其深意、不易掌握到其窍妙处。因而摘录清净道论里面对于出入息念十六阶的具体内容,以便行者参考。
◎修习出入息法有一要领:让呼吸自然进出,如实观察就好。不要用自我的意识去掌控呼吸,也不要暗示或想像。身心静下来后,深入观察身心内外一切的实相。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