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is_home()){ //这里描述在前******* $description = "西园寺和研究所发布相关新闻法讯的官方平台"; $keywords = "西园寺,佛教,佛学院,法讯,心理咨询"; } elseif (is_category()){ $keywords = single_cat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category_description(); } elseif (is_tag()){ $keywords = single_tag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tag_description(); } $keywords = trim(strip_tags($keywords)); $description = trim(strip_tags($description)); ?>

位置: 首页 > 教理研究 > 阿含经专题 > 第二二章·三妙行--身、口、意柔软

第二二章·三妙行--身、口、意柔软

发布日期: 2002-07-12 浏览量: 2,812 次浏览

一                杂  五六七(五六八)

退坐一面,白尊者伽摩比丘:“所谓行者,云何名行?”

伽摩比丘言:“行者,谓三行--身行、口行、意行。”

复问:“云何身行?云何口行?云何意行?”

答言:“长者!出息、入息名为身行;有觉、有观名为口行;想、思名为意行。”

复问:“何故出息、入息名为身行?有觉、有观名为口行?想、思名为意行?”

答:“长者!出息、入息是身法,依于身、属于身、依身转,是故出息、入息名为身行。有觉、有观故则口语,是故有觉、有观是口行。想、思是意行,依于心、属于心、依心转,是故想、思是意行。”

【法义分享】

◎“修行”就是修身行、口行、意行。“身行”是指我们身体的动作,包括出入息;“口行”是指言谈说话;“意行”是思想、念头。

◎凡夫的身、口、意都是不断的冲动,很难停得下来。或是在禅修的时后能缓慢下来,但一出禅修区,又是不断的冲动。

◎ 能在历缘对境中,把讲话的冲动速度慢下来吗?能听到自己讲话的音调高低与声浪起伏吗?能觉察到想讲话的冲动与冲动背后的我是、我能、我慢吗?有看到手脚、 身体动作的急躁与轻浮吗?能缓和下来吗?有看到思想、意念的冲动吗?当我是、我能的慢心、贪心、嗔心升起之际,能觉察到吗?能停得下来吗?

◎打坐、禅修、四念处以及种种修行法门,除了静下心来去深观法义外,目的是要用在日常生活、历缘对境中来现观种种冲动与我慢,检验是否真的“知行合一”。

◎若是真的在修行(不是光用嘴巴讲),行者的身、口、意冲动,一定会透过现观而缓和下来。不是刻意很慢很慢,而是明觉正知、柔和安详,没有冲动急躁。当身口意渐渐柔软下来,“我慢”也会因为透过现观、反观、净化而渐淡薄。

二             杂  一一一六(一二二九)

尔时,波斯匿王独静思惟,作如是念:云何自护?云何不自护?复作是念……

佛告大王:“如是,大王!如是,大王!若有行身恶行、行口恶行、行意恶行者,当知斯等为不自护,而彼自谓能自防护。象军、马军、车军、步军 以自防护,虽谓自护,实非自护。所以者何?虽护于外,不护于内。是故,大王!名不自护。大王!若复有行身善行、行口善行、行意善行者,当知斯等则为自护。 彼虽不以象、马、车、步四军自防,而实自护。所以者何?护其内者,名善自护,非谓防外。”尔时,世尊复说偈言:

善护于身口、及意一切业;

惭愧而自防,是名善守护。

时,波斯匿王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三                   中  五一

是为具善人已,便具亲近善知识;具亲近善知识已,便具闻善法;具闻善法已,便具生信;具生信已,便具正思惟;具正思惟已,便具正念、正智;具正念、正智 已,便具护诸根;具护诸根已,便具三妙行;具三妙行已,便具四念处;具四念处已,便具七觉支;具七觉支已,便具明、解脱。如是此明、解脱展转具成。

四                杂  三四五(三四六)

所以者何?以无惭、无愧故放逸,放逸故不恭敬,不恭敬故习恶知识,习恶知识故不欲见圣、不欲闻法、常求人短,求人短故不信、难教、戾语、懒堕,懒堕故掉、不律仪、不学戒,不学戒故失念、不正知、乱心……

所以者何?以惭愧故不放逸,不放逸故恭敬顺语、为善知识,为善知识故乐见贤圣、乐闻正法、不求人短,不求人短故生信、顺语、精进,精进故不掉、住律仪、学戒,学戒故不失念、正知、住不乱心……

【法义分享】

◎整个解脱道次第都是环环相扣,都有前因后果。只要能脚踏实地、实实在在的依法次法向而行,要见法、断结、证果、解脱,那是不待时节,随时都有可能。

◎最大的问题是:“我慢”梗阻作祟,要归○而虚心学习,谈何容易。

五                 杂  二八○(二八一)

佛告萦发目健连:“汝为何等福力故,从彼众多种种异道沙门、婆罗门、遮罗迦出家所听其说法?”

萦发目健连言:“我试听其竞胜论义福利,听其相违反论议福利故。”

佛告目健连:“长夜久远,种种异道沙门、婆罗门、遮罗迦出家竞胜论议,相违反论议福利,迭相破坏。”……

萦发目健连白佛言:“云何六触入处律仪,修习多修习,令三妙行满足?”

佛告目健连:“若眼见适意、可爱念、能长养欲乐、令人缘著之色,彼比丘见已,不喜、不赞叹、不缘、不著、不住;若眼见不适意、不可爱念、顺 于苦觉之色,诸比丘见已,不畏、不恶、不嫌、不恚。于彼好色,起眼见已,永不缘著;不好色,起眼见已,永不缘著;内心安住不动,善修解脱,心不懈倦。耳、 鼻、舌、身、意识法亦复如是。如是于六触入修习多修习,满足三妙行。

云何修三妙行,满足四念处?……”

【法义分享】

◎众生喜欢听那些己高人低、己是人非、己大人小、己优人劣……的高谈阔论。满足彼此内心的欲求。

◎“长夜久远,种种异道沙门……竞胜论议,相违反论议福利,迭相破坏。”这是世间很普遍的现象,佛门也是不例外。

◎若能守护六根,因有向内反观,所以身、口、意冲动会渐减少,而且会渐柔软。

◎“ 六根触灭”,并不是六根不可去触,而是遇到可意境--不攀缘、不黏著、不起贪爱;遇到不可意境--不畏、不恶、不拒、不嗔。也就是能平等心、 舍心去面对一切可意(顺境)、不可意境(逆境),所以内心能安住不动、解脱自在。(但不是像木头人--麻木不觉。)

点击返回目录页

上一章

下一章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扫码关注 西园戒幢律寺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