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is_home()){ //这里描述在前******* $description = "西园寺和研究所发布相关新闻法讯的官方平台"; $keywords = "西园寺,佛教,佛学院,法讯,心理咨询"; } elseif (is_category()){ $keywords = single_cat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category_description(); } elseif (is_tag()){ $keywords = single_tag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tag_description(); } $keywords = trim(strip_tags($keywords)); $description = trim(strip_tags($description)); ?>

位置: 首页 > 寺院巡礼 > 五百罗汉 > 五百罗汉(第二百十一尊至第二百二十尊)

五百罗汉(第二百十一尊至第二百二十尊)

发布日期: 2016-01-03 浏览量: 20,514 次浏览

 

虫蚁求食苦争兢,

世人求财苦经营,

清贫自有清贫富,

山高路险不堪行。

 

▲ 第貮佰壹拾壹尊 婆私咤尊者 ▲

婆私咤尊者,为佛陀弟子。为虚空藏院千手观音之左胁侍者,乃观音二十八部众之一。于密教中,位于胎藏界曼荼罗外金刚部之东方。

尊者生于婆罗门种族。传说为印度吠陀时代《梨俱吠陀》第七卷赞歌之作者。原为邪见外道,自命不凡。执一切觉、草木有命之邪说。据《大智度论》卷三载,得罪后全身陷没地中。据《大方等陀罗尼经》卷一谓,尊者从地狱出,位列佛陀法会,受佛陀教化。后改恶从善,归依佛法,证阿罗汉果。

婆私咤,又作婆悉咤、婆四咤、缚斯仙、婆斯仙、婆薮仙人。略作婆私、婆咤。意为最胜、无上。系七大仙、十大仙之一。又据《杂阿含经》卷四十四、《毗婆子沙论》卷一二六载。有婆罗门女名婆四咤,因丧失六子而神智狂乱,祼露形体奔窜于路上,与世尊相遇后,神智随即清醒,进而听闻四尊说法,乃证果位,二者或为同一人。

 

敲锣打鼓齐登声,

一出戏文刘关张,

忠贞仁义千年史,

留君一一细思量。

 

▲ 第貮佰壹拾贰尊 心平等尊者 ▲

心平等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心平等,指证诸法平等之理,于一切众生,不起怨亲等差别之见。

佛教认为,人在忏悔时应起七种心:一、生大惭愧心;二、恐怖心;三、厌离心;四、发菩提心;五、冤亲平等心;六、念报佛恩心;七、观罪性空心。所谓冤亲平等心,即于一切众生,无冤无亲,同起慈悲无彼我之相,平等救度。尊者遵循佛祖教导,对待冤贼仇敌和父母亲属一视同仁,发大慈悲心,普度众生。因此他的佛性修习己达心性完全平等的境界。

 

命主富贵胜王候,

天下万事皆可求,

一心保得身安健,

清风明月游九洲。

 

▲ 第貮佰壹拾叁尊 不可比尊者 ▲

不可比尊者,据《佛名经》载,己获佛的果位。不可比,指佛的德行是不可比的。

尊者遍行世间,广说佛法,劝导众生弃恶从善。他告诫众生不要离开善良的朋友,远离诸佛和诸大菩萨;邪恶的势力犹如鱼钓上的饵料,引人误入魔途如蛾赴火。今世多行善事,转生会有好的报应,否则就会沉入无边苦海,为罗刹鬼所吞食。天资聪颖者也要行为谨慎,否则只会自寻烦恼;若一心追求自身的利益,聪慧的心灵就会被乌云所遮盖。众生若自身即将获得解脱时,仍要具有佛一样慈悲的心性,救助那些处于痛苦之中的人们,不可有片刻的犹豫。众生遇见不可比尊者可获得极大力量和无边的幸福。

 

问君何必苦营求,

逆理违情志难酬,

功名利禄淡忘却,

七里滩头垂鱼钩。

 

▲ 第貮佰壹肆尊 乐覆藏尊者 ▲

乐覆藏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

佛教认为,修行佛法之人,入诸禅定,一心清净,万虑俱止,可使身心愉悦,获得出家乐、远离乐、寂静乐、菩提乐、涅槃乐等五乐。世间众生多惑业烦恼,出家达道,可永断此苦;远离欲界之爱欲烦恼,可生禅定之乐;澄心寂静,可发深妙之乐;成无上道,可于法界得自在之法乐;离生死之苦。可入于无余涅槃,获究竟寂灭之乐尊者出家修习禅定,经历了自初禅以至涅槃的过程,体验了每个禅定阶段的妙乐。

 

君子仁义冲九云,

丈夫能屈又能伸,

莫叹楚囚时运蹇,

至今逢人说韩信。

 

▲ 第貮佰壹拾伍尊 火焰身尊者 ▲

火焰身尊者,即火焰身菩萨。密号常住金刚。为佛教五大明王之主尊。

尊者能自出猛火,降伏异端,在佛教密教中,大日如来是一切诸佛的总体,不动明王是一切诸佛的教令轮身。不动明王奉行大日如来的教令,表示出忿怒形相,他能念动真言,施展神通力。显现出种种变化身,降伏世间的一切恶魔,收服世间的一切外道,不动明王在密宗中极受推重,享受多数的祭祀,祈祷他降伏罪恶,保护佛教普降爱敬,钩如亡魂。

尊者保护佛法,功德具足,虽然早在大日如来莲花台前已经成佛,但他要作大日如来的童仆,供大日如来役使,所以又称之为不动使者。

尊者名不动明王,又作不动使者。此尊与第125尊不动尊者同尊,可互参。

 

忠耿何故受诬蔑,

平心静气细思量,

莫道人世不相识,

墙里开花墙外香。

 

▲ 第貮佰壹拾陆尊 颇多堕尊者 ▲

颇多堕尊者,全称宾头卢颇罗堕,据《妙法莲花经·序品》载,日月灯明佛之俗姓即为颇罗堕。宾头卢突罗阇原为拘舍城优填王的大臣。《法住记》所列十六罗汉之第一尊。

据《宾头卢突罗阇为优陀延王说法经》载,他本是跋蹉国拘舍弥城优陀延王宰相之子,自幼聪明博闻,出家学道,修得罗汉果位,尊者以神通见长,据《十诵律》等载,佛陀在王舍城时,树提居士将一木钵高高悬起,并声言若有沙门能不用梯杖取下此钵,钵便归其所有。尊者即入于禅定,借神通力腾空而起取下木钵,佛因他在未受戒人众面前妄自显弄神通,不准他入于涅槃,命他率一千阿罗汉常住西瞿陀尼洲,为众生广植福田。

相传东晋高僧道安梦见尊者,因不得入涅槃,住在西域,愿相助弘传佛法,请以饭食供养。因此在佛教寺院中,常将尊者之像供奉在食堂中,称之为圣僧。苏东坡有赞曰:“白氎在膝,贝多在中,目视超然,忘经与人,面颅百皱,不受刀箭,无心扫除,留此残雪。”

颇多堕,又作颇罗咤。印度古代婆罗门六姓之一,或婆罗门十八姓之一。意译利根仙人,辩才、満、満正。

 

人生难得是糊涂,

荣辱浮沉心何苦,

人心不故寻常事,

平安之外非所图。

 

▲ 第貮佰壹拾柒尊 断烦恼尊者

断烦恼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

佛教认为,世间众生之苦,皆源于烦恼。由烦恼而做出诸多恶业,前世恶业之因,报为今生之苦,世世转生皆苦。尊者善于断除众生的烦恼,他告诫大众:烦恼切断了众生的慧根,是一切众生的怨敌。世人由于愚痴贪味,做出许多恶事,其后果如同激流的江河将众生漂入生死大海不能得救,系于生死地狱不能逃脱。尊者劝导众生皈依佛法,增益佛性,可使心性清净烦恼不生,洗涤掉往世造就的无量恶业,增益善心,永获解脱。世间烦恼众生祈祷尊者,可清除烦恼,心静情寂,视名誉财利如浮云,一生安乐自得。

 

岁月如流浪淘沙,

游子缘何不还家,

家园亲友翘首望,

清歌曼舞忆繁华。

 

▲ 第貮佰壹拾捌尊 薄俱罗尊者 ▲

薄俱罗尊者,因像貌端正、身材伟岸而名。修行八十年未曾病,从未服过一粒药,寿命极长,又被称作“长寿第一”。

据说,尊者因将一枚呵梨勒果药布施,九十一劫不堕恶道,受天人福乐,他最喜兀,修道八十年,从不为人说法。阿难问他:“你为什幺不为人说法呢?是不是因为没有辩才,缺乏智能?”他说:“我既不乏辩才,也不乏智能,只是喜欢安静,不喜热闹,才不说法。”故又被称为:省事第一“。他自出家修道后,从不偃卧而眠,始终结跏趺坐,未曾倚树。

薄俱罗,又作薄拘罗、薄罗婆拘罗、缚矩罗、波鸠蠡。意译曰善容,伟形。

 

高高山上一株槐,

香飘十里伴云彩,

凭君树下翘足望,

所思伊人来未来。

 

▲ 第貮佰壹拾玖尊 利婆多尊者 ▲

利婆多尊者,《首楞严经》称他为“坐禅第一”。

尊者原为一老鬼,因与一少鬼吃一死人而发生争吵,后为一僧人点化,得罗汉果位。据《智度论》载,有一个匆匆赶路的人,夜间未能投宿客点,借住在一所外教的神庙里。有一老鬼扛着一具死尸也来到此庙,想吃掉充饥,随同进来一位小鬼,打算夺走死尸吃掉,双方争执不下,就请行路人为他们作证,行路人暗想,我说实话亦死,说假话亦死,宁肯说实话去死也不说假话死。于是,他作证尸体是老鬼扛来的。少鬼大怒,当即把行路人吃掉,只剩下头和两手两足。老鬼认为行路人为自己丧生,心生惭愧。便把少鬼吃剩下的头和手足换在自己身上。天亮后,老鬼来到一座佛教的寺院门前,向寺僧询问:这头和手脚是我自己的呢,还是别人的呢?寺僧询问了事情的经过,对他说:世上万物多是水、土、风、火四大组成,这个头及手脚与身体有什幺区别呢?老鬼感悟到佛理深奥,无所不包,遂入寺为僧,发愿行善,饶益有情。

利婆多,又称离婆多,假合和。此尊可与第275尊互参

 

朝阳一出驱云雾,

精神抖抖擂战鼓,

而今迈步从头起,

英雄披挂上征途。

 

▲ 第貮佰贰拾尊 护妙法尊者 ▲

护妙法尊者,即慧远(523-592)隋代僧,俗姓李,敦煌(甘肃)人。

尊者十三岁随沙门僧思出家,后博览大小乘经典,习《四分律》,后专事法上,尽学余部。未久,携学侣迁回高都(山西晋城)清化寺,四众合建讲堂。后值北周武帝灭佛,敕命废经毁像,并令沙门还俗。众皆莫敢抗谏,尊者独挺出与帝辩驳帝卒灭佛法。尊者乃隐汲郡西山,诵《法华》《维摩》等经,以期遗法之不堕。

隋立,尊者于洛邑大开法门,远近望风来归,为文帝所重。曾数度应召亲临御席,后居兴善寺。未久又另移居净影寺,专事讲学,故又有“净影寺慧远”、“净影”之称,以别于庐山慧远。开皇七年(587)敕为大德,十二年入寂,世寿七十。尊者属地论宗南道派,晚年又就昙迁禀受摄大乘论,博综当代诸学,亦精通文理,世称释义高祖。着有《一切经音义》、《大乘义章》、《大涅槃经义论》、《十地经论疏》等二十部余卷,被视为佛经注释家泰斗。

护妙法尊者,又称隋远、小远、大远、北远。

 

 

 

 返回五百罗汉目录页请点击:这里

 

排版:李静怡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扫码关注 西园戒幢律寺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