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is_home()){ //这里描述在前******* $description = "西园寺和研究所发布相关新闻法讯的官方平台"; $keywords = "西园寺,佛教,佛学院,法讯,心理咨询"; } elseif (is_category()){ $keywords = single_cat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category_description(); } elseif (is_tag()){ $keywords = single_tag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tag_description(); } $keywords = trim(strip_tags($keywords)); $description = trim(strip_tags($description)); ?>

位置: 首页 > 教理研究 > 居士学者 > 陈星桥 > 留英学僧拜会赵朴初会长

留英学僧拜会赵朴初会长

发布日期: 1997-01-01 浏览量: 2,445 次浏览

 

陈星桥

 

8月10日下午,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在北京医院亲切会见了回国过暑假的净因法师、圆慈法师、广兴法师三位留英博士生,并与他们进行了愉快的交谈。

净因法师等是于1986年从中国佛学院被送到斯里兰卡留学的第一批比丘(共五人),他们三人是在斯里兰卡读完硕士学位之后分别于1995年和1996年考入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的。他们留学斯里兰卡和英国,自始至终都得到赵朴初会长的亲切关怀和各方面的帮助,所以他们每次回国总是怀着感恩之情去看望赵朴初会长,并汇报自己的学习研究情况。这次他们专门向朴老敬献了鲜花,并将在英国为英国中小学生编写的佛教课本呈送朴老审阅。赵朴老看过之后非常高兴,嘱咐说,你们是中国佛学院第一批在国外留学的博士生。在外国学习很辛苦,要保重身体,为法珍重,为众生珍重。佛教很需要你们这样的人才。

接着三位法师分别汇报了自己的博士研究课题。圆慈法师说:以前在斯里兰卡主要学习了英文和巴利文,梵文学得不够,因此去年我重点学习了梵文。导师不管是带本科生或研究生讲课都要求我们去听。一些著名佛教学者经常应邀来校讲学,我们也须参加。此外研究生院还定期组织学术研讨会,每位博士研究生每年要演讲一次。导师安排我们读很多书,比较忙。每学年结束时要写一份研究报告,总结一年来的研究成果,以决定未来的研究方向。我发现学术界对菩萨思想的研究不够,因此三个月前在导师的指导下选定菩萨思想作为我的研究课题。研究的范围包括,从早期佛教开始一直到龙树菩萨大乘教的兴起以及传入我国的菩萨观情况,力求结合我国佛教的实际来研究。

广兴法师汇报说,我与圆慈法师求学的情况一样,不过我选定的研究课题是“佛陀观”,研究从原始佛陀观到法报应三身观念的出现以及佛教传入中国后形成的各大宗派是如何看待佛陀的。

对于佛陀的研究,人们容易走两个极端,一者是把佛陀看成是至高无上的神,但佛教是不承认有创造宇宙万物的神的,只承认有六道轮回内的神,但佛陀也不是这样的神,因为六道内的神没有解脱,而佛已达到彻底解脱。早期的西方人认为佛陀仅是太阳神话,不是历史人物,到上一个世纪末,德国佛教学者奥登堡教授根据南传巴利文文献做了深入的研究,写成一本名著《佛陀》。他在本书中以史实证明释迦牟尼佛是历史人物,是人,给佛教学术研究开创了新的一页。自此以来,许多学者研究佛陀,只看重研究佛陀人格一方面,而忽视了释迦之所以成为佛的伟大之处。我所研究的方法就是以佛教中道的方法来对佛陀进行思想方面的研究,从而去寻求建设人间佛教的理论根据。

净因法师说,我主要研究“戒律的演变与佛教的兴衰”。通过对不同时期戒律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演变与发展的对比学习,我深深地体会到,自古以来,人们对戒律有如下四种态度:

1。片面强调戒律的形式,把戒律看成是不受时空局限的僵死的教条;

2。片面强调佛陀当初制戒的精神。他们认为佛陀因事制戒,随犯随制,具有局限性,两千五百年前适合印度风土人情的戒条已过时,不适应当今社会,有人甚至否定比丘250条戒对正法久住之价值。

3。既不遵守具体的戒条,又不重视佛陀制戒的精神。

4。把戒律的形式与制戒的精神高度统一起来,将二者视为一枚硬币的两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而能随顺时地机宜,守护戒律,清净无缺。

在以上四种态度中,前三种是促使佛教衰败的根本原因之一,给佛教的发展带来了灾难性的破坏,而最后一种才是佛法兴盛、正法久住之根本。

净因法师说,当今佛教界在提倡“加强自身建设”时,当务之急是在全国僧人中进行戒律普及教育,大张旗鼓地强调,以戒为师,戒为正法久住之根本,戒为佛法慧命所依。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必须严持净戒,但在特殊情况之下,以菩萨三聚净戒为依据,运用智慧,对小小戒作适当之通融,以便适应特定的时间、地点、社会环境以及文化背景是很有必要的。

我认为,机缘成熟时,僧团可根据佛陀当初制戒的根本精神,结合我国当今社会的实际情况,就象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制定一样,定出若干条戒规,使之成为每位僧人都必须严格遵守的起码的行为准则,违法必纠,僧团的清净就能得到保障。

赵朴老听过三位留学生的汇报之后说,我很敬重你们的这些研究,中国佛教走了很多年的下坡路、弯路,希望各位能为复兴佛教作出贡献。随后,赵朴老给三位留学生每人送一册民族英雄林则徐手书《行舆日课》(《金刚经》等五种经咒),并高兴地挥毫在书上签名留念,当写到“留念”二字时,他意味深长地说:“留念”有两层意思,一是留着念诵,一是留作纪念。三位留学生看到91岁高龄的赵朴老依然精神矍铄,气色红润,声音宏亮,对佛教人才充满关怀、呵护之情,十分感动,表示决不辜负他老人家的期望。

会见结束后,赵朴老高兴地与三位法师合影留念。

据悉,三位法师回京之前应澳门佛教总会的邀请赴澳门菩提禅寺参加该寺举办的“菩提之旅静修营”活动,并分别作了6次佛学讲演,法雨普施,反映良好。8月下旬,他们还将应香港志莲净苑的邀请赴香港作佛学讲演。

 

(原载《法音》1997年第9期)

编辑:李路野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扫码关注 西园戒幢律寺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