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is_home()){ //这里描述在前******* $description = "西园寺和研究所发布相关新闻法讯的官方平台"; $keywords = "西园寺,佛教,佛学院,法讯,心理咨询"; } elseif (is_category()){ $keywords = single_cat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category_description(); } elseif (is_tag()){ $keywords = single_tag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tag_description(); } $keywords = trim(strip_tags($keywords)); $description = trim(strip_tags($description)); ?>

位置: 首页 > 教理研究 > 学报论集 > 阿含典籍·南传中部·撒饵经

阿含典籍·南传中部·撒饵经

发布日期: 2006-01-01 浏览量: 1,840 次浏览

撒饵经

北传中阿一七八猎师经(大正藏一、七八一页。)
本经乃世尊于诸比丘,对猎师之撒饵,喻四种鹿群,对沙门、婆罗门说世间诱惑的心得。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在舍卫城只陀林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言:诸比丘!
彼等比丘应答:世尊!
如是世尊曰:
诸比丘!猎师以饵诱引鹿群,非有是念:
食我所撒之饲饵,鹿群皆得肥美、长寿。
诸此丘!但猎师以饵诱引鹿群,皆为是念:
鹿群侵入于我所撤之此饲饵中,迷着于贪食,遂着于贪食而至陶醉,陶醉即陷于放逸,陷于放逸即于此所撒饲饵中,随鹿师鹿师眷属所思所作。
诸比丘!
于是第一鹿群侵入于猎师所撤此饲饵中,迷着于贪食,侵入其处,迷着于贪食之彼等而至陶醉,陶醉即陷于放逸,陷于放逸即于猎师之此饲饵中,便成为猎师猎师眷属之所思所作者。
诸比丘!如是实彼等第一鹿群不得脱离猎师之如意力。
诸比丘!于是第二鹿群作是之念:
彼等第一鹿群侵入猎师所撤此饲饵之中,迷着于贪食。侵入其处,迷着于贪食之彼等而至陶醉,陶醉即陷于放逸,陷于放逸即于猎师此撒饲饵中而至随猎师猎师眷属之所思所作。如是实彼等第一鹿群不得脱离猎师之如意力。然而我等欲避离一切之饲饵、避离恐怖中之食,入住于森林处。
彼等即避离一切之饲饵,避离恐怖中之食、入住于森林处。夏最后之月、草水尽时,彼等之身体极为瘦弱。身体极为瘦弱,彼等之气力衰劣,气力衰劣已,则还于猎师所撒彼饲饵之处。彼等侵入其处,迷着于贪食。侵入其处,迷着于贪食之彼等即至陶醉,陶醉而陷于放逸,陷于放逸即于猎师之所撤饵中成为猎师猎师眷属之所思所作者。
诸比丘!如是实彼等第二之鹿群亦不得脱离猎师之如意力。
诸比丘!于是第三之鹿群作是念:
彼等第一鹿群侵入于猎师所撒此饲饵之中,迷着于贪食。侵入其处,迷着于贪食之彼等而至陶醉,陶醉即陷于放逸,陷于放逸即于猎师此撒饲饵中而至随猎师猎师眷属之所思所作。如是实彼等第一鹿群不得脱离猎师之如意力。
彼等第二鹿群便思之——彼等第一鹿群侵入于猎师所撤此饲饵之中,迷着于贪食。侵入其处,迷着于贪食之彼等而至陶醉,陶醉即陷于放逸,陷于放逸即于猎师此撒饲饵中而至随猎师猎师眷属之所思所作。如是实彼等第一鹿群不得脱离猎师之如意力。然我等避离一切饲饵、避离恐怖中之食,入住于森林处彼等避离一切饲饵、避离恐怖中之食、入住于森林处而住也。如是夏最后之月,草水尽时,彼等之身体极为瘦弱、身体极为瘦弱,彼等之气力即衰劣,气力衰劣则还于猎师所撒之饲饵。彼等侵入其处,迷着贪食。侵入其处,迷着于贪食之彼等,而至陶醉,陶醉而陷于放逸,陷于放逸即于猎师之此饲饵中,成为猎师、猎师眷属之所思所作者也。如是实彼等第二鹿群亦不得脱离猎师之如意力。
然我等依猎师所撤此之饲饵,为营栖处,于此营栖处,不侵入猎师所撤此饲饵之中,不迷着于取食,不侵入,不迷着于取食,即不至陶醉,不至陶醉,即不陷于放逸,不陷于放逸即于猎师此饲饵之中,不为猎师、猎师眷属所思所作。
如是彼等依猎师所撤此饲饵为营栖处,于此营栖处,不侵入猎师所撤此饲饵之中,不迷着取食,彼等不侵入于其处、不迷着取食、即不至陶醉、不至陶醉即不陷于放逸、不陷于放逸、即于猎师此饲饵中不成为猎师、猎师眷属之所思所作者。
诸比丘!于是猎师及其眷属作是念:
实此等第三鹿群为奸猾而欺瞒者,实此等第三鹿群为有神通力之魔性者也。食此所撒饲饵,而我等不知彼等之来处与去处。然我等所撒此饲饵,到处悉以大网竹篱围之,如是实知彼等第三鹿群之隐栖处。如是彼等所撒此之饲饵,即到处悉以大网围之。如是诸比丘!猎师及其眷属知彼等第三鹿群之隐栖处。
诸比丘!如是实彼等第三鹿群亦不得脱离猎师之如意力。
诸比丘!于是第四鹿群作是念:
彼等第一鹿群侵入于猎师所撒此饲饵之中,迷着于贪食。侵入其处,迷着于贪食之彼等而至陶醉,陶醉即陷于放逸,陷于放逸即于猎师此撒饲饵中而至随猎师猎师眷属之所思所作。如是实彼等第一鹿群不得脱离猎师之如意力。
彼等第二鹿群便思之——彼等第一鹿群侵入于猎师所撤此饲饵之中,迷着于贪食。侵入其处,迷着于贪食之彼等而至陶醉,陶醉即陷于放逸,陷于放逸即于猎师此撒饲饵中而至随猎师猎师眷属之所思所作。如是实彼等第一鹿群不得脱离猎师之如意力。然我等避离一切饲饵、避离恐怖中之食,入住于森林处彼等避离一切饲饵、避离恐怖中之食、入住于森林处而住也。如是夏最后之月,草水尽时,彼等之身体极为瘦弱、身体极为瘦弱,彼等之气力即衰劣,气力衰劣则还于猎师所撒之饲饵。彼等侵入其处,迷着贪食。侵入其处,迷着于贪食之彼等,而至陶醉,陶醉而陷于放逸,陷于放逸即于猎师之此饲饵中,成为猎师、猎师眷属之所思所作者也。如是实彼等第二鹿群亦不得脱离猎师之如意力。
彼等第三鹿群作是念:彼等第一鹿群侵入于猎师所撒此饲饵之中,迷着于贪食。侵入其处,迷着于贪食之彼等而至陶醉,陶醉即陷于放逸,陷于放逸即于猎师此撒饲饵中而至随猎师猎师眷属之所思所作。如是实彼等第一鹿群不得脱离猎师之如意力;彼等第二鹿群便思之——彼等第一鹿群侵入于猎师所撤此饲饵之中,迷着于贪食。侵入其处,迷着于贪食之彼等而至陶醉,陶醉即陷于放逸,陷于放逸即于猎师此撒饲饵中而至随猎师猎师眷属之所思所作。如是实彼等第一鹿群不得脱离猎师之如意力。然我等避离一切饲饵、避离恐怖中之食,入住于森林处彼等避离一切饲饵、避离恐怖中之食、入住于森林处而住也。如是夏最后之月,草水尽时,彼等之身体极为瘦弱、身体极为瘦弱,彼等之气力即衰劣,气力衰劣则还于猎师所撒之饲饵。彼等侵入其处,迷着贪食。侵入其处,迷着于贪食之彼等,而至陶醉,陶醉而陷于放逸,陷于放逸即于猎师之此饲饵中,成为猎师、猎师眷属之所思所作者也。如是实彼等第二鹿群亦不得脱离猎师之如意力;然我等依猎师所撒此饲饵为营栖处,于此营栖处,不入猎师所撒此饲饵之中,不迷着于取食,不侵入,不迷着于取食,即不至陶醉,不至陶醉即不陷于放逸,不陷于放逸,即于猎师此饲饵之中不成为猎师、猎师眷属之所思所作者——。彼等依猎师所撤此饲饵之中,不迷着于取食,彼等不侵入其处、不迷着于取食即不至陶醉,不至陶醉即不陷于放逸,不陷于放逸即于猎师此饲饵之中,不为猎师、猎师眷属所思所作。于是猎师及其眷属作是念——实彼等第三鹿群是奸猾、欺瞒者、实彼等第三鹿群为有神通力之魔性者,食此所撒之饲饵,而我等不知彼等之来处与去处。然我等撒此饲饵,即到处悉以大网围之,如是实知彼等第三鹿群之隐栖处——。如是彼等所撒此饲饵,即到处悉以大网围之。猎师及其眷属知彼等第三鹿群之隐栖处。如是实彼等第三鹿群亦不得脱离猎师之如意力。
然我等于猎师及其眷属不到之处为营栖处,于此营栖处,即不侵入猎师所撒饲饵之中,不迷着于取食,不侵入,不迷着于取食即不至陶醉,不至陶醉即不陷于散逸,不陷于放逸即于猎师之饲饵中,不成为猎师、猎师眷属之所思所作者。
如是彼等于猎师及其眷属不到之处为营栖处。于此营栖处,即不侵入猎师所撒之饲饵、不迷着于取食。彼等不侵入其处,不迷着于取食,即不至陶醉,不至陶醉即不陷于放逸,不陷于散逸即于猎师饲饵之中,不成为猎师,猎师眷属之所思所作者。
诸比丘!于是猎师及其眷属作是念:实彼等第四鹿群是奸滑、欺瞒者,实彼等第四鹿群为有神通力之魔性者,已食所撒之饲饵,而我等不知彼等之来处与去处,然我等于此所撒之饲饵,即到处悉以大网围之,如是实知彼等第四鹿群之隐栖处。
彼等撤此饲饵,即到处悉以大网围之。然,诸比丘!猎师及其眷属不知彼等第四鹿群之隐栖处。诸比丘!于是猎师及其眷属作是念:我等若以圆猾使彼等第四鹿群者。受此圆猾,又使其他分歧,此等受分歧,又分歧其他。如是所撒此饲饵,一切之鹿群完全放置不理,然我等放过此第四鹿群。
诸比丘!如是猎师及其眷属放过此第四鹿群。
诸比丘!如是实彼等第四鹿群得脱离猎师之如意力。
诸比丘!为阐明是意义,予说此譬喻。
于此,其意义者如次:
即饲饵者,诸比丘!是谓五种欲分也。
诸比丘!猎师者,是谓恶魔也。
猎师之眷属者,是谓魔之眷属也。
鹿群者,是谓沙门,婆罗门也。
诸比丘!
于是第一沙门、婆罗门入魔所撒此饲饵,即:此世间之食中,迷着于贪食,入于其处,遂着于贪食之彼等而至于陶醉,陶醉即陷于放逸,陷于放逸,于魔之此饲饵,即于此世间之食中,成为魔之所思而被擒者也。
诸比丘!如是实彼等第一沙门、婆罗门不得脱离魔之如意力。
诸比丘!恰如彼等第一鹿群,如是予说此等第一沙门、婆罗门。
诸比丘!于是第二沙门婆罗门作是念:
彼等第一沙门婆罗门入魔所撒此饲饵,即:此世间之食中,迷着于贪食;入于其处,遂着于贪食之彼等而至陶醉,陶醉即陷于放逸,陷于放逸即于魔之此饲饵,即:此世间之食中,成为魔之所思所作者也。如是实彼等第一沙门婆罗门不得脱离魔之如意力。
然我等避离一切饲饵,即:世间食,避离恐怖中之食,入住于森林处。
彼等即避离一切饲饵,即:世间食,避离恐怖中之食,入住于森林处。彼等于其处以食野菜、食稷、食糙米、食达多罗米、食诃达草、或食糠饭之泡、胡麻之粉草、以食牛粪、食森林树根、以食果实、取自然落下之果实而过日。夏最后之月,草水尽时,彼等之身体极为瘦弱,身体极为瘦弱,彼等气力即衰劣,气力衰劣,心解脱即衰退也。心解脱衰退时,乃归食魔所撒彼饲饵,即:此等世间食。彼等入于其处,遂着于贪食,入于其处,迷着于贪食之彼等以至陶醉,陶醉即陷于放逸,陷于放逸即于魔之此饲饵,即:此世间食之中,成为魔之所思所作者。
诸比丘!如是实彼等第二沙门婆罗门亦不得脱离魔之如意力。
诸比丘!恰如彼等第二鹿群如是予说此等第二沙门婆罗门。
诸比丘!于是第三之沙门婆罗门作是念:
彼等第一沙门婆罗门人于魔撒此饲饵处,即:入此等世间食,迷着于贪食;入于其处,遂着于贪食之彼等而至陶醉,陶醉即陷于放逸,陷于放逸即于魔之此饲饵,即:此世间之食中,成为魔之所思所作者也。如是实彼等第一沙门婆罗门不得脱离魔之如意力。
彼等第二沙门婆罗门作是念——彼等第一沙门婆罗门入魔所撒此饲饵迷着于贪食,迷着于贪食;入于其处,遂着于贪食之彼等而至陶醉,陶醉即陷于放逸,陷于放逸即于魔之此饲饵,即:此世间之食中,成为魔之所思所作者也。如是实彼等第一沙门婆罗门不得脱离魔之如意力。然我等避离一切饲饵,即:世间食,避离恐怖中之食,入住于森林处。
彼等即避离一切饲饵,即:世间食,避离恐怖中之食,入住于森林处。彼等于其处以食野菜、食稷、食糙米、食达多罗米、食诃达草、或食糠饭之泡、胡麻之粉草、以食牛粪、食森林树根、以食果实、取自然落下之果实而过日。夏最后之月,草水尽时,彼等之身体极为瘦弱,身体极为瘦弱,彼等气力即衰劣,气力衰劣,心解脱即衰退也。心解脱衰退时,乃归食魔所撒彼饲饵,即:此等世间食。彼等入于其处,遂着于贪食,入于其处,迷着于贪食之彼等以至陶醉,陶醉即陷于放逸,陷于放逸即于魔之此饲饵,即:此世间食之中,成为魔之所思所作者。如是实彼等第二之沙门婆罗门亦不得脱离魔之如意力。
然我等依魔所撒此饲饵,即:此等世间食为营栖处,于此营栖处,不入魔所撒此饲饵,即:此等世间之食,不遂着于取食,彼等不入其处,不迷着于取食即不至陶醉,不至陶醉,即不陷于散逸,不陷于放逸即于魔之此饲饵,即:此世间食之中,于此世间食之中,不成为魔之所思所作者。
彼等依魔所撒此饲饵,即:此世间之食为营栖处,于此营栖处,不入魔所撒此饲饵,即:此等世间之食,不迷着于取食,彼等不入其处,不迷着于取食即不至陶醉,不至陶醉,即不陷于散逸,不陷于放逸即于魔之此饲饵,即:此世间食之中,不成为魔之所思所作者。
然如是以持见,即——或执世间是常住、或世间是无常、或世间是有边、或世间是无边、或灵即身、或灵与身各别、或如来死后有、或如来死后非有、或如来死后亦有亦非有、或如来死后非有亦非非有。
诸比丘!如是实彼等第三之沙门婆罗门亦不得脱离魔之如意力。
诸比丘!恰如彼等第三鹿群如是予以说彼等第三沙门婆罗门。
诸比丘!于是第四之沙门婆罗门作是念:
彼等第一沙门婆罗门人于魔撒此饲饵处,即:入此等世间食,迷着于贪食;入于其处,遂着于贪食之彼等而至陶醉,陶醉即陷于放逸,陷于放逸即于魔之此饲饵,即:此世间之食中,成为魔之所思所作者也。如是实彼等第一沙门婆罗门不得脱离魔之如意力。
彼等第二沙门婆罗门作是念——彼等第一沙门婆罗门入魔所撒此饲饵迷着于贪食,迷着于贪食;入于其处,遂着于贪食之彼等而至陶醉,陶醉即陷于放逸,陷于放逸即于魔之此饲饵,即:此世间之食中,成为魔之所思所作者也。如是实彼等第一沙门婆罗门不得脱离魔之如意力。然我等避离一切饲饵,即:世间食,避离恐怖中之食,入住于森林处。彼等即避离一切饲饵,即:世间食,避离恐怖中之食,入住于森林处。彼等于其处以食野菜、食稷、食糙米、食达多罗米、食诃达草、或食糠饭之泡、胡麻之粉草、以食牛粪、食森林树根、以食果实、取自然落下之果实而过日。夏最后之月,草水尽时,彼等之身体极为瘦弱,身体极为瘦弱,彼等气力即衰劣,气力衰劣,心解脱即衰退也。心解脱衰退时,乃归食魔所撒彼饲饵,即:此等世间食。彼等入于其处,遂着于贪食,入于其处,迷着于贪食之彼等以至陶醉,陶醉即陷于放逸,陷于放逸即于魔之此饲饵,即:此世间食之中,成为魔之所思所作者。如是实彼等第二之沙门婆罗门亦不得脱离魔之如意力。
彼等第三沙门婆罗门作是念——彼等第一沙门婆罗门人于魔撒此饲饵处,即:入此等世间食,迷着于贪食;入于其处,遂着于贪食之彼等而至陶醉,陶醉即陷于放逸,陷于放逸即于魔之此饲饵,即:此世间之食中,成为魔之所思所作者也。如是实彼等第一沙门婆罗门不得脱离魔之如意力;彼等第二沙门婆罗门作是念——彼等第一沙门婆罗门入魔所撒此饲饵迷着于贪食,迷着于贪食;入于其处,遂着于贪食之彼等而至陶醉,陶醉即陷于放逸,陷于放逸即于魔之此饲饵,即:此世间之食中,成为魔之所思所作者也。如是实彼等第一沙门婆罗门不得脱离魔之如意力。然我等避离一切饲饵,即:世间食,避离恐怖中之食,入住于森林处。彼等即避离一切饲饵,即:世间食,避离恐怖中之食,入住于森林处。彼等于其处以食野菜、食稷、食糙米、食达多罗米、食诃达草、或食糠饭之泡、胡麻之粉草、以食牛粪、食森林树根、以食果实、取自然落下之果实而过日。夏最后之月,草水尽时,彼等之身体极为瘦弱,身体极为瘦弱,彼等气力即衰劣,气力衰劣,心解脱即衰退也。心解脱衰退时,乃归食魔所撒彼饲饵,即:此等世间食。彼等入于其处,遂着于贪食,入于其处,迷着于贪食之彼等以至陶醉,陶醉即陷于放逸,陷于放逸即于魔之此饲饵,即:此世间食之中,成为魔之所思所作者。如是实彼等第二之沙门婆罗门亦不得脱离魔之如意力。然我等依魔所撒此饲饵,即:此等世间食为营栖处,于此营栖处,不入魔所撒此饲饵,即:此等世间之食,不遂着于取食,彼等不入其处,不迷着于取食即不至陶醉,不至陶醉,即不陷于散逸,不陷于放逸即于魔之此饲饵,即:此世间食之中,于此世间食之中,不成为魔之所思所作者。彼等依魔所撒此饲饵,即:此世间之食为营栖处,于此营栖处,不入魔所撒此饲饵,即:此等世间之食,不迷着于取食,彼等不入其处,不迷着于取食即不至陶醉,不至陶醉,即不陷于散逸,不陷于放逸即于魔之此饲饵,即:此世间食之中,不成为魔之所思所作者。然如是以持见,即——或执世间是常住、或世间是无常、或世间是有边、或世间是无边、或灵即身、或灵与身各别、或如来死后有、或如来死后非有、或如来死后亦有亦非有、或如来死后非有亦非非有。如是实彼等第三沙门婆罗门亦不得脱离魔之如意力。
然我等不至魔及魔眷属之处为营栖处,于此营栖处,不入魔所撒此饲饵,即此等世间食之中,不迷着于取食,不入、不迷着于取食不至陶醉,不至陶醉即不陷于放逸,不陷于放逸即于魔此饲饵,即此世间食,不成为魔之所思所作者。
彼等不至魔及魔眷属之处为营栖处,于此以营栖处,不入魔所撒此饲饵,即此等世间食之中,不迷着于取食,彼等不入其处,不迷着于取食不至陶醉,不至陶醉即不陷于放逸,不陷于放逸即于魔此饲饵,即此世间食之中,不成为魔之所思所作者。
诸比丘!如是实彼等第四沙门婆罗门得脱离魔之如意力。
诸比丘!恰如被等第四鹿群之比喻,如是,予以说第四沙门婆罗门。
诸比丘!如何不至魔及魔眷属之处。
诸比丘!于是谓比丘以离欲、以离不善法,有寻,有伺,离生喜乐以成就初禅住。
诸比丘!此比丘谓:令魔作盲、以根绝魔之眼,不至为恶魔所见。
诸比丘!再之,比丘寻伺已息,于内清净,心成一向,无寻,无伺,定生喜乐,以成就第二禅住。
诸比丘!此比丘谓:令魔作盲,以根绝魔之眼,不至为恶魔所见者。
诸比丘!再之比丘,不染着于喜、住于舍、正念、正智,而以身正受乐,即彼圣者所谓成舍、念、乐住,以成就第三禅住。
诸比丘!此比丘谓:令魔作盲、以根绝魔之眼,不至为恶魔所见。
诸比丘!再之,比丘以舍乐、以舍苦、先已灭喜忧,于不苦不乐成舍、念、清净以成就第四禅住。
诸比丘!此比丘谓:令魔作盲、以根绝魔之眼,不至为恶魔所见。
诸比丘!再之,比丘出离一切色想,以消灭有对想,以不作意于种种想,故成虚空无边以成就虚空无边处住。
诸比丘!此比丘谓:令魔作盲、以根绝魔之眼,不至为恶魔所见。
诸比丘!再之,比丘出离一切虚空无边处,成识无边成就识无边处住。
诸比丘!此比丘谓:令魔作盲、以根绝魔之眼,不至为恶魔所见。
诸比丘!再之,比丘出离一切识无边处,亦无何之存在成就无所有处住。
诸比丘!此比丘谓:令魔作盲、以根绝魔之眼,不至为恶魔所见。
诸比丘!再之,比丘出离一切无所有处,成就非想非非想处住。
诸比丘!此比丘谓:令魔作盲、以根绝魔之眼,不至为恶魔所见。
诸比丘!再之,比丘出离一切非想非非想处,成就想受灭住,而依彼之智见,知漏灭尽。
诸比丘!此比丘谓:令魔作盲,以根绝魔之眼,不至为恶魔所见,远离世间一切缠缚者。
世尊如是说已,彼等比丘欢喜信受世尊之所说,

点击返回阿含经专题总目录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扫码关注 西园戒幢律寺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