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is_home()){ //这里描述在前******* $description = "西园寺和研究所发布相关新闻法讯的官方平台"; $keywords = "西园寺,佛教,佛学院,法讯,心理咨询"; } elseif (is_category()){ $keywords = single_cat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category_description(); } elseif (is_tag()){ $keywords = single_tag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tag_description(); } $keywords = trim(strip_tags($keywords)); $description = trim(strip_tags($description)); ?>

位置: 首页 > 教理研究 > 学报论集 > 阿含典籍·南传中部·调御地经

阿含典籍·南传中部·调御地经

发布日期: 2006-01-01 浏览量: 2,437 次浏览

调御地经

北传汉译中阿含一九八、调御地经(大正藏一,七五七页。)
本经是王子奢耶阇那恳请沙弥阿夷罗和提说法,以遇王子之反对,自己没有自信,其是非请问佛陀。佛陀以臂喻说于欲中不能修行,继续修行者,如次第调御野象,以谆谆示修行之阶梯。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其时,恰新学沙门阿夷罗和提住林中小屋。
其时王子奢耶阇那游行、旅行至新学沙门阿夷罗和提处。至已,与新学沙门阿夷罗和提互相问讯,交换喜、乐之语已,坐于一边。一边坐已,王子奢耶阇那向新学沙门阿夷罗和提,如是言:
尊者阿奇耶沙那!我如是闻:兹有比丘,不放逸而热心精勤住者,应得心一境性。
如是,王子!如是,王子!兹有比丘,不放逸而热心精勤住者,应得心一境性。
善哉!尊者阿奇耶沙那!如所学、所闻,为我说示。
王子!我不能为仁[者]说示如所闻、所学之法。王子!我今虽为仁者说示如所闻、所学之法,而仁者亦不解我所说之义。此我应[徒]疲劳。此我当为娆恼。
尊者阿奇耶沙那!请为我说示如所闻、所学之法,或许我能解尊者阿奇耶沙那所说之义。
然者,王子!我应向仁者说示如所闻、所学之义。若我所说之义,仁者能解者善;若我所说之义,仁者不能解者,请自随住,其时请不更质问我。
尊者阿奇耶沙那!请为我说示如所闻、所学之法,若我能解尊者阿奇耶沙那所说之义者善。若我不能解尊者阿奇耶沙那所说之义者,当自随住。我其时不应更质问尊者阿奇耶沙那。
其时,新学沙门阿夷罗和提为王子奢耶阇那说示如所闻、所学之法。
如是说已,王子奢耶阇那,对新学沙门阿夷罗和提如是言:无处亦无容,尊者阿奇耶沙那,凡比丘不放逸,若热心精勤住,应得心一境性者!
其时,王子奢耶阇那,对新学沙门阿夷罗和提说:无处亦无容(终无是事)即起座而去。   其时,新学沙门阿夷罗和提,于王子奢耶阇那去后不久,诣世尊之处,诣已,敬礼世尊,坐于一边,一边坐已,新学沙门与王子奢耶阇那互相所谈论之一切,白世尊,其闻已,世尊告新学沙门:
阿奇耶沙那!其应如何得耶?彼应由出离而知、出离而见、出离而达到、出离而证得;其王子奢耶阇那是于欲中住,享受欲,耽于欲寻,欲热使之热恼,热中于欲之追求:[能]或知、或见、或证者,无如是事也。
阿奇耶沙那!譬喻有二:或应调御之象、应调御之马、应调御之牛,善被调御,善
被导御。[又]二者,有或应调御之象,或应调御之马,或应调御之牛,不被调御,
不被导御。
阿奇耶沙那!汝其如何思惟耶?彼两应被调御之象,应被调御之马,应被调御之牛,善被调御,善被导御者,彼等应被调御至调御之所作,以达调御之地耶?
如是,世尊。
次二者,或应被调御之象,或应被调御之马,或应被调御之牛,不被调御,不被导御,彼等不被调御者,[能]如二者或应被调御之象,或应调御之马,或应被调御之牛,善被调御,善被导御,而至调御之所作,达调御之地耶?
不然,世尊。
恰如是,阿奇耶沙那!凡依出离而知、依出离而见、依出离而达到、依出离而证[得]者,其王子奢耶阇那是欲中住、享受欲、沈于欲寻、欲热使之热恼,热中于欲之追求,[能]或知、或见、或证者,无有如是事。
阿奇耶沙那!臂喻村或镇之近处有大山,此山有两友,从彼村镇出,以手契示而近彼山,近已,一友立于山麓,一友登于山上。立彼山麓之友,如是言立于山上之友曰:友!汝立于山上见何耶?彼如是曰:友!我立于山上,见美丽之林园、美丽之森林、美丽之土地、美丽之水池。彼[立于山麓之友]如是言:汝立于山上见美丽之林园、美丽之森林、美丽之水池者无处亦无容(无是事)。立彼山上之友下山麓,拉彼友之腕,令登山上,暂时休息已,向彼友言:友!汝于山上见何耶?彼如是曰:友!我立于山上,见美丽之林园、美丽之森林、美丽之土地、美丽之水池。彼如是言:友!我等!今正是汝之--友!汝之立于山上,见美丽之林园、美丽之森林、美丽之土地、美丽之水池者!--之所说无处无容,以如此了解。我等今正是,又汝之--友!我立于山上见美丽之林园、美丽之森林、美丽之土地、美丽之水池--之所说如是谅解。彼如是言:对此,友!我被大山所遮,应见而不见故也。
阿奇耶沙那!恰如是,比此更大之无明蕴,王子奢耶阇那被遮蔽、被覆盖、被盖障、被缠结。彼实应依出离而知、依出离而见、依出离而达、依出离而证者。彼王子奢耶阇那于欲中住,享爱欲而沈于欲寻与欲热之热恼,热中于欲之追求,[能]或知、或见、或证者,无有如是事也。
若,阿奇耶沙那!汝之对王子奢耶阇那说此等二譬喻者,无疑地,王子奢耶阇那即信乐汝。且信乐已,成信乐汝之行相。
然而,世尊!我应想起如何王子奢耶阇那,对此等二譬喻必定未曾闻。例如[对]世尊[亦然]。
阿奇耶沙那!犹如有刹帝利灌顶王。命令捕象师言:捕象师!汝乘王之象入山林,见野象出,系于王象之首。如是,王!
阿奇耶沙那!捕象师应诺刹帝利灌顶王已。乘王之象入象林,见野象即系于王象之首而从王象带出露地。如是,阿奇耶沙那!野象至露地。
阿奇耶沙那!野象[对]其象林有种种贪求而彼捕象师白刹帝利灌顶王曰:王!彼野象来露地矣。彼刹帝利灌顶王命令调象师曰:呜呼!调象师!汝调御野象而除[其]野性、野之忆念、思惟、野之忧、疲、热恼,乐于村镇中,以令熟人之习惯。如是,王!
阿奇耶沙那!调象师应诺刹帝利灌顶王已,掘地立大性以系野象之首,以除[彼]野性、野之忆念、思惟、野忧、疲、热恼,乐于村镇中,令熟人之习惯。
调象师对彼温和,使之身乐、爱,以触于心绪;诸说为美丽,甚多人爱,甚多人善,以如是之诸语相说。而阿奇耶沙那!野象由调象师如是温和使之耳乐,爱、触于心绪,诸说为美丽,甚多人爱好,甚多人欢喜,以如是诸语相说之,为使之垂耳倾听,起解慧心。
调象师对彼,更随与种种草类、水。阿奇耶沙那!野象由调象师,为受种种之草类及水。
其时,调象师独如是思惟:今野象应活。调象师对彼,更为所作:故应取,汝应舍。
阿奇耶沙那!王象,关于调象之命令而行取、舍,从于教授故。
调象师对彼,更为所作:汝应往之,故应还来。阿奇耶沙那!王象,关于调象师之命令而行往还,从于教授故。
调象师对彼,更为所作:汝应起来,汝应坐下。阿奇耶沙那!王象,对于调象师之命令而行起、坐,从于教授故。
调象师对彼,更名为不动之所作。以大盾缚象之鼻,而手持枪之士夫,坐于头上,且周围手持枪之众人,为环而立,调象师持长柄枪立于前,为彼不动之所作,前足不许动,后足立不许动,前身不许动,后身亦不许动,头不许动,身亦不许动,牙不许动,尾不许动,鼻亦不许动。彼王象,虽刀、剑、弓、矢之飞来,他人之袭来,大鼓、小鼓、螺贝等种种之声,亦善堪忍,弃一切之曲过、缺点适于王而为王之使用,至称为王之支分。
恰如是,阿奇耶沙那!于此如来出兴于世,此应供、正等觉者、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觉者、世尊出现于此世。彼以俱此天之世界、俱魔之世界、俱焚天之世界、俱沙门婆罗门之世界、俱入天之世界,自知、自证而宣说。彼初善、中善、终亦善,有义、有文,以说法,以教完全清净之梵行。而且生于居士或居士子,或其他之族者,以听闻其法。彼以听其法,得信于世尊。彼如是得信,作是念:在家是杂闹、尘劳之处,出家是空闲寂静也。在家者难行完全清净如真珠清磨之梵行,然!我以剃除须发,着袈裟衣,由在家为出家修行者。彼于后或舍小财物,或舍多财物,或舍小亲族,或舍多亲族,剃除须发,着袈裟衣,由在家为出家修行者。如是阿奇耶沙那!圣弟子至露地。   而,阿奇耶沙那!有诸天、人,贪求彼五欲乐。如来更调御彼曰:
呜呼!比丘!汝是持戒者。护持别解脱律仪,其正行与正处住,见微罪亦怖畏,于学处,受持而学。
阿奇耶沙那!圣弟子为持戒者,护持别解脱律仪,其正行与正处住,见微罪亦怖畏,于学处,受持而学故,如来对彼,更调御曰:
呜呼!比丘!汝护于诸根门。虽以眼见色,勿取相,勿取细相。凡不护此眼根而住者,当流注于
贪、忧、恶、不善法故,为此等之防护而行道,应入护眼根,为眼根之防护。身闻声已、鼻嗅香已、舌味味已、身触触已、意识法已、而勿取相,勿取细相。凡不防护此意根而住者,当流注于贪、忧、恶、不善法故,为此之防护而行道,应入护意根,为意根之防护。
阿奇耶沙那!圣弟子护诸根门故,如来对彼更调御曰:呜呼!比丘!汝于食应知量,应如理思惟而摄食,勿为戏、骄、虚饰、庄严之事。而且唯为此身体之存续、支持、止害,为梵行之受持,我如是故舍断受,而令所受不生。而且于我,应无罪性,而有乐住。
阿奇耶沙那!圣弟子于食知量故,如来对彼,更调御曰:
呜呼!比丘!汝专为警寤而住。曾依经行与坐禅,由诸障法,令心清净;依初夜分亦经行与坐禅,由诸障法,令心清净;于中夜分、由右胁行狮卧,足叠于足,当起有念、有正知之作意想;后夜分起出,依经行与坐禅,由诸障法,令心清净。   阿奇耶沙那!圣弟子专为警宿而住,如来对彼,更调御曰:
呜呼!比丘!汝应具念、正知;往、返亦具正知者;见前,见后亦具正知者;要屈要伸亦具正知者;持僧伽梨衣及钵、衣亦具正知者,行大小便亦具正知者;或行、或立、或坐、或眠、或寤、或语、或黑、亦具正知者。
阿奇耶沙那!圣弟子具念、正知故,如来对彼,更调御曰:
呜呼!比丘!汝独离坐处,应乐林中、树下、山上、洞窟、山穴、墓间、森地、露地、槁堆。
彼独离坐处,[即]乐林中、树下、山上、洞窟、山穴、墓间、森地、露地、槁堆。
彼食后,由行乞归,结跏而坐,端正身体,现前安立念。
彼对世间断贪爱,离贪心而住。由贪爱令心清净;
断嗔恚、无嗔恚而住,饶益怜愍一切生类而由嗔恚令心清净;
断昏沉睡眠,远离惛沉睡眠而住。有光明想,有念、正知由惛沈、睡眠令心清净;
断掉举、恶作、无掉举而住。内静息有心,由掉举令心清净;
断疑、超越疑而住,无犹豫、对诸善法由疑令心清净。
彼断此等之五盖以慧令心之随烦恼成为无力,对于身观身而住。热心而有正知、[正]念,对世间应调伏贪、忧;对于受观受而住。热心而有正知、[正]念,对世间应调伏贪、忧;对于心观心而住。热心而有正知、[正]念,对世间应调伏贪、忧;对于法观法而住,热心而有正知、[正]念,对世间应调伏贪、忧。
阿奇耶沙那!犹如调象师,掘地立大柱,系野象之首以除其野性、野之忆念、思惟、野之忧、疲、热恼、乐于村镇中,令熟人之习惯,恰如是。
阿奇耶沙那!此等之四念处系圣弟子之心,除在欲[生活]之习,除在俗[生活]之思惟,除在俗[生活]之忧、疲、热恼、逮得正理以证涅盘。
如来对彼,更调御曰:呜呼!比丘!汝对身随观身而住,勿寻求俱身之寻。对于受随观受而住,勿寻求俱受之寻。对于心随观心而住,勿寻求俱心之寻。对于法勿寻求俱法之寻。
彼为止息寻与伺内心成为安静,有心一趣性,无寻无伺,由定生喜、乐具足第二禅;由喜之舍离,(为)舍者而住之,[为]具正念者、正知者,而以身感受乐--诸圣者所谓舍者、具念者、乐住者--成就第三禅而住之;由舍乐、由舍苦、由先已灭喜忧,不苦不乐,由舍[所生]念之遍净,成就第四禅而住之。
彼如是于心等持、清净、皎洁、无秽、无垢、柔软、堪任、确立、不动,彼心倾向于宿住随念智,彼忆念种种宿住,彼如此:一生、二生、三生、四生、五生、十生、二十生、三十生、四十生、五十生、百生、千生、百千生、种种成劫、种种坏劫、种种成坏劫。于彼处,予为如是名、如是姓、如是阶级、如是食。如是受苦乐、如是命终,从其处死、于彼处生;又,于彼处,(再生之)予为如是名、如是姓、如是阶级、如是食、如是受苦乐、如是命终,彼[之予]于彼处死,又从此处生。如是忆念行相,境遇种种之宿住。
彼如是于心等持、清净、皎洁、无秽、无垢、柔软、堪任、确立、不动,彼心倾向于有情生死智,彼以清净超人之天眼,见诸有情之生死、卑贱与高贵、美与丑、幸福与不幸、知诸有情各随其业而成:实有此等之有情,身、口、意具足恶行者、诽谤诸圣者、[为]邪见者、持邪见业者,彼等身坏命终后,往生于恶生、恶趣、堕处、地狱;又实有此等有情,身、口、意具足善行者、不诽谤圣者、[为]正见者、持正见业者,彼等身坏命终后,往生于善趣、天界。如是被以清净超人之天眼,见诸有情之生死、卑贱与高贵、美与丑、幸与不幸,如诸有情,各随其业而行。
彼如是于心等持、清净、皎洁、无秽、无垢、柔软、堪任、确立、不动,彼心倾向于漏尽智,被如实知此是苦也、如实知此是苦之集也、如实知此是苦之灭也、如实知此是导至苦灭之道也;又如实知此等是诸漏也、如实知,此是漏之集也、如实知此是导至漏灭之道也。彼由如是知、如是见、彼心由欲漏而解脱,由有漏而解脱,由无明漏而解脱。于解脱,有已解脱之智;彼了知(予)生已尽、梵行已立、应作已作、不复受此[轮回]状态,知不更来此世。
彼比丘忍耐强,忍受寒暑、饥渴、蚊虻、风热、蛇触、恶声骂詈之语言、激越、粗恶、辛烈、不快、不适悦而至几乎夺命之身苦受,弃一切贪、嗔、痴,以去缺点、应供养、供奉、布施、合掌者,成为世间无上之福田。   阿奇耶沙那!若老野象之不受调御、不受调练而死者,称为:老野象以死不调御之死。阿奇耶沙那!若中年野象之不受调御、不受调练而死者,称为:中年野象以死不调御之死。阿奇耶沙那!若青年野象之不受调御,不受调练而死者,称为:青年野象以死不调御之死。
恰如是,阿奇耶沙那!若长老比丘不漏尽而死者,称为:长老比丘以死不调御之死。阿奇耶沙那!若中年比丘不漏尽而死者,称为:中年比丘以死不调御之死。阿奇耶沙那!若新学比丘之不漏尽而死者,称为新学比丘以死不调御之死。
阿奇耶沙那!若老野象之善受调御、善受调练而死者,称为老野象以死调御之死。阿奇耶沙那!若中年野象之善受调御、善受调练而死者,称为中年野象以死调御之死。阿奇耶沙那!若青年野象之善受调御、善受调练而死者,称为青年野象以死调御之死。
恰如是,阿奇耶沙那!若长老比丘之漏尽而死者,称为长老比丘以死于调御之死。阿奇耶沙那!若中年比丘之漏尽而死者,称为中年比丘以死于调御之死。阿奇耶沙那!若新学比丘之漏尽而死者,称为新学比丘以死于调御之死。
世尊如是说已,欢喜之新学沙门阿夷罗和提,随喜世尊之所说。

点击返回阿含经专题总目录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扫码关注 西园戒幢律寺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