皈依共修:布施之“波罗蜜”的生活实践之道
发布日期: 2018-02-28 浏览量: 8,303 次浏览
布施者得福。慈心者无怨。为善者消恶。无欲者无恼。
——《长阿含经》
当年佛陀在菩提树下悟道之后,度化了五比丘和三迦叶师徒,带领圣弟子们进入摩竭陀国弘法,瓶沙王供养了风景优美的迦兰陀竹园,奉献给佛陀和十方僧。佛陀于是为他说偈:
种植诸园树,并作桥船梁;
园果诸浴池,及施人居止。
如是之人等,昼夜福增长;
持戒顺正法,彼人得生天。
舍之善思,及彼发起之身语业。——《菩提道次第论》
布施的本质即是“舍心”,是一种付出、奉献、给予的心态,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语言和行为。
1、布施和利他是我们存在于世间的必须
对别人有利,能赢得感情和尊敬。——阿德勒
即使是以修行解脱为主要目标的出家人,亦须为他人和团体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2、布施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意义和价值
如果我能在别人漆黑的道路上投下一缕阳光;如果我能够帮助别人更清晰地认识生命与职责;如果我能够为别人拭去脸上的泪滴,我就没有虚度此生。
3、布施能提升我们的心灵,改善身心状态
现代科学的研究表明,行善对于心理健康是非常有益的,甚至还会影响到我们的生理。
《今日心理学》学报登载了一篇名为〈助人者的快感〉的论文,报道说:“纽约市健康增进学院分析过一千七百多个妇女的健康状况,她们都是长期做助人工作的,结果发现她们每次为别人做事之时,自己的生理疾病亦告减轻甚至消失,包括头痛、失声、因狼疮或多发性硬化导致的疼痛、抑郁症等。”
心理学家进一步研究这一种无名快感的生理基础,发现原来是大脑分泌出脑内吗啡呔,这种化学物质不但令人兴奋,感到无名的快乐、平静、满足,还会令全身的细胞减少氧化,变得更年轻更有活力。
更有趣的是,即使事后隔了一段时间,当事人再次回想自己帮助别人的工作,大脑仍然会有脑内吗啡呔的分泌,只是量会少一些而已。
4、布施能成为修行戒、定、慧的助缘
布施有令人柔软的素质。当某人在布施时,这个布施行动即成为亲依止缘,以令心更柔软,更易于持戒、修定及修习观禅来培育观智。——《南传菩萨道》
◆ 舍随念的修法
欲修舍随念的人,当倾心于施舍的天性,及常常慷慨的颁与所施之物。……于是从那天起,即于德胜的受者之中,依其能力给与所施之物,取彼施舍之相,独居静处禅思:
“我实有利,我实善得,我于悭垢所缠的世人中,离垢悭心而住。是放舍者,净手者,喜舍与者,有求必应者,喜分施者。”
如是以离悭垢等德,而随念于自己的舍。那时则无被贪所缠之心,无嗔及无痴所缠之心,他的心只缘于舍而正直。镇伏了五盖,证得近行之禅。
——《清净道论》
? 很显然,布施这种利他行,能改善情绪状态和心理品质,令人变得更加平静、坦荡、自信和喜悦,由此心性也更加柔和。不会过于僵化和紧绷。
? 在佛法修行中,常常运用六随念(念戒、念施、念天)来对治修行者可能出现的恐惧、愤怒、悲伤、脆弱等负面情绪。
? 佛陀也将施随念运用在临终关怀方面,在临终者陷入恐惧、痛苦和迷惘的时候,引导他做布施或是忆念自己曾经有过的布施善行,从而达到令其超越死亡焦虑,吉祥往生的效果。
舍利弗供佛,佛布施舍利弗, 哪个功德更大?
1、布施依心生大福
施物虽同,福德多少,随心优劣……大福从心生,不在田也。
良田虽复得福多而不如心,所以者何?心为内主,田是外事故。
——《大智度论》
施有二种:有净,有不净。
不净施者:直施无所分别,或有为求财故施,或愧人故施,或为嫌责故施,或畏惧故施,或欲取他意故施,或畏死故施,或诳人令喜故施,或自以富贵故应施,或诤胜故施,或妒瞋故施,或憍慢自高故施,或为名誉故施,或为咒愿故施,或解衰求吉故施,或为聚众故施,或轻贱不敬施;如是等种种名为不净施。
——这些付出的行为,不能算清净布施
净施者:与上相违名为净施。
——《大智度论》
清净布施,一般有两种心态:信心或悲心
如果我们布施的发心能够不局限于自身的福报、眼前的安乐受用,愿意以此来提升心灵,将它作为追求无上佛道和利益无量众生的资粮,并能够用领悟空性的智慧来摄持,那这种布施就会非常殊胜广大,成为真正的布施波罗蜜,能引领我们到达彼岸了。
2、布施依田生大福
? 从悲田来说,布施孤独无依、残疾痛苦的众生,功德会格外的大。
? 从敬田来说,对方的功德越殊胜,我们的布施功德也更大。
? 从恩田来说,有四种恩:众生恩、国土恩、父母恩、三宝恩,都是我们可以去布施和供养的。
3、布施依所施物生大福
? 所施之物如果价值比较高、契合对方的需要、稀有难得、品质殊胜,都会带来更大的善果。
? 在财布施、法布施和无畏布施这三种之中,以法布施最为殊胜!
一些不应布施的情况:
? 所有一切逼迫损害他诸有情,戏乐等具,有来求者,是诸菩萨皆不施与。
? 若有众生食饱满已性多馋嗜,数复来求珍妙饮食,亦不施与。
? 又诸菩萨于来求者,终不施与不合仪物。
? 终不违越所有学处,而行惠施。
? 又诸菩萨终不侵夺父母妻子、奴婢仆使、亲戚眷属所有财物持用布施;
? 亦不逼恼父母妻子、奴婢仆使、亲戚眷属以所施物施来求者。
——《瑜伽师地论》
1.自行施
2.教人行施
3.赞叹布施功德
4.见施欢喜
5.拔除悭贪之根
6.深爱布施
7.慈悲众生
8、通达诸法实相
量力而行,渐次深入
? 若是利他的行为,超过了我们的承受能力,就有可能反而会带来负面的影响;
? 作为施者,如果具备三种清净思:施前欢喜,施时心净,施后无悔,这种布施是最好哒!
1、眼施:常以好眼视父母师长及一切人,不以恶眼看人。
2、和颜悦色施:于父母师长及一切人,不以凶眉恶色。
3、佳言施:于父母师长及一切人,出柔轻语,无粗恶语。
4、身施:于父母师长及一切修道之人,起迎礼拜,于一切人处,常怀恭敬谦逊。
5、心施:虽以上述四种方法行供养,而心不和善,不名为施。善心和善,和善功深,是名心施。
6、床座施:若见父母师长及一切人,为铺床座请其安坐,乃至以自己所用安乐坐位,请之安坐。
7、房舍施:于父母师长及一切人,请于自己所有房舍之中,得行来坐卧,予以欢喜安乐。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