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is_home()){ //这里描述在前******* $description = "西园寺和研究所发布相关新闻法讯的官方平台"; $keywords = "西园寺,佛教,佛学院,法讯,心理咨询"; } elseif (is_category()){ $keywords = single_cat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category_description(); } elseif (is_tag()){ $keywords = single_tag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tag_description(); } $keywords = trim(strip_tags($keywords)); $description = trim(strip_tags($description)); ?>

位置: 首页 > 弘法活动 > 斋戒共修 > 戒幢讲堂 | 宁静的幸福(二)

戒幢讲堂 | 宁静的幸福(二)

发布日期: 2022-01-28 浏览量: 900 次浏览

 

四 · 永恒的满足  

佛陀所追求的圆满,不是去成为统一印度的转轮圣王,而是坐在菩提树下反观自己的内心,通过觉悟获得满足。传说佛陀成道之后,有三周时间都沉浸在解脱的愉悦当中,这时有天人来请佛讲法,但佛陀说其所领悟的涅槃非常深奥,世间人难以理解。

这种内在的寂静,内在的幸福,不仅佛陀可以体证到,接受佛陀教诲的弟子也可以体验到。有一个国王看到佛陀有很多年轻的弟子,经常在树下静静地坐着。他就问佛陀,我在宫殿里,每天吃喝玩乐,但是依然觉得不满足。而这些年轻的比丘没有娱乐生活,怎么能够坚持下来?他们的幸福到底是什么?佛陀就跟这个国王说,他们有一种寂静之乐,那些只知道在外界的色声香味触上寻求满足的人,是无法理解这种幸福的。

大家来到这里,不管你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的,一定已经感觉到世间法难以圆满,也就是感觉到了一种“苦”。如果明天就死掉的话,你会觉得,好像还有什么没达成,你的内心中渴望一种更高的幸福。如果大家在世间上觉得很幸福,就不会不会进入宗教,不会接触佛法的。这就像一个生病的人,如果觉得自己没有病,是绝对不会去医院的。

我们不妨深入地想一想,世间的东西真的能满足我们吗?假设你的目标已经达成,而且放大许多倍,你是否就能满足?比如你的目标是赚钱,赚一个亿,那你现在挣到了一百个亿,你满足了吗?或者你希望长寿,能活一百岁,那么假设科技发达了,你能活到八百岁,你是否就满足了?你会发现,你还是不满足。宗教要解决的,是如何让你获得真正的满足,它不是解决你其他的问题。

有些人来到寺庙拜佛,希望佛保佑他身体健康,升官发财,其实佛教的根本目的不是这个,就算你有再多的钱,就算你能活到八百岁,你还是不会满足的,因为你总还是要死,还是什么也带不走。所以幸福不在那个上面。你之所以现在觉得那个是幸福,是因为你现在还没有得到。等你真正得到了,你会发现还是不幸福。即使再给它放大一百倍,你还是不会幸福。

世间人经常将自己内心的欲望投射在佛教上面,将佛菩萨想象为一种超自然的存在,好像一种万能的神,专为满足我们世俗欲望的。但这是把佛教矮化了,佛教的本质并不是这样,佛教是要给我们一种永恒的东西,一种能够真正让你满足的东西,一种能够像超越生死的东西。当内心触及到灵性的高峰,处于极度的喜悦,你会觉得其实一切都不重要,一切都被超越了。“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涅槃是一种纯粹、寂静、永恒之乐。它不依赖任何外在的东西,一旦你体验到涅槃,你将超越世间上的一切的痛苦。

 五 · 最珍贵的东西 

人活在世上,不是肉体活在世上,你看人死了,那个皮囊还躺在那个地方,但是它已经看不见,听不到了。人活在世上,是心活在世上。所有的苦乐都是由心去承担。幸福与否不在于外在的事物,而端赖于我们的内心,但有的时候我们会颠倒,所以经中说,心如同国王,它才是唯一重要的东西。我们现在人会觉得钻石珍贵,所谓“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但对于蚂蚁来说,钻石有什么重要的?

如果我们的内心不去认可它,不去设定它,钻石就一点也不重要。人没有钻石不会死,但若没有空气和水,是会死的。我们常常会忽略这点,把自己真正的需求跟无益的欲望混淆,有的时候我们可能为了钻石把自己的命都丢掉,为了财富 、地位,我们让自己的心非常的累,把自己最宝贵的东西——心丢掉了,却去追求外在可有可无的东西,这真是非常愚痴的行为。

幸福与烦恼都只跟我们的内心有关,与外在没有必然的联系。比如现在有个很好看的杯子,如果这个杯子在商场里放着,不小心掉在地上摔碎了,你觉得没关系。但如果这个杯子你已经买回家,为你所拥有时,那么有一天它摔碎了,你就会难过。同样是一个杯子碎了,为什么有的时候你会难过?有的时候不会难过呢?可见,它与你的内心有关。你执著这个东西是我的,你就跟它绑在了一起,你就会受到它的影响,受到它的控制。这么一来,你就很难解脱了。

 六 · 本来具足 

如果内心本身不圆满,或是需要依靠某种外在的东西才能圆满的话,那么我们永远不会圆满。我们不能把砖磨成镜子,因为砖里没有那种金属。我们的心之所以能够解脱,是因为心本身具备圆满、解脱的特质。我们应该对此充满坚定的信仰,这种信仰不是对外在的信仰,而是对内在的。你相信你的内心本身就是清净圆满的状态,只是你现在没有认识到它,如果你能认识到它,你就能够解脱一切烦恼。

当回光返照内心的时候,你会发现什么?你会看到心就如同虚空一样。如果你去填一个虚空,你会觉得无论往里面扔任何东西,虚空都不会被填满。我们总是觉得自己不圆满,总是想让自己变得圆满,比如说我觉得自己不够漂亮,我要去整容;我觉得钱不够多,我要赚更多的钱。你不断往虚空里填东西,指望把这个虚空被填满。然而填过之后,你会发现依然不能满足。因为本质上你就已经预设了不可能达成的目标――把虚空填满。如果我们始终认内心需要依赖外在事物去才能够满足的话,那么就永远也满足不了。所以佛教,特别是禅宗,会告诉你,如虚空一般的内心它本身就是圆满的。

《信心铭》说我们的佛性“圆同太虚,无欠无余。”既不能增加一分,也不会减少一分,但是因为我们的执着,我们总是把自己预设成一个不圆满的人,比如觉得自己没有神通啊,没有佛陀的三十二相啊。但是禅宗它不会这样讲,它会说“即心即佛”,一念觉即是佛。这种信心很难,我们可以相信一个外在客观的佛,但很难相信,自己的内在就是圆满的佛,这个很难。

以前有个人跟随一位大禅师很多年,也没见到这个禅师教他什么。后来有一天他实在忍不住了,就跟禅师说,弟子已经跟了你这么多年,都没有蒙你教诲,你要不再教我,我就准备离开你了。禅师就对他说,我不是不教你,只是看你现在的根器不够,跟你说了,你也不会相信。弟子赶紧说,师父你说什么我都绝对相信的,你尽管跟我说就好了。禅师跟他说,你真的准备好了吗?弟子说,是的,我准备好了。于是禅师说, 你就是佛!

经中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许多人听完也就算了。但六祖大师在《坛经》中就讲,这句话不是佛随便说说的,这里面蕴含着无上的大法,跟我们有密切的关系。“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这句话,不是一个佛去跟另外一个佛去讲,他是跟你我一样的凡夫讲,它是一种修行的法门。不是你听完之后说,我知道了,我是有佛性的,不是这么简单。你必须认识到, 你在什么层面上跟佛是一样的。

《法华经》说:“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开佛知见。“就是为了让众生能够拥有与佛一样的知见,六祖说:“我此法门,不论禅定解脱,唯达佛之知见。”你要拥有与佛一样看待世间的眼睛,一双圆满者的眼睛。但我们很多人只是说我要学佛,其实并不真的想做佛。如果我们没有办法承担这个理念,没有办法以圆满的心态活着,总是想靠一个东西,求一个东西才能圆满,那禅师通常会施出霹雳手段,驱耕夫之牛,夺饥人之食,把你迫到无落脚处,方好转身发现自家宝藏,不从外得。

未 完 待 续

… …

排版 | 慧仕

阅读更多:

净智法师 | 透过禅师的语言(一)

净智法师 | 透过禅师的语言(二)

净智法师 | 透过禅师的语言(三)

经典读诵 | 《华严经 · 净行品》之 四

《八大人觉》——“第八觉知” (终 · 附讲座完整内容)

佛教格言 | 报恩尽责 · 佛法在世间(16)

西园戒幢律寺联系电话:

客   堂:0512-65349545

弘法部:0512-65511746

戒幢佛学研究所教学部:0512-81662077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苏州西园戒幢律寺·戒幢佛学研究所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扫码关注 西园戒幢律寺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