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is_home()){ //这里描述在前******* $description = "西园寺和研究所发布相关新闻法讯的官方平台"; $keywords = "西园寺,佛教,佛学院,法讯,心理咨询"; } elseif (is_category()){ $keywords = single_cat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category_description(); } elseif (is_tag()){ $keywords = single_tag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tag_description(); } $keywords = trim(strip_tags($keywords)); $description = trim(strip_tags($description)); ?>

位置: 首页 > 弘法活动 > 斋戒共修 > 命运的奥秘 —— 佛教的业力思想与修习 (一 · 上)

命运的奥秘 —— 佛教的业力思想与修习 (一 · 上)

发布日期: 2022-05-26 浏览量: 1,525 次浏览

在佛教看来,来到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是一张白纸,都是带着过去生所积累下来的强大业力来到这个世界上。当我们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我们就必须对我们身心中到底还潜藏了多少业力有所了解,然后善巧地处理这些业的种子。与此同时,我们也会不断地在身心里种下新的积极的种子、善的种子。用这种方法,我们才能够最大程度地改善和提升我们的命运,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我们生命中所有的问题。

命运的奥秘 —— 佛教的业力思想与修习 (一 · 上)

(附界文法师讲座录音)

参加皈依共修的各位来宾,全体的义工们,大家早上好!这一次我想跟大家探讨的,是关于命运的奥秘,这是关于佛教业力思想的修行法门。

生而为人,我们从小到大,特别是随着年龄的渐渐成熟,可能在座的每一位都曾思考过这样的问题:人的这一生,命运到底是怎样的?谁来主宰?命运有没有它自身的规律?如何来把握命运?我相信这样的话题,可能是每一个人都非常关注的。关于命运,从古至今大家都在思索,都在尝试着去探讨。

只要我们稍微观察一下周围的世界,我们就能够看到,有的人非常幸福,顺风顺水,身体很健康,事业也很成功,人际关系也不错,整个人的精神状态显得相当的阳光。也有一些人,从小到大就觉得自己一生坎坷,虽然有一颗不服从于命运的心,但是人生的路就觉得挺难走的,常常被一种疲惫感、无力感所压倒。展望未来,心里有很多的迷茫。

人和人之间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不同?实际上不光是我们,在佛陀的时代,也有很多佛弟子向佛陀提出这样的问题。

《佛说十善业道经》记载,当时佛陀来到了娑竭罗龙王的龙宫为他们说法。我们知道,大海里边的生命种类是非常多的。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就是海洋里的鲸鱼,身体极为庞大;海洋里也有很多生物非常的微小,甚至小的像一个针尖那么一点点大。有一些固着在石缝里;有些生活在海底;还有一些会寄生在其它动物的身上;有的动物可能会把自己蜷缩在贝壳里。有的动物非常的柔软,全身没有骨骼,像海蜇,它非常的软;有些动物非常的坚硬;有些动物很强壮;有些动物很柔弱。这样大家就会产生困惑——为什么海洋里的生物有这么多样呢?

佛陀就告诉龙王说:“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龙王!汝见此会及大海中,形色种类,各别不耶?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业、语业、意业所致。”

佛陀在这里就解释,为什么海洋里的生命有这么多的差异——“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就是说因为大家的心念不同,“心想”是不一样的,有善有恶,有随顺于真理的,有不随顺于真理的。心想的不同导致了他们行为的不同,就是“造业亦异”。它们显现出不同的身业、语业、意业,由此就造成了“种类亦异”,就是大家生在不同的生命轨道里,生在天道、人界、动物界、阿修罗界、恶鬼界乃至地狱界。即使身在同一界,长的样子也不一样,有美有丑,有大有小,有强壮,有不强壮,有富贵,有贫穷。

所以在佛法看来,所有的差别就是因为这三种差异,心想异,造业异,导致了种类异。所以如果我们要把握命运的规律和奥秘,那我们就要从这个地方去探索它。虽然从本质上来讲,我们每一个人的心跟诸佛的心实际上没有差别,但是因为无明和烦恼,在显现和造作上,差别就非常大了。所以了解这颗心,把握它运作变化的规律,我们就可以把握我们的命运。

在这里,我们会看到关于宇宙人生的讨论,从古至今大概有这么三大类:一类是无因论,认为生命的品质和好坏没有原因,命运是随机的,偶然的,无因无缘。你富贵了,为什么?——“没有原因”。你贫穷,为什么?“没有原因”——认为都是偶然的。它被称作无因论。

第二种被称作邪因论。认为我们的一切都是上帝或者神的意志所安排的,由此做祭祀、各种仪轨,希望得到神灵的护佑,希望他赐给我们财富,赐给我们健康,赐给我们好的命运。这一种叫做邪因论,非因计因。

第三种叫业论,认为命运是由业来决定的。业论在古老的印度,很早就已经有了,但是关于业论,实际上也有三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业论是宿命论,它虽然也讲业,但它认为所有的命运前世都注定了,无法改变,这是第一种。第二种业论叫做精进论,精进论认为,命运虽然是由业来决定的,但是它认为跟前世无关,一切都取决于今世的努力,所以它叫精进论。第三种是佛教,佛教的业论不同于宿命论,也不同于精进论,在佛法看来,因果和业力是通于三世的,就是说,我们一方面继承和延续了过去生的业力,同时也不断地受到今生业力的影响,为未来的生命形态种下了种子。这就是佛教关于业的观念。

为了让大家更清晰地理解这三种业论的差别,论师们也讲了一个寓言故事,为大家解释这三种不同的业论思想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我们知道,一个人的思想会影响他怎样去看待万事万物,然后会影响到他的行为。这个寓言故事说:有三条鱼,它们在大海里生活,一条鱼是宿命论者;一条鱼是精进论者;一条鱼是佛弟子,它是佛教业力思想的认同者。有一天这三条鱼在大海里游泳,突然一张渔网从天而降,顿时把它们三个捕捉了上来扔在船舱里。

这个突然的事件发生之后,这三条鱼开始都非常震惊,等他们清醒过来,意识到它们身上所发生的事件的时候,宿命论的这一条鱼马上就认命了:看来我过去生没有造好业!它就认命了,觉得这就是我的命,于是它变得非常悲伤,在那里默默地等待着它的悲惨结局。

第二条鱼是精进论者。精进论的这条鱼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变得非常愤怒,它试图跟这个渔夫进行搏斗,开始拼命挣扎。渔夫看到这条鱼怎么跳得这么厉害,然后他就一棍子打在这条鱼的头上,把它打晕了,然后把它扔在船舱的最深处。

第三条鱼是一个佛弟子,它一开始被捕上来的时候也感到震惊和害怕,但是接下来它就命令自己冷静下来,它告诉自己这肯定是业力现前,才遇到了这样的重大危机。在这个时候它提醒自己,首先要接受现实。但是同时它也在观察,自己此刻到底处在怎样的业力状态?此刻是怎样的业果?观察了之后它发现:我现在已经被关到了一个船舱里,离开了水域,看上去是处在一个几乎绝境的状态。可是当它仔细观察了因缘的时候,它发现这看似绝境,但其实不是绝境:它发现船舱随着风浪正在不断地摇摆。当风越来越大的时候,船摆动的幅度也越来越大。当船摆动到幅度足够大的时候,以它的体力是可以从船舱跳到海里去的,但是现在风吹过来的力量还不够大。在这个时候这条鱼就默默的祈请三宝,忏悔自己的不善业,同时也发愿如果能够得救,自己要更加精进。它感觉到内心变得更坚定更有力量了。于是它开始积蓄自己的体力,调整自己的位置和状态。慢慢滑行到一个最能得力跳出去的位置上,然后在那里一边休息一边等待。风是一阵一阵的,有大有小,风来了一阵变小了,但接着又来了一阵更大的风,突然一股狂风吹来,果然这条船剧烈地摆动起来,就在那一个刹那,这条鱼非常敏锐地抓住了最好的时机,奋力一越,从船舱腾空而起,扑通一声成功跳回了大海。

这个故事当然是个寓言了,但是这个寓言故事是意味深长的,实际上概括出了一个佛教弟子对命运,对业力,对因果的看法和处理的方式。

如果我们是一个无因论者,觉得一切都没有原因,命运是偶然的和随机的,那既然一切都是偶然的,我们还需要努力吗?肯定不会努力了。如果命运是偶然的,跟努力不努力无关,你就不会去做任何的努力,那就随波逐流了。如果命运是由上帝或神安排的,你会去努力吗?你也很难去努力了,因为上帝说了算,我们不需要再做什么,我们只需要祈祷上帝。如果一切都是神来决定,那我们只要祈求这个神灵就行了,我们还需要学习吗?我们还需要自己努力吗?可能你努力的方向就完全不同。

如果是宿命论者,我们很可能就会接受当下这样的现实而忽略了业的发展;如果我们是精进论者,我们可能会忽略了业的来源,而只注重当下的努力,忘了过去生的业力所带给我们的深重的影响。

只有把握完整的业力的规律,才能在活好当下的同时,创造一个更好的未来。如果只是凭着我们的意愿猛打猛冲,就像那第二条鱼,不经过智慧的观察,不洞察过去、现在与未来,不在一个完整的时空里来观察因缘,那么我们的那种猛打猛冲,可能只是莽撞的,在前进的同时也在制造障碍,并不一定能够很好地解决我们的问题。

所以佛教这样的业力学说,在这里就变得非常重要。我们重视过去生所带来的差别——我们的身心里到底积累了怎样的业力种子。在佛教看来,来到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是一张白纸,都是带着过去生所积累下来的强大业力来到这个世界上。当我们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我们就必须对我们身心中到底还潜藏了多少业力有所了解,然后善巧地处理这些业的种子。与此同时,我们也会不断地在身心里种下新的积极的种子、善的种子。用这种方法,我们才能够最大程度地改善和提升我们的命运,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我们生命中所有的问题。

(未完待续)

录音整理 | 娟子    排版 | 智凰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扫码关注 西园戒幢律寺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