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is_home()){ //这里描述在前******* $description = "西园寺和研究所发布相关新闻法讯的官方平台"; $keywords = "西园寺,佛教,佛学院,法讯,心理咨询"; } elseif (is_category()){ $keywords = single_cat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category_description(); } elseif (is_tag()){ $keywords = single_tag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tag_description(); } $keywords = trim(strip_tags($keywords)); $description = trim(strip_tags($description)); ?>

位置: 首页 > 三风建设 > 戒幢春秋 > 护正知 | 英雄征服世界,圣人征服自己 (10)

护正知 | 英雄征服世界,圣人征服自己 (10)

发布日期: 2023-01-13 浏览量: 538 次浏览

收录于合集    #护正知品   8个

虽然长久念诵,修各种苦行,但如果心是散乱的,佛说“彼无益”,不能够达成“所作成办”,只能是种下一个善根。

定是五种别境心所之一,“于所观境,令心专注,不散为性,智依为业”,心的不散动是它的特质。《菩萨地》中说到菩萨的静虑波罗蜜多,是“于菩萨藏闻思为先,所有妙善世出世间,心一境性,心正安住”。闻思了大乘的菩萨藏之后,对所有世、出世间的一切微妙善法都能够“心正安住”。“或为奢摩他品,或毗钵舍那品,或双运道俱通二品,当知即是菩萨所有静虑自性。”我们要注意《菩萨地》所说的静虑是广义的,并不只是指禅定。修毗钵舍那的时候,观身受心法现象的流动变化,本身也是一种专注。但这种专注,是一种开放式的,不是固定在一个点上的封闭式专注。开放式的专注也是静虑,在《瑜伽师地论》里面也把它列为静虑。

静虑,一切种的话有六种:

“一者善静虑”,对善法的系念专注。

“二者无记变化静虑”,就是神通了。

“三者奢摩他品静虑;四者毗钵舍那品静虑;五者于自他利正审思惟静虑”。这里指的是正思惟,能够专注在利他的心念上也是一种静虑。

“六者能引神通威力功德静虑”。

下面七种的话,“一者、名缘静虑;二者、义缘静虑”。名是文字的法相的所缘;义是它的意义所缘。“三者、止相缘静虑;四者、举相缘静虑;五者、舍相缘静虑;六者、现法乐住静虑;七者、能饶益他静虑。”大致举了静虑里面的几个内涵。总体来说菩萨的静虑波罗蜜多的内涵是很广博的,内心的专注力非常重要。

这个偈颂也非常核心。如果不能认识到佛法的关键是对于心的奥秘、对法的本质的了解,如果我们一切的佛法修行都是集中在外在的追求快乐、逃避痛苦上面,那么“无义终漂泊”,是免不了漂泊在三有轮回之中的。所以这个偈颂非常重要,告诉我们佛法修行的核心是什么。如果不在这个地方追求的话,就免不了在三界中漂泊,是没有办法出离三界的。

快乐也好,痛苦也好,都只是一种觉受,本质都是虚幻的。去追逐一个,抛弃另外一个,都像猴子捞月亮,拿不到任何实质的东西。

当然有的人会问,佛说四谛,第一个就是“苦谛”,不就是为了让我们出离痛苦吗?怎么来理解苦谛?

其实苦谛的“苦”,不是苦受、乐受中的“苦”。苦谛的含义,其实包括“无常故苦,无我故苦”。苦的含义很深刻,概括来说,就是我们所追逐的一切有为法的本质都是虚幻的,是这个含义。所以不要在苦受和乐受上面打圈,这是论主告诉我们的核心。要了解什么呢?了解心的本质,用心了解诸法的奥秘。

慧的特性:“于所观境,简择为性,断疑为业。”是对我们所观察的一切对象的一种简择,可以断除我们内心的疑惑。所以慧的自性是“谓能悟入一切所知,及已悟入一切所知,简择诸法,普缘一切五明处转……当知即是菩萨一切慧之自性。”所以菩萨的慧更宽泛一些,包括五明处:工巧明(科学技术)、声明(语言文字)、医方明、因明(逻辑、哲学思辨),还有内明(宗教修行实践),五大块内容概括了世间、出世间的各种智慧,菩萨都要学习和了解。一切种慧就是列了这些。

以上告诉我们心是守护佛法的核心,我们应该用什么态度呢?如果不守护我们内心,过患很大。因为外在的敌人达不到这么大的威力,对我们的伤害和破坏性没有心这么大。心可以创造世界,也可以毁灭世界。我们应该怎么来护心呢?通过正念的绳索,把我们的心系于善法的柱子上。只要我们能够降伏内心,就能够调伏一切;把握了我们的内心,就把握了我们的生命。任何外在的东西都不可能将我们推入恶趣,只有我们自己的心可以做到这一点,所以要守护我们的内心。

在我们面对这样一个充满了危险、过患的世间的时候,更要关注的核心是,如何来调整我们的态度,调整我们的内心。

后面讲到,六度的圆满都是以心的圆满而达成,离开心就没有办法谈六度。这些内容是很深的,猛一看很好理解,但是真正想落实到生活中,真正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体验和实践的话,会觉得自己经常会落在过去的那些串习里,总是想征服外界,总是想对抗,总是想改变外在的一种串习里面。而我们对自己的内心知之甚少。所以我觉得学了这一块内容之后,我们要更多的来观察我们的内在,先从改变内心开始做起,看看能不能对改变我们的生命存在有更好的帮助。

好了,今天的这堂课我们就上到这。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于众生,皆共成佛道!

未完待续
...

 ◎录音整理:法理

◎排版:智畅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扫码关注 西园戒幢律寺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