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is_home()){ //这里描述在前******* $description = "西园寺和研究所发布相关新闻法讯的官方平台"; $keywords = "西园寺,佛教,佛学院,法讯,心理咨询"; } elseif (is_category()){ $keywords = single_cat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category_description(); } elseif (is_tag()){ $keywords = single_tag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tag_description(); } $keywords = trim(strip_tags($keywords)); $description = trim(strip_tags($description)); ?>

位置: 首页 > 三风建设 > 戒幢春秋 > 护正知 | “ 不怕念起,就怕觉迟 ” (18)

护正知 | “ 不怕念起,就怕觉迟 ” (18)

发布日期: 2023-03-06 浏览量: 589 次浏览

我们看论。首先是“观察身口”。对于身的威仪,“吾终不应当, 无义散漫望;决志当恒常, 垂眼微下望”。就是说眼睛微张向下垂视,不要东张西望。这一点我想不需要多说了,大家都知道的。在修习行禅的时候,一般来说眼光的要求是保持在前下方一两米以内的范围。

“苏息吾眼故, 偶宜顾四方。若见有人至, 正视道善来。”有时候为了让眼睛获得休息,偶尔抬眼起来放松一下,环顾四周。这时候如果看到有人来了,那么和颜悦色的看着他,打一个招呼。“善来”,你好!微笑合掌一下。我觉得这就非常好,我们可以体验到他这样的气质。

“为察道途险, 四处频观望”:但是到了那些危险的地方,就要带着这种警觉心来做一些观察。回头看一看背后有没有危险的东西,道路的安全性如何。寂天菩萨他的后期都是在森林里静修。那么在森林里边其实是有野兽和毒蛇这些危险的,这个时候需要做一些观察,这种观察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放下。当通过观察已经完全确定没有危险的时候,我们的内心又可以专注在我们所修的善所缘上了。否则的话,如果你对一个环境不观察,那么你在修持善法的时候始终不能够专心专注,心里没底。寂天论师的这些介绍都是非常细致的,大家要细心体会。

在一个熟悉安全的环境里边,我们大家就应当眼帘低垂,专注在我们自己的禅修所缘境上面来,不要再无意义的东张西望。事实上很多的东西,都是没有必要去操心关注的。在这个时候论主说,要以坚决的意志,“决志当恒常, 垂眼微下看”,语气很坚决,无论如何都不应当无义散漫。因为,观察是为了更好的安心,更好的专心来修行。

“前后视察已, 续行或折返。故于一切时, 应视所需行”。当前后四面观察过以后,再决定继续前进还是折返。总之无论在什么状况之下,都应该认清实际的需要才开始行动。所以这里他讲的很细,就是说首先要做观察,观察之后做决定,决定之后再做行动。它有步骤、有次第的。

我们大家可能有时候做了一个决定,既没有观察也没有思维,然后就先决定了。进行到一半的时候,突然想想不对劲,再回来。或者跑到地方,突然又后悔了。所以我们要了解寂天菩萨所描述那种状态,它是非常有觉照的。在任何情况下都有专心和警觉。

“欲身如是住,安妥威仪已,时时应细察?此身云何住?”,前面讲到行动的过程中间应该怎么样,然后现在是安住的时候。当我们安住下来的时候,那么还应该仔细观察“此身云何住”,我们的姿势威仪是怎样的呢?是威仪的还是不威仪的?是有正念的还是没有正念的?会让你觉得有力量,还是让你觉得没有力量?都要做一个觉察。

有时候姿态威仪,也会影响到内心的状态。如果你是这样子的(师示仰首下视),你会觉得自己怎么样?好像有点盛气凌人,很紧的一个状态;那如果你是这样子的(师作平视状),你就会觉得很放松;如果你是这样子的(师示垂首无力),那你是什么感觉呢?一种非常无力的、很散漫的感觉。

其实这些道理大家都懂,关键就是要对自己的一次次觉照和提醒。每一次提醒,又让我们回到已经懂的这些正法上面来,最终让法与我们的生命完全融合了。所以关键就是不断的提醒。其实我跟大家一起学习这部论,对于我自己来说也一种提醒。以前我第一次学的时候,一边学一边做了一些笔记,我就发现学到《护正知》这一品的时候,连字都会写得很端正。就是说你观察到这些护正知的意义之后,你整个人才会有一些改变。确实是这样的。但是如果长时间不熏习法义,人就会懈怠。所以说对身行威仪,我们要仔细观察。

下面是对心的观察,“尽力遍观察?此若狂象心,紧系念法柱,已栓未失否?”,我们的这一颗像狂象一样粗野的心,有没有栓在正法的念柱上呢?有没有走失呢?

“精进习定者,刹那勿弛散;念念恒伺察:吾意何所之?”禅修者用各种法门来修行,一刻也不应该让心流散。经常观察我们这颗心正在什么事情上活动?此时此刻我们的念头是什么?心理状态怎样?要经常做这样的观察。所以古德说“不怕念起,就怕觉迟”,其实也是这个道理。念头的生起也有它自己的缘起法则,在禅修开始的阶段它必然会屡屡生起,那么能不能做到觉知,用什么态度来觉知,其实是非常的重要。

有时候我们感觉自己的心似乎一直都是拴在所缘境上的,比如感觉一直在观呼吸,或者觉得自己一直都在念佛。实际上心已经飞了,但是并没有觉察到自己的心飞到什么了地方。那就是觉知还不够细。有时候我们也知道自己这一次打坐状态不好,心老是飞,但是心飞到什么地方去了,有没有觉知呢?往往没有。

未完待续

...

◎录音整理:道微
◎排版:智畅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扫码关注 西园戒幢律寺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