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is_home()){ //这里描述在前******* $description = "西园寺和研究所发布相关新闻法讯的官方平台"; $keywords = "西园寺,佛教,佛学院,法讯,心理咨询"; } elseif (is_category()){ $keywords = single_cat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category_description(); } elseif (is_tag()){ $keywords = single_tag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tag_description(); } $keywords = trim(strip_tags($keywords)); $description = trim(strip_tags($description)); ?>

位置: 首页 > 三风建设 > 戒幢春秋 > 护正知 | 法布施时的注意事项 (30)

护正知 | 法布施时的注意事项 (30)

发布日期: 2023-04-24 浏览量: 1,089 次浏览

收录于合集 #护正知品    29个

(续前)
第三部分是法布施的注意事项。

首先:“无病而覆头,缠头或撑伞,手持刀兵杖,不敬勿说法。”

这个偈颂说明一个原则:教授众生的时候必须要看对方的态度,如果他对法没有恭敬心,没有恳切心,没有求法的真诚心的话,不要轻易地宣说。

闻法的时候,有覆头、缠头、撑伞这些方面的行为,在印度的习俗里,认为是不够尊敬的表现,除非是生病的原因。“手持兵刃”当然这肯定也是不恭敬的傲慢态度,都要注意。不过这些在我们中国有时候也未必在乎,中国人会在乎另外一些东西。比如说:我们一般上课的时候要求不能翘二郎腿,听课的时候不可以打手机,不能边吃东西边听课,这本身也事关态度的恭敬与否。有一些事情在律里面不一定有明确的规定,但在现在的话,那就要注意这些威仪上的问题了。

有时候我们出门,在火车上遇到一些人,他们用很傲慢的态度来问你一些佛教方面的问题,在这个时候,一般来说都不要轻易滔滔不绝地与他们做过多的辩论,因为对方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学习,而是为了挑毛病。所以,要注意对方的态度和场合。否则的话,我们的法布施很可能不但没有效果,反而会引来很多的烦恼,最后脸红脖子粗的,对方也没有被你说服。这是第一个原则,就是对方的态度。

第二,“莫示无伴女,慧浅莫言深,于诸浅深法,等敬渐修习”。前面88颂讲的是态度,89颂讲到了几个问题,第一个是场合的问题。

对无人陪伴的妇女不要说法,“莫示无伴女”。我们现在有时候不是特别注重这些方面的,也可能会引起一些问题。

律里面记载了一个公案,曾经有位比丘去应供,家里就是婆媳俩,婆婆年纪大了耳朵很聋,这位比丘在吃过饭后为这位年轻的媳妇说法,声音很低,这位婆婆很想听听师父在说什么,就凑过去听。因为她耳朵不好,听不太清楚,但她越凑过去听,两人就越躲着她。老太太就发怒了:“有什么不能让我听的!” 就产生了一些讥嫌。所以在说法的时候要注意这些问题。

“慧浅莫言深”,就是观察对方的根基,对智量狭窄的人不说深广的佛法。

“于诸浅深法,等敬渐修习”,这一句话也是非常重要的。有时候我们学了佛法之后,比较看不起那些人天乘的教法,念佛、修布施这些,往往更喜欢谈空性这些高深的。但是如果对方的根性达不到,反而会造成很多问题。

比如说,有的人本来就有逃避现实的倾向,与他说出离心时,往往会被他误解为厌世。听到这些法义之后,反而增加了他的执着。学了之后,整个生活和人生的态度更消极了,对周围的人更排斥了,不但没有得到佛法的解脱乐,反而增加了烦恼和痛苦。

如果说出离心就是一种厌世的话,那可以说自杀的人应该是最具有出离心的,他连自己的生命都不想要,那他厌世厌得是最彻底的,难道说他有出离心吗?并没有。那到底什么是出离心?事实上出离是指放下、不执着。为什么会出离,是因为看到诸法的虚幻、无常、无我的本质。

当放下执着的时候,才会体验到真正的出离心,出离心越强烈,内心越安乐、心胸越广大,在世间的生活也会变得轻松自在、游刃有余。厌世的厌恶感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一种嗔心,并没有真正的出离。这样去修行的话,处处都是排斥,处处阻碍不通,没有办法适应这个时代,没有办法与众生接触,甚至连自己也不能够接纳,是非常痛苦的。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看他的根基是怎样的。对于本身内在嗔心已经很强烈、已经非常痛苦的这些人,开始的时候可能要先从慈心开始说起;或者把他这种痛苦转化,断除执着,从这个角度来接引他。否则他会用佛法来强化他的嗔心,排斥、执着,造成他的一些更大的困扰。

在这个时候不要轻视人天乘的教法,也不要轻视解脱道。对于精深的法与粗浅的法都应该用同等的恭敬,并且循序渐进地去实践。

有时候我们自己也会有粘着,会格外喜欢精深的教理,对广大行不以为然;有时候我们也会喜欢解脱道,排斥菩萨乘、或者是排斥人天乘。由于弘法者自身的原因,舍弃一些法、喜欢一些法,不知不觉中把宗派见、自己对法的好恶都带进来,也会对众生的利益带来损害,这样就不能够圆满的利益众生。

“于诸浅深法,等敬渐修习”,其实这些原则含义都非常之深,我们大家都应来依法对照我们自己,也用这些方法论来透视我们周围的一些现象,就能看得很清楚。

未完待续

...

 ◎录音整理:道澄

◎图片:赵德明

◎排版:智畅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扫码关注 西园戒幢律寺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