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is_home()){ //这里描述在前******* $description = "西园寺和研究所发布相关新闻法讯的官方平台"; $keywords = "西园寺,佛教,佛学院,法讯,心理咨询"; } elseif (is_category()){ $keywords = single_cat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category_description(); } elseif (is_tag()){ $keywords = single_tag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tag_description(); } $keywords = trim(strip_tags($keywords)); $description = trim(strip_tags($description)); ?>

位置: 首页 > 三风建设 > 戒幢春秋 > 《普贤行愿品》讲记(9):诸供养中,法供养最

《普贤行愿品》讲记(9):诸供养中,法供养最

发布日期: 2023-06-15 浏览量: 1,765 次浏览

收录于合集  #普贤行愿品   9个

诸佛菩萨最希望的是什么?——最希望我们究竟离苦。虽然这一生得到了种种的受用,确实比较快乐,但是,仍然不能够究竟离苦。只有“如说修行”才能解决,这才是诸佛最愿意看到的。所以,“如说修行”才是最好的供养。

  • 续前 ——
    供养是以五根为渠道。像花和灯,是通过眼根来行供养;音乐是通过耳根行供养;香是通过鼻根行供养;饮食是通过舌根行供养;天衣是通过身根行供养,是穿在身上非常柔软、触感非常美好的衣服。比如今天梵呗团的演出,就是用音声来供养了。普贤菩萨广说的供养展现了以五根和五尘做的上妙供养。
    供养是开启心灵、增上福慧资粮的重要修行。一个人的生命如果只是索取,没有奉献,就会体验到空虚和无意义感。所以,生命只有在自利利他的过程中才能够圆满,生命品质才会变得更好,才能体验到法喜。

法的喜悦跟五欲的喜悦是不一样的。
我记得以前在《读者》上面读到一篇文章,说到了一位父亲带着他五岁的女儿上街。父亲很宠爱她,给她买了一个冰淇淋,小女孩儿拿着冰淇淋很开心。
突然在街道拐角处,她发现一个小乞丐,一个小男孩儿,很瘦,衣服很脏。他用渴望的眼睛盯着小女孩手里的冰淇淋。小女孩一眼能看出这个乞丐男孩很饿、很想吃。她就问爸爸:“爸爸,我们该怎么办?”爸爸说:“冰淇淋是你的,你可以做出决定,你自己来决定吧。”小女孩想了想,就走过去把这个冰淇淋给了小男孩,小男孩接到冰淇淋的时候很惊讶,他没有想到真的会得到,深深的给小女孩鞠了一躬,然后就跑到偏僻的地方大口地吃起来,特别的香甜。
这件事情就过去了,父女俩继续逛街。晚上回到家的时候,小女孩突然抱住爸爸,在爸爸的耳朵边说:“爸爸,我今天特别开心!”
这个例子说明心灵的喜悦比五欲的喜悦更深刻。小女孩吃到了冰淇淋,那只是五欲的感官愉快。当她把冰激淋转送给那个小男孩的时候,她是真心诚意的,看到了对方的需求,给了之后,小女孩体验到心灵的快乐与喜悦,其实并不是一种五欲之乐,而是依善法而产生的,属于一种“法喜”。它其实更加的深刻,甚至会留在记忆中一辈子,成为生命中的资粮,不断地滋养自己。

以前在讲经的时候,我也分享过自己的一个体验。小时候,我家后边有一位孤寡老人,他独自住,双目失明。生活很多都依靠邻居们照顾。有一次我们家煮粥,熬好了以后,母亲会让我盛一碗给老人送过去。
当时其实没有想那么多,但是,很多年之后,给孤寡老人送那碗热米粥的场景,成为生命中印象非常深刻的一个记忆,让自己有一种不一样的生命体验。每次想到它,就会感受到一种生而为人的价值感,带来非常美好和温暖的感觉。这就是供养,它是开启心灵、增上福慧资粮的重要修行。我们的生命不能缺少这样的行为。
如果一个人的生命从来就没有燃烧过,从来没有奉献过,我觉得这样的生命是缺憾的,当临终的时候,可能会觉得这一生不够完整。但是,如果曾经释放过光与热,曾经为这个世界奉献过自己的一份爱,那在临终的时候至少可以欣慰地告诉自己:这一生没有白来,这个世界留下了我的爱心和我曾经的奉献。所以,供养是非常重要,被称为普贤菩萨的第三种大愿,是能引导我们成佛的修行。

众生的生命需要滋养,滋养来自什么?来自眼根、耳根、鼻根、舌根和身根的滋养。所以,看到美好的事物,听到美好的音乐,品尝到适合自己的食物,感受到妙触,生命就会受到滋养,但是光是有五欲的滋养是不够的,所以,普贤菩萨的供养里边还有更殊胜的法供养。这里列了七种的法供养:
“善男子,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
第一种,“如说修行供养”。我们来寺院听经闻法,可能会供养鲜花、水果,点燃三支清香,带着恭敬心,双手合十,做了一系列的供养。甚至,闻了法之后还会称扬和赞叹,这些都是很好的供养。但是光有这些还是不够的,还要把佛法留在心里,依教修行。“如说修行”是对诸佛菩萨最殊胜的供养。
诸佛菩萨最希望的是什么?——最希望我们究竟离苦。虽然这一生得到了种种的受用,确实比较快乐,但是,仍然不能够究竟离苦。只有“如说修行”才能解决,这才是诸佛最愿意看到的。所以,“如说修行”才是最好的供养。这好比孩子,如果说他能够好好学习、很勤劳、能够照顾好自己,并对社会做出贡献,这远远比他给父母买一件衣服、做一顿好吃的更能让父母欣慰和满意。对于孩子来讲,他们能够照顾好自己,这本身就是一种修行供养,是对父母最好的报答。
“如说修行供养”是非常殊胜的法供养,每天闻法、打座、定课、践行十大愿王……所有的这些都是法供养。千万不要觉得今天我没时间去寺院、没办法去供佛,就没有修供养了——不是这样的,你如法的日常修行已经是最好的供养了。

第二种,“利益众生供养”。诸佛菩萨出现于世间都是为了度化一切众生的,所以,利益众生就会令诸佛欢喜。
第三种,“摄受众生供养”。这个“摄”是什么意思?是收摄、接受的意思。给予众生关爱、引导、陪伴,不会舍弃他们,这个就是摄受众生。
如果一个孩子他没有得到父母的摄受、抚育、陪伴,没有得到师长的教导,那就没办法成长为健全的个体。报导说有小孩儿从小被抛弃,被狼捡去了,在大自然里生活几年之后,当他被发现时,已经失去了语言沟通能力,变成了狼孩,长得像个动物,而且很早就去世了——他一生都没有被疗愈。所以,家长对孩子的摄受是至关重要的,否则孩子无法成长。
同样,菩萨对众生也要摄受,否则,众生就不能成佛。我们要想供养诸佛,那就要发愿摄受众生,不舍弃众生,接受他们、陪伴他们、引导他们、关爱他们,这个就是“摄受众生供养”,是一种非常积极的社会责任意识。所以,佛教不是消极的宗教,相反,还非常的积极向上。

(未完待续)

录音整理 | 道问 霞南     校对 | 心心

排版 | 明明    图片 | 网络部摄影组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扫码关注 西园戒幢律寺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