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is_home()){ //这里描述在前******* $description = "西园寺和研究所发布相关新闻法讯的官方平台"; $keywords = "西园寺,佛教,佛学院,法讯,心理咨询"; } elseif (is_category()){ $keywords = single_cat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category_description(); } elseif (is_tag()){ $keywords = single_tag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tag_description(); } $keywords = trim(strip_tags($keywords)); $description = trim(strip_tags($description)); ?>

位置: 首页 > 三风建设 > 戒幢春秋 > 净智法师:《佛法与语言》(上)

净智法师:《佛法与语言》(上)

发布日期: 2023-08-20 浏览量: 383 次浏览

感谢大家到西园寺参加佛学静修营的活动。今天的主题是《佛法与语言》。这个题目也是最近才想到的,因为西园寺举办弘法活动,一般都要做讲座,时间久了就觉得没有新的东西可讲,所以每次轮到讲的时候都比较头疼。这个题目听起来好像有些奇怪,佛法和语言这两者有什么关系?下面是我一些不成熟的思考,大家觉得其中一些想法有道理就采纳,如果觉得没有道理也没有关系,我们是一个交流性的活动,不是传教。

大家知道最近比较火的人工智能语言Chat-GPT,用过的人都有一种感觉,现在的人工智能已经发达到可以跟人进行这样一种交流了,会让我们很多人有一种危机感:跟文字语言有关的工作,都可以委托人工智能去做了,我们还有什么能做的呢?以前,我们觉得机器可以代替人去做一些体力方面、比较机械性的工作,但是现在,连语言这种好像我们觉得只有人类才拥有的——你看动物还不能使用语言——人工智能却可以用语言与人类交流,你输出的是人类的自然语言,机器听懂了,然后再说出一段你也能听得懂的人类的自然语言。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

以前我们跟计算机对话,需要使用计算机语言,但现在已经完全可以用自然语言进行人机沟通。我个人的思考主要在于,这些设计人工智能的人,在设计这个能够跟人进行对话的程序时,肯定要思考人类的语言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怎样才能让机器能够理解人类的语言,或者至少能够让它识别出一些能够输入、输出的东西。

如果一个机器、一个人工智能并不是真正理解人类的语言,却能够进行输入和输出,其实也就意味着我们人类身上有一部分是跟机器一样。机器它越来越像人了,但是反过来说,其实我们人类身上也有一部分是跟机器类似的程序。这个程序是什么?其实就是一种语言在运作

在大乘佛教中,我们会特别强调这个世界其实就是一个假名的世界,假名就是虚假的名言。我今天之所以用“语言”这个词,是因为像“名言”或者佛禅修时候所用的那种“意言”(你没有说出来、但在内心活动中使用的语言),比较佛教术语化。所以我觉得使用“语言”比较合适,虽然语言主要是指说出来的,这里我想要表达的语言,也包括了内心中的语言、思维中的名相概念等,这些内容都可以称为一种泛泛的语言。也就是说,在大乘佛教中特别强调,这个世界说白了就是一种语言的世界。

当然佛家对语言有不同的看法,有时候把它说得很不好,认为它是一种虚假的名言,来自我们的妄想分别。有时候又对某些语言特别崇拜,比如佛陀说出的语言就是“达磨”(法——编者注),就很高大上,以及认为某些名言中蕴含着神秘的力量,比如说念诵的咒语、佛号等。

对于语言的看法,由此形成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一种认为佛教中的某些语言具备神秘的加持力,另一种认为佛所说的法如同标月指,不要只看到指头,要看到月亮,佛陀所说的话也是一种遍计假名

在佛教内部,对于语言的使用有不同的看法。小乘佛教会破斥一部分语言,比如平常说的我执、自我等一些错误的观点,同时也会保留一部分语言,就是被称为达磨的语言。大乘佛教做得更彻底,连达磨的名言也破斥掉,认为不仅要破除我执,还要破除法执。所以,语言在佛教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我们对佛法的“法”字有多种讲法,其中一个意思就是指语言文字,与法相对的就是义,义就是意思,即语言文字背后的意思,与意思、意义相对的,这个就被称为法。这样的法指的其实就是语言文字。

中文的文字跟发音没有多少关系。因为它不是字母性的文字,你很难看到一个象形字,就猜出怎么发音。但是梵文跟英语类似,都是属于字母性的,可以说先有发音才有文字,文字只不过是记录这个音怎么读。跟我们汉字不太一样,所以是更强调声音的语言。而且梵文字母发音是恒定不变的,跟英语还不太一样。英语的发音,比方说abcd的a,可能会发出[ei],[ə] ,[æ]等不同的音。但是梵语,字母的声音是恒定的,你的发音一定对应固定的字母。所以说在语言、文字方面它是统一的,基本上你说什么文字,其实就是指它的语言。

因为佛经起源于印度,所以对语言文字的态度跟我们稍微有点不太一样,他们会上升到一种法的程度。所以,如果你在佛经中看到某某地方讲到法的时候,它有时候的意思是指语言文字的部分。

我们要认识到这种语言文字对人的塑造、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大乘佛教已经指出,整个世界其实只是一种虚假语言文字所构造的。我们听起来可能一时半会不能接受,比如我觉得这张桌子、桌子上的东西都很真实,它跟语言文字有什么关系?但是大乘佛教(特别是中观学派)会往这方面去发展。

在这里,我主要是想讲语言对我们的影响。比如说你要跟人工智能对话,你输入什么东西它基本上会反馈出一个什么东西,问他什么问题都会回答你。那么同样地,在我们人类身上其实也有类似的程序。

当你面对外境的时候,你就会展现出那种内在的程序。比如说别人打你一拳,如果你内在的程序说:“别人打我的话,我一定会还手的。”那么,只要别人打你或者骂你,你一定会去反击对方。因为你内在的程序就是这样的设计。但是另外一个可能学佛的人,他说:“我没有这种报复的心理,如果别人打我骂我,那我就算了,我不会因为他打我一拳,就以牙还牙去报复对方。”说明他内在的程序不一样。

我们人类——不讲过去生,只是在这一世——已经在我们的心灵里面书写了很多内在的程序。你碰到类似的事情,一定是同样的反应,每次都如此。所以就跟人工智能机器一样,只要你足够多地训练它,它就会形成一套模式去运行。

所以我们要去分析自己内在的语言,看看内在的程序是什么,反省内在的语言是怎么运作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从烦恼和痛苦当中解脱出来,所以不能小看语言。

下面从简单的方面讲,在小乘佛教中是怎么使用语言的,或者说他们是怎么讲佛法的。我们知道佛法,说白了是要通过语言讲的,这是娑婆世界佛教传播的特点。其他的佛世界,比如有一些比较传奇的净土,闻到这个饭香就证到什么果位。到了极乐世界,看到花开,就开悟了。但在娑婆世界不行,娑婆世界的特征是要听闻佛法,是要通过语言文字的。所以小乘弟子被称为“声闻”——用声音去听闻,实际上通过语言文字来传达道理。虽然佛陀在灵山会上也通过拈花微笑传无相之法,但这个事情在现实中很难实现,我们一般是需要通过语言文字去理解佛法。

佛教的传播,其实是在传播一种新的语言文字,跟我们日常的语言文字不一样。这个语言文字是什么呢?我们现在把它上升到法的程度,就是说佛法讲的是什么呢?是最基本的重新塑造你的世界观的内容。早期佛教,我估计大家记住11个字就行了:色受想行识,眼耳鼻舌身意,加起来11个字。

色、受、想、行、识,色就是物质,特别是指我们内在的色身,当然外在的桌子也是色。但早期佛教不关注这些,主要关注跟有情有关的肉身,包括地水火风所构成的,坚硬的、有温度的、湿润的、运动的,皮肤、毛发、心、肝、脾、肺、肾、筋骨等所谓色身的方面。然后由色身会产生感受,有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然后会有很多的这种想,安立种种的名称。

比如说你现在看到面前长方形的事物,你会在上面安立什么语言?你可能会想这是桌子,但有人会想这是木头也没错。如果你学过佛教的名相,你说这是色法,也没有错。另外,这个东西的所有者可能会想这是属于我的,不是其他人的。如果对这个桌子专门进行商业行为的考量,会考虑这个桌子的材质是什么,值多少钱。每个人想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通过想安立名称后,我们就会依这些名称来驱使内心造作,在佛教中被称为思或行。比如说由于我喜欢或不喜欢这个桌子,会导致自己产生一些情绪,做出相应的反应。再然后就是了别。因为你经过了这些积累,今天看到这个桌子,明天你又看到这个桌子,就会觉得这个桌子是我以前见过的,你会有这样一种分别产生。这就是一般所说的色受想行识。

在佛教来看,这些是构成我们有情的最基础的东西,也就是说其实我们每天生活在色受想行识的五蕴当中。如果大家读过《西游记》,会知道有这么一个神话故事。孙悟空跟如来佛祖比斗,结果被如来佛祖压在五指山下。五指山形容色受想行识五蕴,孙悟空再神通广大,最后还是跳不出五蕴的范围。变来变去无非就是什么呢?就是你的色身、你的感受、你的想法、你的情绪意志、你的认知。你这一辈子就在这五个东西中转,你出不去。你在追求什么,或者说你在什么里面?佛教说你在这五个东西里面,你走不出这五个东西。你每天也就是围绕着这些色身、感受、想法、情绪、意志、了别活动而进行着你的人生。

这个就是佛陀所施设的语言,在佛教中会把它称为法。

你们会发现这个东西好像很好懂,你也知道人的色身、人的感受、人的想法,这些并不困难。人会有这些贪嗔痴,有这些烦恼、情绪、一些意志的活动,这些你能了解。但是你有没有发现佛陀讲的东西跟我们日常的语言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最大的区别是我们日常中是不使用这种语言的。我们只是说你、我、他、张三、李四之类的,我们不会用色受想行识造句,我们也不关注它。这是最大的区别。

佛陀讲的东西好像很简单,很明白。他讲的这套语言、这些词,在佛陀出世之前就已存在了,但是它没有成为我们内在的语言。我们日常生活中不使用这套语言。比如计算机语言,只在跟计算机交流的时候,我们才使用计算机语言,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会使用计算机语言讲话。同样,佛法也在使用另外一套语言,虽然这套语言看上去似乎也是由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字构成,但是你从来不使用它。

另外一套常用的法的语言,就是“六处”,即我们刚才说的眼耳鼻舌身意。佛陀没有出世之前,这些词都有。佛陀不讲这些东西我也知道,我有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和意识。但问题是生活中我们是不使用这些词构建我们思想行为的,比如说你只会说我看到了谁,绝对不会说眼睛看到了色法。在你内心中不会产生这种语言。

日常生活中,比如我看到一个人,如果这个人是一个我很喜欢的人,我就会很欢喜,马上走上前去跟他讲话。如果我远远看到一个我讨厌的人在前面走着,心里就会产生一种不舒服的感觉,我就想怎么会碰到他了呢!要不要换条路?你看,在你内心造句的时候,你就产生了“那个人是一个我讨厌的人,我今天看到了他,使我生起了不愉快的感觉,我要避开他”等等,这就是我们平时在使用的语言,这种语言本身就充满着烦恼,它会给你我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我们的语言中,很多词汇本身就包含着烦恼的因素。比如说我们形容别人“美女、帅哥”,这些词本身包含着某种贪欲。比如你在说某些充满地域歧视的词汇时,就包含着某种傲慢的态度在里面。

有些词可能让别人没什么反应,但是让你有反应。比如说你的名字、你父母的名字,如果说别人辱骂了这个名字,你是会有反应的。对别人来说,这跟他没什么关系。也有些词语对你很有刺激性,你一听到就会被触动,但另外一个人听了却没有感觉。比如“故乡”,对于滞留在异国他乡的人,就会很触动。但如果一辈子生活在自己家乡的人,就不觉得有什么感觉。

我们每个人内在的很多语言文字,以及现在社会上的很多语言文字,本身就充满着褒贬,包含着贪婪、嗔恨和愚痴。当你使用这些语言构成你思维活动的时候,你本身就已经陷在贪嗔痴里面了。比如说当你在造句的时候,“我怎么样,他怎么样”等,本身就是在使用暗含我执的语言。比如说你要造句“他病了”,或者一个跟你没有关系的人,“张三死了”,你不会有什么感觉,但是说“我生病了”,或者“我家里有什么亲戚病了,要死了”,你马上感觉就不一样。语言本身就有这样的影响力。

所以就像我刚才说的,比如说当我们看到一个人,这时候你是怎么产生内在思维的呢?一般来说,都是“我看到了谁”,你绝对不会说“我的眼睛看到了颜色,看到了形状”,你不会这样造句的。

但是佛教要跟你讲的是什么?是你要重构你内在的语言,把负面的、错误的、伴随着我执的那套语言体系换掉。当你看到一个人产生了贪婪或者憎恨的时候,这时候你应该重新造句,比如说眼睛看到了色法,看到了白色、黄色、蓝色,看到了形状,是圆形,还是其他形状。当你这样造句的时候,你会发现你有贪婪和嗔恨吗?没有。佛教在重新给你施设一套清净的语言,更接近事情实相的语言。

当听到别人辱骂或者赞美你的时候,我们经常会有不同的反应。比如“这个人在骂我,他说的不对,我需要反击他”,或者“这个人在赞美我,我很高兴”。佛经怎么描述佛陀的?当别人辱骂佛陀的时候,他不会嗔恨。当别人赞美佛陀的时候,他也不会高兴。

我们说佛陀品格很高,荣辱不动。其实学佛并没有那么困难,它就是改变你内在的思维习惯,改变你的语言。在佛陀看来,如果只是听到声音,生起耳朵听到了声音的认知,这不会令你难过,也不会令你高兴的。但如果是在分别,这个声音是赞美还是批评,你就会被这个声音所左右。

我们的执著是这样的,哪怕这个声音已经过去了,比如说别人骂了你,可能只是三秒钟的事情,但三天、三年之后,你还记得这个事情。这个事情早已过去了,说不定那个人也早已不见了,但在你的内心中还是会纠结。我们内心的这种执著,已经超过了事情本身的实际范畴。你总是把自己的执著加在事实上面,所以很多时候会被别人的语言所影响。

未完待续
...

录音整理 | 悟娟 校对 | 心影
排版 | 英子 图片 | 网络部摄影组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扫码关注 西园戒幢律寺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