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is_home()){ //这里描述在前******* $description = "西园寺和研究所发布相关新闻法讯的官方平台"; $keywords = "西园寺,佛教,佛学院,法讯,心理咨询"; } elseif (is_category()){ $keywords = single_cat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category_description(); } elseif (is_tag()){ $keywords = single_tag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tag_description(); } $keywords = trim(strip_tags($keywords)); $description = trim(strip_tags($description)); ?>

位置: 首页 > 三风建设 > 戒幢春秋 > 《大念住经》解读(二)—— 在生生灭灭的世间体验出世间 7

《大念住经》解读(二)—— 在生生灭灭的世间体验出世间 7

发布日期: 2023-10-03 浏览量: 405 次浏览

收录于合集 #大念住经讲解  8个

不要看到什么就掉进去、粘上去。任何一个东西都能把你困住,那是不行的。别人的一个眼神就让你瞬间掉入了地狱,别人的一个称赞让你瞬间就升到了天堂;一顿饭好吃你就挺开心的,一顿饭不好吃就半天心情都不安定,那是不行的。一个真正的禅者,“处世间如虚空,如莲花不著水”,他是超然的,他的心自由、开放,是豁达的。

我们用这四种方式来做四念住,精勤的、正知的、具“念”的、远离世间的贪欲和忧恼,我们用这样一种状态来全然的修行。

“以此方式,于身,他于内安住于随观身;或他于外安住于随观身;或他于内和于外两者都安住于随观身。他安住于随观身体中生起的性质;或他安住于随观身体中灭去的性质;或他安住于随观身体中生起和灭去两者的性质。“有个身体 ”的念,在他心中确立,其程度适足以〔发展〕纯粹的知和持续的念。并且,他安住于无所依赖,不执取世间的任何事物。”

这段经文有点长,听起来有点复杂,我们来解读一下。这就是身念住的四个方面。这是身念住,但是和受念住的心和法都是一样的。

第一,念住的修习,不仅仅是内在,也包括了外在——内身、外身、内外身,内受、外受、内外受,内心、外心、内外心,内法、外法、内外法。内身就是你自己所发生的,外身就是别人所发生的,内外身就是同时知道自己和他人。比如说你跟一个人在一起聊天,在一起吃一顿饭,知道自己是观内身,知道对方的状态是观外身。同时知道自己和他人在一起,这就是“内外身”。

有的人说:我天天修正念,天天观自己的呼吸、感受,会不会太关注自己了,对环境对他人失去了联接和感知力?看到这段经文你就知道了,正念是开放的,并不只是去觉知自己,也要了解他人。注解里说:“许多事情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时候,比发生在自己身上更能够清楚的被了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走路很急,当你自己急匆匆的时候是不容易知道自己的急躁的,但是别人从你旁边急匆匆地过去,你瞬间就辨识出来了那种急躁。所以有的时候观外身也是挺有意思的。我们周围的同伴们、我们旁边的禅者们,他们所呈现出来的安详或者是动荡,也会提起我们的正念。这个大家都应该了解。

所以我们会发现围绕着禅修是可以从很多方面来学习的,它会让我们不断地开启洞察力和智慧。

比如家长跟孩子在一起为什么会出问题?小孩儿其实已经表现出很多的肢体动作和表情了,他已经很烦躁了,但是我们大人完全没有意识到,还不断地催他,“吧啦吧啦”一直在说话,然后小孩就“砰”地门一关,把他们锁在外面,家长就很崩溃。实际上,如果正念足够的话,当孩子表现出紧张、不愉悦、抗拒人的小动作的时候,我们就已经能够看到了。我们不光知道自己,也知道对方,知道自己和对方的同在。我们跟孩子在一起,有的时候双方都很放松,就创造了一种非常温暖的存在;有的时候双方在一起很拘谨,或是特别的别扭,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向身念去分析,先观自己的身体和呼吸,然后再观自己的感受、心念,观完自己了之后再把注意力转到他那边,洞察一下他的身体、他的感受。

有的人说,我没有神通怎么能知道别人的心呢?实际上我们是有这个能力的,心是遍知的,只是用正念我们就可以非常深的了解他。当然有神通、有定力的禅者,他还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心所依处,直接看到他的心,这个就很厉害了,直接了解别人的心念。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讲,我们也可以用正念知来知道。这是第一个:内身、外身、内外身。

 

 

其次,觉知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到现象的生起和灭去。有的时候我们会注意到现象的生起,有的时候我们会注意到现象的灭去,最好能够既知道生起也知道灭去,这一点非常的重要。

我们在缅甸禅修的时候,要求我们全程觉知。我们禅修以后去用斋的时候会排队路过大禅师的楼下,我们开始都不知道,后来小参老师告诉我们说,大禅师每天中午都站在窗口观察你们,你们哪一个禅者东张西望,没有安住于正念他全部都知道。但是他不会直接批评禅者,他会批评小参老师,认为是老师没有教好大家学会在日常的安住正念。所以小参老师每次都很重视,常常提醒我们:“你们走路的时候一定要安住在正念,说不定大禅师就在那里看到了。”

有一次用斋的时候大禅师突然来了,我们都不知道,然后他就在背后观察所有人吃饭的状态。如果他发现有谁不在正念里,那么他的小参老师第二天就会被大禅师询问:“你有没有尽到你的责任?为什么你指导的禅者还没有学会正念?”

禅修中心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用斋的时候,看到食物时要标明“看到”;闻到它的香气时,知道“闻到”;手伸出来“拿取”;拿回来食物放到嘴巴里开始“咀嚼”。咀嚼的时候会体验到味道的“生起、弥漫、变化”,最后到喉咙里的时候“灭去”。我们在座的正念老师们应该都修过“吃葡萄干”练习,应该非常熟悉这一个过程。在禅修中心,用餐过程是非常缓慢的,吃一顿饭就会持续半个小时到四十分钟,甚至更久。每一口都是慢慢在咀嚼,感受食物对身体的影响,味道不断地生起和灭去。

那个时候我是非常喜欢这个练习的。斋堂里带着觉照全然的用餐,整个人的身心都会焕然一新,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很多观察被激活。对每一种进入的食物都有觉知,观它的生起和灭去。反复修习之后,有一个刹那,我突然明白了味道的本质是什么——它只是一个现象,生起和灭去。这时候就发现自己的心态发生了一个特别大的变化,心对食物变得开放了,不管是什么味道,它都只是一种味道,你的心不会拒绝任何一种味道,但同时也不渴求任何一种味道,你不会想再来一种新的味道。每一种味道都行,因为它都只是味道而已,生起和灭去。

那一刻对于味道全然开放的体验,让我非常的震撼。没有经历这个之前,我们总有一些爱吃和不爱吃的东西,你会抗拒一些东西,有时候你看到没吃过的东西,也会有渴望的感觉,想试试,今天要不要换个口味。自从那一次的体验之后,会发现自己对味道拥有了平常心,什么都行,没有也行,那种感觉是非常好的,心开阔而自由。当然回来之后可能不像禅修中心有那么强烈的体验,但是在很大程度上有了改变。像我们现在在斋堂里面,每天中午就是这几个菜,终生吃素,对我们来讲没有任何的问题。可以非常轻松的安住在这个过程中,摄取适宜的饮食。

所以注意到现象的生起和灭去,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一般人的觉知,往往关注的是生起,不太关注它的灭去。如果你能够看到生灭,会让你感觉到更空灵,这是对空、无常的体验。有的时候我们说深山的宁静,如果只是没有声音,你不会觉得特别的静,但是当有个“叮咚”一声或者风铃“叮”的一声划过,你反而会觉得更加的空灵。那是因为,在那一刻声音的无常性加深了这个空灵的体验。

 

 

念住的第三个方面就是纯然的知和持续的念。必须是客观地观察,而不是迷失在种种的联想和反应之中。就像大家在听音乐的时候,不要只是陶醉在音乐里面,陶醉在它的旋律或是美好的氛围里。真正的正念,它是以增进念和正知为目的。在听的过程中,增长了正念力,觉知更深刻,对念和知更熟练,这就是我们禅修的唯一目的。大家观呼吸、身体扫描、做正念瑜伽、生活中觉照,所有这些都是一样的。

 

 

 

第四就是无所依赖、不执取。不因为渴爱和各种推测的见解,而产生依赖,不执着它们为“我”和“我所”。

不要看到什么就掉进去、粘上去。任何一个东西都能把你困住,那是不行的。别人的一个眼神就让你瞬间掉入了地狱,别人的一个称赞让你瞬间就升到了天堂;一顿饭好吃你就挺开心的,一顿饭不好吃就半天心情都不安定,那是不行的。

一个真正的禅者,“处世间如虚空,如莲花不著水”,他是超然的,他的心自由、开放,是豁达的。千万不要认为它们是“我”和“我所”。就像我们产生的一些难过或者喜悦的情绪,也不要认为这是我的,“我很开心,我很忧伤”——忧伤只是忧伤,此刻的忧伤已经灭去了,不可得,千万别掉到自己的戏里面去自我陶醉,自我渲染。你会发现,刚才的忧伤过去了,喜悦过去了,此刻的平静过去了,它们都只是现象,来来去去、生生灭灭。我们就在生生灭灭的世间体验到了出世间。

(未完待续)

录音整理 | 慈正 排版 | 果甚

图片 | 网络部摄影组

戒幢法雨音频合集网址:

戒幢法雨音频合集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扫码关注 西园戒幢律寺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