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is_home()){ //这里描述在前******* $description = "西园寺和研究所发布相关新闻法讯的官方平台"; $keywords = "西园寺,佛教,佛学院,法讯,心理咨询"; } elseif (is_category()){ $keywords = single_cat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category_description(); } elseif (is_tag()){ $keywords = single_tag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tag_description(); } $keywords = trim(strip_tags($keywords)); $description = trim(strip_tags($description)); ?>

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交流往来 > 戒幢学术 | 王建光教授:《市井文化对戒律的生活化解构及其角色塑造》

戒幢学术 | 王建光教授:《市井文化对戒律的生活化解构及其角色塑造》

发布日期: 2024-01-17 浏览量: 218 次浏览

1月8日上午8:30—10:00,第14次戒幢学术讲座在西园寺拈花堂顺利举办。本次讲座主题为《市井文化对戒律的生活化解构及其角色塑造》,由南京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戒幢佛学研究所研究生导师王建光老师主讲,本所戒律教研办公室主任智性法师担任主持人,研究所师生到场聆听讲座。

首先,王教授认为,“佛教中国化”要立足于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才能展开。中国文化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对外来文化具有较强的改造能力。正是经过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才形成了具有创新形态的中国佛教。

在不同文化的传播交流过程中,外来文化都会经历地方化、区域化的过程,我们通常所讲的“佛教中国化”其实是无数个区域化所构成的。佛教进入中国后,在与当时知识分子、官僚群体和社会大众的对话中,奠定了自身在中国存在的道德基础。如东晋道安法师创立的僧制,慧远法师制定的“远规”等,不仅传承了印度佛教的基本规范,同时也融入了中国的文化内涵及其道德标准。

其次,王教授指出戒律中国化受到多种力量的推动。如佛教内部的思想和逻辑力量、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和文化力量、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多元与多维文化等,都对佛教及戒律精神具有塑造作用。

之后,王教授提出,佛教文化有着大众化市井化两种表现形式。所谓市井文化,即在大众生活中形成的,反应大众喜怒哀乐和心理需求的一种文化形态,具有大众化、民间化和通俗化的特点。市井文化就是把佛教的伦理标准、道德实践生活化,正如榕树的无数个根须一般,扎根于中国的社会文化土壤之中,而不是简单的成为一种形而上学的悬空。在此意义上,市井文化是佛教中国化的重要力量之一。

王教授重点说明了市井文化对戒律生活的重构内涵,而民间社会中也因之存在一种市井化的戒律形象,这不仅有助于大众理解佛教戒律,同时对于提升社会道德、规范社会人心等也都有一定作用。

本次讲座精彩纷呈。最后,研究所学员们踊跃提问,充分展现了对讲座内容的高度关注和积极思考,王教授也以其深刻见解和专业知识一一解答。在热烈掌声中,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扫码关注 西园戒幢律寺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