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is_home()){ //这里描述在前******* $description = "西园寺和研究所发布相关新闻法讯的官方平台"; $keywords = "西园寺,佛教,佛学院,法讯,心理咨询"; } elseif (is_category()){ $keywords = single_cat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category_description(); } elseif (is_tag()){ $keywords = single_tag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tag_description(); } $keywords = trim(strip_tags($keywords)); $description = trim(strip_tags($description)); ?>

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交流往来 > 戒幢学术 · 学术活动周 | 论文研讨会——会议纪要 (二)

戒幢学术 · 学术活动周 | 论文研讨会——会议纪要 (二)

发布日期: 2024-01-25 浏览量: 399 次浏览

1月10日下午与11日上午、下午三个时间段,分别在西园寺三宝楼的两个大会议室举行了总计三组共六场论文研讨会。包括西园寺戒幢佛学研究所师生在内的70余位专家学者在西园寺三宝楼会议室发表了自己的相关研究成果。本次论文研讨会各组分两会场同时进行。研讨会包括论文陈述、评委点评环节。

11日上午8时,第二组论文研讨会准时开始,现场反响热烈,各位发表者围绕“戒律中国化”等一系列佛教戒律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得到了评议人和与会专家们的认可。

3、暨南大学邓明婷、王荣湟:《明末清初香雪戒润律师研究》

论文从香雪戒润生平事迹、著述思想、社会关系、法派传承和传戒活动等方面着笔,完成对明末清初律宗千华系名僧的考察,并在阐述之中反映出晚明融合型佛教的时代特征。

评议:史料运用娴熟,通过一个人展现一个思想、一个群体、一个时代的面貌。

4、戒幢佛学研究所释善觉:《天台宗以戒摄行之思想》

论文指出从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对六度相摄的阐发,至智者大师对其继承发展,再到蕅益大师基于六度互摄提出律、禅、教三学一源的思想,更进一步论述六度、三学与念佛的互摄,完成对天台以戒摄行修行体系的考察。

评议:详尽千年历史之史料,由下至上,彻悟三贤法脉,打通以戒摄行之道,无限包容。

5、戒幢佛学研究所释究悟:《净修三业——永嘉玄觉的“禅观心忏”法》

论文指出永嘉玄觉对身口意三业的忏悔并非一般罪相忏仪,而是将“净修三业”以绝相离名的禅观法融合于甚深缘起、罪性本空与真如佛性之中,导发真如佛性的开显,形成独特的“禅观心忏”法:理路清晰,浅白易解,通达实相,既契于因果缘起禅悟心性,又适合现代人的禅修之用。

评议:洋洋洒洒的万字长篇考究,仍不失为字字珠玑,言诠与实证并重,考证详实。

6、厦门大学府建明:《论行策对清代净宗和律仪建设之贡献》

通过文献考述,详细梳理了明末清初一代高僧行策的生平行状,并进一步分析其主要的佛教思想,从而展开论述其对佛教的贡献:一是弘扬净土法门,使净宗影响遍于苏州及江南,二是制订念佛法会仪轨,成为后世佛教法会的基本范式。

评议:大师生平与历史背景的整合提炼,教法义理与法会仪轨的融会贯通,脉络清晰值得学习。

下半场:主持 | 府建明老师,评议 | 韩传强老师

1、四川大学国威:《唐五代时期苏州地区的行事钞记与南山律学》

论文扎根于唐五代时期的苏州南山律学,开展对局部时空的考察:法兴、道恒等人一面为《行事钞》撰写注释,一面开讲授徒,奠定了吴地律学的基本格局;这一系的钞记好为新说,进一步细化和丰富了南山律学,并初步表露了宗派意识,是南山宗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一环。

评议:时空性强,论题明确,穷尽史料,不失为治学范本。

2、南普陀寺释道心:《法周的南传戒律思想及其对现代中国留学僧的影响——以其巴利文译的南传<大般涅槃经>为例》

论文以法周所译的《南传大般涅槃经》为例,就其南传戒律思想来解析其对现代中国留学僧的影响,探索如何利用法周的南传戒律思想来促进中国佛教更好地发展。

评议:“以经论经”,结合扎实的史料功夫,聚焦僧人对佛法的弘扬,拓宽了佛教研究的纬度。

3、中国人民大学温金玉:《体敬律师与尸罗精舍》

论文以尸罗精舍——香港目前唯一的律宗道场为题,介绍其创办缘起及创办者体敬律师,并从中得出:大陆戒法的传承,不仅辐射香港,更远至台湾,同根同源,同一法脉,这是当下关注体敬律师及其开辟弘律道场的意义所在。

评议:弥补了当前对香港律宗方面关注的空白,通过实际行动增强了个案研究。

4、浙江大学李明书:《李叔同“在家律学”的思想内涵与实践意义》

论文研究李叔同对“在家众”戒律的思想内涵,梳理其对现代社会道德的实践意义。李叔同主张教学并重,以“解义”作为打通“教”与“学”的纽带,主张解义在先、量力受戒。最后以“盗戒”为例,诠释李叔同在家戒律理念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价值。

评议:“在家律学”富有新意,理论和实践结合,发挥了律学更广泛的意义。

5、戒幢佛学研究所白子洋:《佛教戒律价值探讨》

论文指出戒律在佛教中国化过程中,既保持着佛教的庄严性,又因地、因时而宜,适应了不同朝代、不同地区的社会和人生的需要,成为了佛教的根本生命力,在人文关怀、社群冲突处理以及社会和谐等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是佛教智慧的结晶,为当代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支持和行为指南。

评议:点明佛教之所以为佛教,揭示了戒律中国化的内核:适应社会的需求。

6、戒幢佛学研究所释有慈:《遵法与护世——佛教戒律的社会维度》

论文强调,佛教戒律有着庞大而精细的理论和实践体系,除了在个人与僧团间发挥作用,对人类社会的诸多层面也交融互通:佛教对于国法和世情所提倡的相应戒律,不仅有益于小我家庭的和谐和乐,也对促进整个社会和国家的法律、道德和淳朴民风建设方面,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实践意义。

评议:厘清佛教戒律和社会法律的关系,立足社会学角度进行佛法学修实践。

第二会场

上半场: 主持 | 聂士全老师,评议 | 释德安法师

1、南京佛教文化研究院张华:《南朝律学巨匠僧祐经藏事业及其传承研究》

僧祐作为中国古代杰出的佛教文史学家,素所周知,这是缘于其久负盛名的传世之作《出三藏记集》及《弘明集》,而这两部著作皆得益于其付出毕生心血建立定林、建初两寺经藏,学界对此所知并不太多。研究表明,僧祐历住建初、定林等京邑名刹,一生弘讲律学,富于著述,得门下宝唱、刘勰等僧俗弟子协力甚多,并皆能传承其经录僧史传著之文化事业。通过对上述内容的论述,文章完成对僧祐及其门下佛教文化事业弘传风范的考察。

评议:张华教授的文章,从相对比较早期的佛教历史和戒律的引入,内含着佛教中国化的趣味在里面。结论部分归纳了文献整理的五个方面特点,值得学习、思考。

2、西北政法大学彭瑞花:《论律宗中兴之祖元照与菩萨戒》

元照是宋代律宗高僧,一生钻研天台教学,弘扬净土法门,是一位融合台、净、律三种思想于一体的高僧,他站在律宗的角度,以律宗理论对菩萨戒进行阐释,通过以律宗“止持”“作持”来解释三聚净戒,以律宗四科理论对菩萨戒进行解释等方式,推动了大小乘戒律之间的融合。他还结合天台宗祖师智顗在《菩萨戒义疏》中列出的六家戒仪,参详去取,因时因地制宜,编撰出适合授戒所需的《授大乘菩萨戒仪》。

评议:彭瑞花教授将宋代元照律师融合天台宗的思想引入律学,以菩萨戒为研究对象,特别强调了佛典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3、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释演修:《元照律学的净土特色》

元照思想以戒律为主干,兼择取与戒律相适应的思想;以律僧的身份形成独特性的净土教思想,以解脱为根本目的的持戒态度,重视依持戒为往生净土的要因;以净土思想与戒律实际相结合,形成戒净合一的修学特色,并强调戒律持守内涵的关键是由净心净戒,依此内涵来圆满持戒念佛。因此元照净土教思想名副其实的确定为“律系净土教”,此戒净并行思想对后世律僧影响深远。

评议:演修法师以净土宗的传统视角为中心,形成了日本学者所讲的律宗系,或者是律学系的净土教视角,并从三性来归纳总结律系净土教的特点。有佛教中国化的关怀。

4、戒幢佛学研究所释妙宽:《五戒伦理思想略论》

从微观上来讲,“五戒”虽然看似仅仅关系到佛教信徒个人的戒律,在行持上归于个人,但就宏观而言,实际所体现出的却是佛教对于人类个体与个体、个体与家庭,乃至个体与社会的整体关系的界定,反映了佛教视野下的一种人类基本伦理和社会秩序,同时也是佛教对于人间净土的一个映射。

评议:从佛教义理上超越到人类文明,从五戒的视角切入,考察五戒从个体到群体的超越,从个体宗教到社会思想的普世价值,具有更广泛意义。把旧有传统延续到历史与现实的交相辉映中去照见,引发思考。

5、江苏佛学院寒山学院释延晗:《从戒律角度浅析雪庭福裕的仁治思想》

雪庭福裕在弘法利生中坚持契理契机的基本原则,极大地促进了佛教的中国化。在思想理论层面上,他具有提倡仁治的思想倾向,故而在探索禅宗的传播与发展时,始终与中国固有的以儒家为主要代表的思想文化处在相互融合的复杂过程中;雪庭福裕仁治思想是戒律中国化过程中,主动或被动找寻本土政治制度和伦理体系等可供立足的空间,不断调适佛教伦理规范以适应中国世俗礼法,不断因应革创僧制的结果。

评议:延晗法师讲雪庭福裕禅师,从“仁”和“戒杀”的角度叙述雪庭福裕禅师的戒学思想及其对社会的贡献,这也是佛教中国化的经验。

6、戒幢佛学研究所释悟清:《汉传佛教素食探源》

文章介绍自佛教传入中国以来,其中国化发展的脚步就一直未曾停歇,汉传佛教僧尼真正意义上的禁止吃肉始于梁武帝。在戒肉观点上,汉传佛教始终一贯地秉承与发扬着这一优良传统。时至今日,除了汉传佛教的僧众和佛教徒以外,戒肉已经被很多非佛教界人士所接受,并迅速成为餐饮界的一种时尚。

评议:悟清法师比较系统地梳理了素食的源流。

7、金陵科技学院贺志韧:《蕅益大师五戒思想研究》

本文介绍了蕅益大师的“五戒”思想既具有小乘戒律的具体性和周密性,又具有大乘菩萨戒的强调动机,其“五戒”不仅仅是一种身体上的行仪,而且是一种包含了佛法整体精神的无上法门。

评议:贺老师的《蕅益大师五戒思想研究》,五戒不仅是个人的修习,也是佛法的集中代表。对戒定慧三学进行多角度的会通。引发思考。

下半场:主持 | 张华老师,评议 | 彭瑞花老师

1、戒幢佛学研究所释妙德》:《契嵩<孝论>中的菩萨戒思想

佛教进入中国后,与儒家伦理道德产生了强烈的冲突为此,佛教僧人们为此进行持久辩护,北宋的契嵩所著《辅教编·孝论》就是与儒家辩论的集大成之作。文章以《梵网经》中提出的“孝名为戒”大乘菩萨戒思想出发,与《孝论》中关于“孝名为戒、五戒与五常、笃孝不若修戒”等三个方面来讨论儒家之孝与佛教之孝,表明佛教之孝更为深远广大。

评议:妙德法师的文章从经典来研究孝和戒的关系,不仅指出持戒与尽孝一体两面,也展现了契嵩《孝论》的创新性,指出其为后面佛教思想的发展提供了非常积极的借鉴意义。

2、戒幢佛学研究所释昌慧:《见月律师之“三不朽”研究:佛儒合流之观点》

文章以佛儒合流之视角,效仿佛教五戒配合儒教五常,以佛家严净毗尼、利生事业、著论立说对应儒家之立德、立功、立言等来予以阐述见月律师之“三不朽”。见月律师严净毗尼,行持六度,依律办事,此为立德;扶律辅教,复兴律宗,革除律弊,扶树戒幢,此为立功;会通大小,改坛制仪,四海同遵,此为立言。此三不朽,见月律师一人兼而有之。

评议:昌慧法师的文章,以见月的“三不朽”来配儒家的“立德、立功、立言”,很有创新性。

3、戒幢佛学研究所释如闻:《兰盆轨范的内核:孝名为戒——以三种唐代的<盂兰盆经>疏与<孝经>比较为中心》

文章围绕三种《盂兰盆经》疏与《孝经》的孝、戒关系,探讨儒佛关于二者的异同,并在“真心”、“顺”、“止”的概念上,将世间之“孝(供养、顺从、爱护等)”的人伦规范融入出世间的“戒”行,进而在“事生”与“事死”之“孝行”的调适中构建“戒”之修道基盘。由此,孝、戒在“一心(真心)”的缘起中实现内在逻辑的统一,实现人间佛教的菩萨行,并贯彻入到解脱道中。

评议:如闻文法师的文章是以三种唐代的《盂兰盆经》疏与《孝经》的比较为中心来探讨孝和戒的关系问题,他文章的主要特点,是从概念进行分析,以比较的视野,给我们清晰展现了孝和戒的关系。

4、戒幢佛学研究所李陵珂:《佛教戒律中孝道思想的中国化演变痕迹》

本文涉及的中国佛教戒律中孝道思想的演变痕迹是一项重要而引人深思的研究领域。文章以五个主题为线索,分析了佛教戒律中孝道思想的中国化演变过程。这一演变反映了佛教如何在中国文化中生根发芽,与儒家思想相融合,为社会和谐和家庭伦理做出了积极贡献。

评议:李陵珂老师的文章,从纵向角度来探讨孝和戒的关系问题,从孝戒思想建立当中孝道思想的演变过程来展开。特别出彩的一点是将这个孝戒观在当前的意义进行了阐述,提供与我们社会核心价值观相契合的一些因素。服务当下发展,有利佛教健康传承。

5、苏州大学李梦媛:《以戒律为中心看德清对儒家伦理思想的融合》

本文讨论了德清一方面延续了《提谓波利经》的传统,以佛教的“五戒”比附儒家的“五常”,并以“一心”和“现实功用”作为“五戒”与“五常”配对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又以《梵网经》的“孝名为戒”为理论基础,进一步融合了儒家的“孝”,提出了“孝为戒之宗本”的观点,并以三世因果报应为理论根据将“孝”的对象扩展至一切众生,由此丰富了佛教孝戒观的理论内容。

评议:李梦媛博士的文章从五戒和五常的比附,谈到合作的真心和现实通用,说明两者之间有互查和借鉴的可能性,有一创新的发展,丰富了研究成果。

6、苏州科技大学聂士全:《三峰派禅师的律仪弘宣与戒禅关系论》

本文讨论禅师视角的宣律,除律仪建设外,多了一分反思与批判,通过禅教律三门同归佛心教义的论述,不仅批判以禅陵戒的放诞之风,也批判持戒者执相遗体的空壳化倾向,从而形成戒律本诸佛心、持戒以培固禅宗的鲜明主张。文章即由汉月法藏、石树济岳、晦山戒显三位禅师的宣戒努力,陈论晚明律仪学之基于禅学视角的观察与论述。

评议:聂士全老师的这一篇文章读来让人耳目一新,聂教授在文章里面提到了三位:法藏、济岳和戒显,他们其实对于戒律的弘宣都是各有侧重的。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视角,但是回过头来三者又都会归到了戒和禅之间的关系处理上,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于传统的,或者说一些不是特别准确的戒禅关系的看法。

7、戒幢佛学研究所释德安:《简论弘一法师的生命美学》

弘一法师是近代享誉文化艺术界和佛教界的重要人物。法师一生与美学和美育密不可分,是理解其传奇一生的重要线索之一。文章从法师出家后的语录和活动为对象,探讨其在言传之思想、身教之实践中所展现出的一代文化名人和佛教高僧所呈现的独特生命美学,为新时代的美育和佛教健康传承提供新的理论资源。

评议:这篇论文的生命美学角度的研究,新的视角,新的窗户。文章赋予了生命美学一个特定的含义,不单纯是我们世俗所说的美学,而是弘一法师出家之后,伴随着对于佛教戒律义理的实践而展现出来的以生命为舞台、以佛法为背景的实践美学。德安法师将这个实践美学分成了包含着非常丰富内容的四大美学,最后又会归到戒律上来,帮助我们进一步认识弘一法师。发言人的发言,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都非常的精彩,选题也是非常的有价位,也有比较好的现实意义,我感觉收获是比较大的。以上就是我的一点感受,谢谢大家!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扫码关注 西园戒幢律寺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