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is_home()){ //这里描述在前******* $description = "西园寺和研究所发布相关新闻法讯的官方平台"; $keywords = "西园寺,佛教,佛学院,法讯,心理咨询"; } elseif (is_category()){ $keywords = single_cat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category_description(); } elseif (is_tag()){ $keywords = single_tag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tag_description(); } $keywords = trim(strip_tags($keywords)); $description = trim(strip_tags($description)); ?>

位置: 首页 > 弘法活动 > 观自在禅修营 > 完美的慈悲,在苦难和不完美的世间 (全文)

完美的慈悲,在苦难和不完美的世间 (全文)

发布日期: 2024-08-16 浏览量: 95 次浏览

摘 要

佛为什么是觉悟者?

为什么在苦难

和不完美的世间

他依然能够活出

最彻底的慈悲?

慈心禅的作用

慈悲是佛教里边重要的品质。当我们谈到佛菩萨,首先都会想到四个字——大慈大悲。实际上“佛”的本身意思是“觉悟者”,按理说他的特质跟“智慧、觉悟”是特别相关的,但是在我们接触佛教的时候,在我们的情感跟体会层面,我们首先感受到的却是大慈大悲。可见“慈悲”这一法实际上是非常深刻和重要的,它本身也是一种大智慧的体现。

如果这个世界没有了慈悲,我们可能就会感受到一种孤独、绝望,或者说是一种荒漠的感觉。可能就会很心慌,内心实际上是很难安住的。但是假如说我们感受到了友善,感受到被尊重、关怀,那我们的感觉会怎么样?好像一下就放松了,就能安心做自己。

因此慈心禅在各种禅法里边,入定是比较快的,它能够让我们快速的把心安定下来,这是跟心的规律有关。

我们一开始进入修行的时候,心特别的动荡,杂念特别的多,甚至有的人有抑郁、焦虑、失眠、各种压力的状态,但是慈心禅就能够起到非常好的疗愈和改善的作用。核心原因就是,当我们的心处于这种慈悲喜舍的状态的时候,它比较安稳。心安稳了之后,做什么都比较轻松,修任何法门都很容易。

如果我们带着一颗不安的心,一颗动荡的、匮乏的、枯竭的心,要想用功,其实是很艰难的。不断的要处理情绪,不断的要放松,但是却很难松开,一直觉得心里紧紧的,各种纠结。所以说慈心的生起非常重要。

从广义来说,佛教里的慈悲可以包括四种:慈心——希望众生安乐;悲心——希望众生离苦;喜心——为众生的收获和成功而感到喜悦;舍心——在向众生开放的同时,依然知道:每个众生都是自己的业力的拥有者。

关于慈悲的实践,如果我们了解了它的特质,修起来的时候就会更容易把握住方法。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大家可以做一个想象:

假如说你来到了一个商场,商场里面有很多人,有服务员,有营业员,有保安,有其他的顾客,还有管理人员,你打开这个门进入到商场。

假如说你进入到这个商场里,每个人都对你都有一种尊重和友善,有人来接待你,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有人来帮助你解决,那你的感觉怎么样?肯定会很舒服,很放松。可以安心的购物,而且会觉得是很愉快的一个体验。这就是慈悲带来的一种人际连接跟感受

但是假如说换了另外一种情况:你进来了之后,所有人对你都很不尊重,有人对你有攻击性和评判,有的人对你很傲慢,有的人对你有防御和戒备,有的人把你当空气一样的跟你隔开,对你很冷漠,你的感觉是怎样的?

可能瞬间就会觉得有点艰难、紧绷,而且会有点待不住的感觉,可能马上就想离开,或者会容易变得愤怒和焦躁,觉得“这个商场怎么管理的!为什么会这样?”

第三种情况:假如说你进来了之后,所有人对你都过度热情,围着你问这问那,“需不需要帮忙?”纷纷试图给你各种建议,想让你听他的。你会有什么感觉?可能也不舒服。会觉得“你们忙你们的,我就买个东西,自己来挑就行,我需要的时候你们来帮我一下,我不需要的时候你们做自己的就行”,是不是这种感觉会更好?

通过我刚才讲的这个例子,大家体会了这个场景,就能明白慈悲的基本特质了。我们对众生的慈悲应该是哪一种呢?肯定应该是尊重和友善,它的前提是心的开放性。在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该放手的时候放手,这才是一种健康的慈悲。肯定不是第二种,没有基本的开放的心态、尊重和友善的态度,那不是慈悲。但也不是第三种“过度热情”,不能够意识和尊重到个体的独立性。

 

落实到具体的慈心禅修习,一方面,不要把它当做任务,像是为了完成一个功课——法师说了要修慈心,就当个任务一样的来练习,为了慈悲而慈悲。一旦找不到感觉,又觉得自己不够慈悲,就会很纠结,会评判自己,觉得自己修不好,是不是不适合修慈心,也会很着急,心就乱了。

我们可以从从容容的,想到了刚才说的这个比喻,从尊重和生命关怀的角度来开启慈心。当我们对自己修慈心的时候,也可以在想像中对自己鞠一躬:“我尊重你的存在,愿意把祝福给你!”

因为有的时候我们是不接受自己的,会觉得祝福自己心里有点抗拒、别扭的感觉。因为过去我们的心是习惯于外求的,希望别人给自己关怀,希望父母爱自己,希望先生爱自己,希望孩子爱自己,希望同事、朋友、师父爱自己。但是对于自我关怀,却很陌生。

有的人会觉得爱自己就是——想吃啥就吃啥,满足自己各种欲望;或者自我中心,把他人和世界看作是与己无关、为我所用的“外物”……所有这些都不是自我关怀。

慈心给自己的关怀,首先其实是对这个身心的如实觉察和尊重——“我看到了此刻这个身心的存在,我尊重你,你有你的优点,你有你的苦难和艰难,喜怒悲欢。”面对这样的一个“自己”,可以向“他”深深的鞠躬,承认他的存在,尊重他的存在。然后向这个“自己”说:“我把祝福给你,允许你可以是平安的……希望你无敌意、无危险……没有心灵的痛苦……愿你没有身体的苦痛……愿你快乐和通达。”

在这个时候,我们就像看着一个陪伴多年的好友,或者像母亲看着一个孩子,看着这样一个鲜活的生命本身。知道这个生命有他自己的苦难,他的考验和悲欢。然后为这样的一个存在,轻轻的把一份柔软的关怀和祝福给他。这样的话我们的慈心就会比较顺,会觉得好像瞬间心灵的阀门打开一样,能量可以流动。

我们可以一边这样修,一边放松自己,安住在慈心中静心。这种慈悲它不是很用力的,不像我前面讲的第三种情况那样所有人都围着你,过分热情,过分用力的爱,那样也肯定是不舒服的。所以说我们只要轻轻的向自己开启绵绵密密的祝福就够了,不用太用力。

当给予自己的慈心充分了之后,我们接下来会转向可爱者,把慈心转向父母亲、师长、亲人和朋友。

给予他人祝福的时候也是同样。我们想到对方的样子,首先尊重对方作为一个生命的存在,“我看到了你的存在,我尊重你”,然后再向对方开启关怀和祝福的慈心:“愿你平安,无敌意无危险……愿你没有心灵的痛苦……愿你没有身体的苦痛……愿你快乐和通达。”这样生起慈心就比较顺。

就像我前面讲到的,走到这个商场里,对方对你尊重,允许你安心做自己,但是对你又不冷漠,依然是友善和关怀的,这就够了。所以我们用这样一种开放的、不用力的态度,心打开了之后,来安住在慈心禅里面就比较轻松。

我们可以扪心自问一下:我真的希望,比如说——“愿我的父母亲无敌意、无危险,希望他们平安”吗?如果我们的心回答“是的”,这样的话我们就能体验到自己的真心了。

假如当我们说:“希望他没有心灵的痛苦,平静、喜悦。”但突然自己感觉到自己的心有点别扭,有点阻抗,这个时候可能你们之间的关系是有一些隔膜的,里面有一些需要去处理的部分。那该怎么办呢?如何突破这些阻碍?

为什么有时候我们对父母亲不能够修起慈心呢?可能是因为我们对父母亲有期待,比如说:“我希望你是一个优秀的父亲,我希望你是一个慈祥的母亲,但是现实中你不是。你们俩一直吵架,而且你们活的疙疙瘩瘩的,我没法爱这样的你们。”因为我们对父母有一种期待,但现实中的他们并不完美。所以当说要祝福他们的时候,我们的心就有一个部分感觉很别扭。

那这个时候怎么办?我们要重新清空自己的内心,用一种开放的态度尊重他们作为一个鲜活的生命的存在:“我尊重你们是这样的,你们可以是一个焦躁的、缺少爱的能力的父母。我从一个生命存在的角度来尊重你们,你们有你们的苦难、你们的纠结、你们的人生课题和你们的悲欢。此刻,我不把过多的期待和投射强加给你们,只是尊重这样真实的、不完美的你们。”这样我们就会发现,再把祝福给他们就会容易很多。

有时候,我们可能有我们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创伤,修慈心的时候会一再的激活过去痛苦的体验和回忆,而造成修行的困难。

那这个时候就要大量的先给自己修慈心。当自己的慈心比较强大,感觉到温暖、放松和释怀,然后再修“父母亲”这一组就会更容易。

可能突然就会意识到:最终我要为自己的幸福负责,不能说我不开心,就永远觉得这是爸妈的错。总有一天我长大了,要为我自己的幸福负责的。在这个时候就会有一个放手——“现在我已经长大了,我会照顾好我自己。感恩你们为我所有的付出,同时我也希望你们也把你们照顾好,愿你们平安,无敌意无危险,没有心灵的痛苦,愿你们没有身体的苦痛,快乐通达”。这时候心里的感觉就会顺过来。

修慈心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心灵疗愈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很深刻的,也需要深入理解人心和人性的规律

佛教是缘起法,我们不是世界的主宰者,想干嘛就一定如愿。如果我们要像上帝一样的主宰生活里的所有人事,你会发现人非常累、非常紧绷,而且会有很多的挫败感跟愤怒,处处都是堵塞的感觉。但是如果我们安住于缘起论,尝试理解因缘当下的实相,就会很谦卑。在接纳了现实的情况下,反而会生起大慈大悲。

我们会看到父母的艰难,一直吵架,处在痛苦中,缺少处理困难的能力和智慧。但他们都已经这么痛苦了,还能分出精力来照顾我们长大,提供我们的生存,他们已经很不容易了。他们在这么艰难的情况还在尝试着想要做个好父母,甚至有时候还用力过度。

看到这种轮回苦,我们才会有一种真正的大慈大悲出来,就会觉得:“你们真的很不容易。你们在这么多的痛苦和艰难之下,依然把我抚养大。所以感恩你们。”

这样深深的理解了他们的苦难,在缘起法面前,在人类的命运和业力面前,我们是谦卑的,我们才能够真正的松下来,也才能够唤起一种真正的悲悯。在这个中间我们所发出的慈心都是真诚的,“愿你们平安,无敌意无危险……愿你们平静喜悦,没有心灵的痛苦……”

当这样来顺畅地修习的时候,我们几乎就不太会有杂念,可以绵绵密密的安住。但是同时也不是过度用力的,好像要替代什么。过度的用力就不能让心静下来开放、连接。

所以佛法的修行一定要匹配佛法的见地,我们才能知道佛为什么是觉悟者。为什么在苦难和不完美的世间,他依然能够活出最彻底的慈悲。

二、慈心禅的两个面向

①面向定

其次,在修的过程中,慈心禅有两个面向。

一个面向是定。因为慈心禅它还是一种禅定的修行,在大乘称之为“慈悲三昧”,在声闻乘里面就叫它“慈心定”,为了培育定力。

定力的生起首先要去除五盖——就是贪欲、嗔恨心、昏沉、掉举和怀疑。我们第一天或者前面两三天,如果之前没有做过禅修的话,我们的五盖多少都是有的。

#去除五盖——贪欲

所以会发现,修着、修着,有时候会不由自主产生幻想,比如“中午吃什么”,过去经历的好玩的东西,那些贪欲会出来。

#去除五盖——嗔心

有的时候我们的嗔心会出来。比如说腿疼,会起嗔心;有个人见你一面没打招呼,你也觉得不开心,对他起嗔心;有时候外面有声音,你又起了嗔心;旁边有一个人咳嗽,另外一个人腿疼换腿,动来动去,你也起嗔心;吃饭,菜做的太咸或太淡了;睡觉,屋里有人打呼噜都可能会起嗔心……我们就会发现,几乎一整天常常处在嗔心中,这样的话,每一个部分对我们的干扰都很大,带来禅修的困扰。

#去除五盖——昏沉

有时候没有贪,没有嗔,但是太放松了,我们可能又昏昏欲睡,睡着了。

#去除五盖——掉举、怀疑

有时候没睡着又开始烦躁——这个掉举又来了。有时候还有怀疑,就会觉得法师教的对不对?这个慈心禅到底有没有用,或者我适不适合?各种怀疑又出来。所以对于初学者是比较艰难的一个过程。

【目标】修慈心禅,降服五盖

在修慈心禅的过程中,我们最终必须要降伏五盖放下欲望,看到自己的牵挂的时候,要提醒自己,不要放纵自己一直在牵挂。嗔心出来的时候,就把向对方的愤怒转化为慈悲或是转向关怀自己。

有时候受到了打扰,我们就会一直报怨对方,但是紧紧的盯着对方不放,其实也是心很累的,而且这是五盖,障碍了我们的修行和智慧的开启。那就要及时的关怀自己:“我看到了此刻这颗心的痛苦,它渴望宁静,但是又被干扰了。”因为得不到宁静的那种挫败感跟焦躁,你内心里有一个小孩儿很烦躁,甚至是一个发脾气的内心小孩儿。

这时候你就会转向自己,告诉自己内心里的烦躁的孩子说:“没关系,没关系。我知道你很烦,我知道你很受伤,我知道你很需要被关怀。此刻我把关怀给你,理解你,陪伴你,我们慢慢来。”这样来跟自己对话,关怀自己慈心生起,因为求而不得的嗔心就会灭去,心安住了,定力就更容易生起来。

密集禅修的第一天有昏沉我们要接受。因为有可能是太疲惫了,在红尘世间奔波,消耗了太多的能量。当心想要松静下来的时候,有些昏沉可能是必须要经历的阶段。但是在昏沉中就要觉知自己的昏沉,不断的提起慈心祝福,这样就会突破昏沉,心重新变得清明起来。

当然,对于初学者来说很容易体验到腿痛,当腿痛的时候,想昏沉也昏沉不了,会变得特别清醒,但是烦躁会容易出来。当烦躁出来的时候就要反复的做身体放松,暗示自己“放下,放下”,放下内在的执著、牵挂。如果腿太痛了,心无法安住,就从容地改变姿势,抱着腿坐一会儿。对自己温和一点,从从容容地用功,就不会那么烦躁。

为了培育定的发展,我们要选取自己的心最愿意接受的祝福词。如果在慈心祝福的时候,有一句词让我们的心特别接受,特别愿意修,那就要长时间的安住在这一句上,不要急着换其他的,甚至于这一座就只修这一句都可以。这个时候我们的定就会加深

当不想再修这一句了,再切换到下一句。有的祝福词我们没感觉,就可以切换到有感觉的祝福词上来安住。所以这要灵活一点。这样我们的定就会很容易培育起来。所以要尊重自己的感受。师父推荐的祝福词,如果不适应,体会不到慈心,也可以微调,选换成适合自己的。

这就是在禅修过程中要倾向于培育定。不要把修慈心当作完成任务,而是真心喜爱,投入其中。也不要没完没了的想来想去,试图引发更多的慈心。只要心打开了,就用最简单的方式,长时间安住,越久越好。一边修慈心,一边慢慢的在过程中放松和静心,渐渐的让自己安住下来。不能念得太快、太急,要绵绵密密。

有时候修得比较深了,我们可能就不想默念太长的语句。过去可能是“愿我平静喜悦……愿我平静喜悦”,到了心特别静的时候,我们就会想念慢一点,字数念少一点:“愿我平静……愿我平静”这样就够了。

但是如果念得太慢,有可能又会昏昏欲睡,所以必须要根据自己的感觉来调节,让心绵绵密密的安住。

当我们的定生起来了,就会发现时间过得特别快,一座禅修好像一下子就到点了。而且我们的精力会变得充沛,睡眠减少,会有喜悦心出来,身体的疼痛会减轻,不会太疲惫,精进力也会更强。所以我们要适当的培育这个定。

二、慈心禅的两个面向

②面向平等慈

慈心的第二个面向就是平等慈。

平等慈就是说,我们还要培育我们的心能够向所有人打开,向所有的众生、向整个世界开放。没有训练的这颗心,有的时候心门是关闭的。特别是有一些人有抑郁、焦虑、悲伤,状态不好的时候,心都是冰冷的,感觉跟世界是疏离的。

我们就通过修习尊重——“我尊重每一个生命,我看到了你们的存在,我也尊重你们作为一个生命的存在”,用这种方式把心打开,通过观察和回忆对方的可爱面,来生起慈心意识到对方的生命痛苦,生起悲心,慢慢的培育我们的慈悲祝福,能送给自己,送给父母、师长、亲人、朋友,还有普通和我们无关的人,最后还能发送给敌人。

我们在这次的禅营里,因为时间短,可能大家没有那么多时间修“敌人”这一组,我建议大家主要对自己和“可爱者”修慈心就够了。

如果说你修可爱者修得也很顺,也可以尝试着发送慈心给普通人——与我们无爱无嗔,诸如大街上芸芸众生,跟我们无关的。

想到他们也有他们的喜怒悲欢,有他们内在的光明,也有他们生命的痛苦……在轮回中是过去的亲人、未来的诸佛,这个时候他们就不再只是一个路人,而是跟我们一样活生生的生命,然后再对他们修慈心就很容易。

修“敌人”这一组,最好一开始以那种有一点冲突但不是深仇大恨的人作为慈心的对象,这种比较容易突破。

如果一开始修一些有深仇大恨的,慈心力量还不够的情况下,创伤爆发出来,可能就很难安住。所以一开始选取合适的对象很重要

两天的禅修营不可能修得那么多的,不要贪心,大家以守护自己的定力为最主要,将来我们慢慢的再突破。

慈心禅最终要达到什么程度呢?就是要达到对所有人都能够生起慈心。假如说有一个人我们还不能对他生起慈心,对他还有恨,那我们的心里就会有一根刺一直没拔掉,那我们的心灵就不够圆满和自由。

直到有一天突然打开了自己的心:“希望你也能够远离心灵的痛苦,获得快乐和通达吧!”当终于接受了这一个想法的时候,我们的心会很舒服的,突然有一种块垒顿消的感觉,刹那间自己的心就通畅了。放下了嗔心,实际上是解放了自己。所以说原谅别人其实也是关怀自己的一个表征。

当我们这样来修的时候,我们的慈心最终就是无量无边、没有限制和障碍,所以慈悲喜舍被称作“四无量心”。

我们的爱心是无量无边的,愿一切众生,东方的、南方的、北方的、西方的、下方的、上方的一切众生,愿他们无敌意无危险,没有心灵的痛苦,没有身体的痛苦,愿他们快乐。这个时候我们的心跟法界完全的无隔无碍,完全的同在,安住在纯净的慈悲喜舍之中,得到了慈心的圆满。

要注意的一点是:对一切有情修慈心的时候,有的人就会很用力的想要把慈心扩展到一切众生——但是又觉得自己的心好像很小,到达不了那么大的范围,好像扩展到一个禅堂里还行,发到一个城市就觉得很累了,扩展到全世界就感觉到做不到。那怎么办呢?

这个时候我们应该观想整个法界都在我们的心里,所有的众生都在我的心里,所以我们只要对我们心里的“一切众生”修就够了,而不是朝外的。那父母在哪里?也在我们心里。甚至包括我们的敌人也在我们的心里,我们只要对着我们心里的敌人修就够了。不然,要是想心外的众生,很可能就会用力,就会比较累,也容易紧绷。

修慈心禅还有一点就是,不要起贪执。《金刚经》讲:灭度一切众生,而实无一众生得灭度者,即得阿诺多罗三藐三菩提。那就是“离一切相修一切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在修慈心禅的过程中也不要起贪着心。

有的时候,我们给家人修慈心,因为爱他们的原因,我们就容易执着,就会特别的用力。

很多人经常问一个问题:“我修慈心禅对他有用吗?他能收到吗?”当问这个问题的时候,其实是想通过慈心禅达到一个结果。这个时候慈心禅本身不再是修行的重心,而是变成了达到我们想要的目标的工具,这就造成了用心的偏离。往往这样的一个心态本身,就会导致禅修比较用力。但是一用力,心就容易烦躁,定力下降,反而障碍了我们的安住。

所以有些人修慈心禅,在禅修营里他还比较用功,但是回去了之后,就不能坚持,为什么呢?

因为有的时候他会觉得“不如我观呼吸轻松”,因为观呼吸的时候呼吸比较单纯,但修慈心的时候,可能不知不觉中有点用力了,就容易觉得累。所以我们在修慈心的时候,要特别的觉察自己的执着。就要反复的想到我们前面说的“进入商场”的这个例子。

当你作为一个顾客走进来的时候,你希望营业员和里边的所有人是关怀你的,尊重你的;但同时你也希望他们不要过度关注自己和用力,他们做好自己的就行,也允许你做自己,需要的时候帮一下就可以了。带着这份尊重和友善的态度,大家各自安好就是最好。是这样的一种感觉。

所以,当我们修慈心给父母、给一切有情的时候,我们也用这样的一种态度。就是我的心是向你开放的,我是尊重你的,我的爱心与你同在;但是同时依然允许你做你自己,我也是做我自己的。这个时候我们是一种开阔的、柔软的、不执着的爱心。这种爱心的感觉其实是很好的,让我们的心很宁静,身心很轻松。

当然了,现实中假如对方真的需要我们帮助的时候,那我们就出手。但是如果对方还好,或者因为各种原因不适合我们做太多的时候,我们就只是带着爱心安住就好。

在命运和缘起面前有一份谦卑的态度,我们不是主宰神,没办法去主宰别人的命运。

就像你进入了商场,大家都围着你,过度热情的来关注你,试图操纵你的行为,也会让你很不舒服。你也会觉得没必要:我的事情我自己负责,你把你自己管好就行,需要的时候再帮我。

三、慈心修习要注意的方式和态度

记得很早以前,我有一次生病了,当时病得非常严重,医生说是胸腔积水。这个医生在抽胸腔的积液,但是抽不出来。因为耽误了病情,拖了时间太久。他就换了大号的针头,穿刺了好几次,想要抽出来。

因为这个过程看起来比较残忍,当时我旁边也有一些居士在照顾,居士看到了觉得挺不忍心的,就流泪了。

在当时极度虚弱跟难受的状态下,人其实是很敏感的。周围人的情绪波动让我体验到一种心特别不舒服的感觉。我就跟照顾的居士说:你就安心帮我念佛吧。这位居士也是很有悟性的,他就马上开始念佛。

非常的神奇,瞬间我的心就静下来了。虽然人在那里被医生穿刺、抽液,身体是很痛苦的,但是心变得很清凉,把自己的身体完全交给医生,不挣扎不反抗,随他去,反而不觉得痛苦。身体的刺痛就只是一堆流动变化的感受而已,如旁观者一般,只是觉知的心是安宁的。

当时这个过程让我印象特别深刻。所以后面有时候人们去做临终助念,我总是关照助念的人:一定要先把自己的心安住下来。

因为有时候去助念,我们想去关怀临终者,就会各种操心,然后就会有点焦虑,有点用力。但是这个时候,我们的心的动荡其实对病人是有影响的,他并不舒服。

所以最好的助念是什么?是助念的人自己把心静下来,安心念佛。这样临终者的心也会静下来,这才是对他最好的陪伴。

①安住在慈心中,是最好的陪伴

我们修慈心禅也是这样,我们要想让散布的慈心——比如说给父母——让父母得到最大的受用,不是用力的试图“发送”给他们,同时还牵挂他们是否收到了。而是我们把心静下来,安住在慈心里,为他们祝福就好。我们把自己放松了,安住了,才能做到对他人最好的陪伴。

修行是这样,我觉得现实生活也是这样:我们的家人在痛苦中遇到了问题,如果作为陪伴者,你自己不淡定,对方不但不能感觉到舒服,甚至还会更难受了。

比如说,有时候小孩考试没考好,或者在外面跟人冲突了,如果父母很冷漠,不太在意孩子的心情,那孩子会很痛苦的,他会觉得得不到关怀。但是如果父母变得很焦躁、很着急,拼命问“怎么啦?”,小孩有时候也会很烦躁,他也并不舒服。但这个时候如果父母自己能够静下心来,默默的陪伴,体会一下孩子到底需要什么。

如果觉得孩子需要拥抱,就给他一个拥抱;孩子想跟你倾诉那你就先安心倾听,尝试着理解他想表达的;他要是不想跟你谈心,也不想你碰他,只想静静的待着,那就让他静静的待着。

父母就先把自己也静下来,在心里默默的说:“爸妈知道你挺难受的。此刻,我知道你只想静静的待着,我们把空间给你,但是我们与你同在,在任何时候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都在。”那这就够了,孩子就很舒服。

当他过一会儿,他自己的情绪稳定了之后,这个时候父母给他做点吃的,倒杯水,或者说无声的拍拍他的肩膀,理解他,帮他把情绪释放出来那就够了。那对他就是一个很好的陪伴。当他想跟父母说的时候再帮他梳理和开导,这样的话就比较自然。

②每个人是自己业力的主人

另外一方面就是,千万不要有完美主义。有的时候我们看不得亲人受苦,看不得他们的各种问题,总想马上替他们解决所有问题,动力太强。

但其实有的时候我们反而要退半步观察一下,该出手的时候出手,该放手的时候放手。因为孩子或者是家人,他们也需要经历一些苦难——因为人在苦中才会有成长的动机,他才会想解决问题。靠他自己突破了困难成长出来,这才是最真实的成长。

如果你总急着想出手帮他,替他解决各种问题,最后他的问题就变成了你的问题:小孩就会觉得“你让我上学的”,“我是为了你们才努力要考好成绩的”,最后他烦了,可能就说“你们干嘛把我生下来,也不征求我的同意!”,是不是?他就觉得他的人生就是为了你而活,他的问题都是你的问题。他不开心,他过的不好,都是你造成的,因为你生了他。他就把责任全部推给父母了。

所以说作为父母,一开始就要有这样的一种陪伴的态度,意识到每个人是自己业力的拥有者和承受者,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艰难,但是每个人也有每个人的内在智慧。信任他,把责任交托给他自己去解决。作为陪伴者,是见证他成长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是在恰当的时候推动一下,点拨一下就够了。这样才是最好的。那么他一旦成长出来,就会到达一个新的人生高度上来,而不是永远依靠我们的那种状态。

这些都是慈心修习的过程中要注意的一些方式和态度。我们学会了慈心禅,就能慢慢的把佛法带有智慧的慈悲喜舍的态度带入到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是可以去实践的。那么我们的感觉肯定是很不一样的,就能够给到自己、给到家人、给到这个世界一个很好的陪伴。

问答部份——

问1:

法师吉祥,我有一个问题。就是修慈心“让我无敌、无危险”,修了之后会感到快乐,然后就安住这个快乐上。大概安住二十分钟以后,快乐就不在了。下座了就不开心了,然后我用各种方法去引导,还是不开心。有三四个小时都陷在那里面,就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界文法师

答:

问题是出在你对这个禅法的误解。慈心禅是安住在慈心上,不是安住在快乐上。不要离开我们禅修的所缘境。

一开始慈心开启的时候我们很快乐,但是随着定的发展,心慢慢就会趋向于平静。但如果我们误解了它,非要要求自己保持在慈心刚开启的那种兴奋和快乐,就会产生挫败感,这个时候不但不快乐,反而会变成了痛苦。这就掉坑里了。

再遇到这种情况,要检查自己:我的慈心还在吗?我真的愿意自己无敌意无危险吗?如果你的心回答说:“是的,我是愿意的。愿我无敌意、无危险……” 这样你的心就会安住于慈心,安住之后可能是平静,也可能是快乐。不快乐也不要紧,只要你觉得内心安宁,愿意安住于慈心之中,那就是对的。

祝福词不要急着把它放下。得定之前,如果过早停掉了祝福词,很快就会发现你的心找不到感觉了。心就开始动荡,或者昏昏欲睡。所以,绵绵密密的、一句接一句的安住还是重要的。等到定力生起来的时候,你就不需要那么多的祝福词,心会想念得慢一点,念的少一点。最后,心融入在慈心中定住,那个时候就没有语言了。

问2:

我的问题就是,“愿我无敌意无危险”,这个“我”代表是谁?还有一个问题是,有的时候关起门发菩提心怎么发都可以,然后开了门,一个众生都不想见到。

界文法师

答:

“我”是一个概念,其实就是此身和此心。有的时候你说“愿我无敌意、无危险”会觉得别扭,那就可以用“愿这个身心无敌意无危险”。要扪心自问一下:自己真的希望这个身和心无敌意、无危险,健康和快乐吗?如果心回答:是的!这个时候你就能把慈心给到那里。

第二,有的时候关上门,在屋里你很喜悦,但是出门了你就很烦躁。其实说明内心里还是有很多敌意。在这个时候,就可以用我今天一开始教的方法来转化心态:

当出了门,看到其他众生的时候,先提示自己尊重他们的存在,“我看到了你们的生命的存在,我尊重你们”,这个时候心就会打开,就能够把慈心遍布开了。

为什么我们有时候出门了就不能对人修慈心了呢?那是因为我们过去没有把心打开,没有从一个生命存在的角度来看待他人。我们会把他人贴上标签、物化,变成了一个对我们有用或有害的工具:他就是我的领导;他是我的学生;他是我的客户……但是我们没有想过他是一个生命,一个有喜怒悲欢、有光明有痛苦也有佛性的生命。一旦体会到这一点,我们的感觉就不一样。

问3:

之前我们是两套模式,修学和服务大众。有个同修参加义工行还是比较积极的,修了慈心禅以后,他感觉他要回归家庭,对家人更加的关爱。然后现在做义工的机会就少了。请问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界文法师

答:

我觉得也要接受,做义工不是逼出来的,是吧?他必须是自发的,这个时候才是喜悦和健康的。如果说他内心里不是这样,这不是他的需求,这是我们的需求,他为了我们的需求而不得不去做义工,那么总有一天他会起烦恼的。

所以说我们要尊重他,允许他根据他自己的状态自发来做义工,效果就会更好。因为人生在世总要做点事情,总要发光放热,要相信他也有利他行的动力。不局限自己,打开心做服务他人的事情,我们的生命体验会更好。

做义工是身业慈,就是说用身体表达的慈悲。我们互相安慰、鼓励、赞叹、随喜,这是语业慈。坐在那里修慈心,这是意业慈。所以身业慈也是一种慈悲,自己做义工多了,你会有这种体会的。

有时候你干了一天活,人累,但是心里很舒服,而且会觉得心里坦坦然然的,安心的感觉,感受到价值感和意义。最终我们的慈心是开放给更广阔的无量众生,而非只局限于家人。

另一方面,如果说一个人不愿意做事,只想待在家里禅修,也有可能他比较贪着禅定的喜悦,那这也是个问题。

在做事中修行要求更高,但是如果你突破了外境的考验,收获会更大。所以要重视自利和利他的平衡与统一。这样做了之后,可能感觉会更好,也把我们的慈心和菩提心更好地活出来。

问4:

师父吉祥,师兄们吉祥。我想请教师父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慈心禅一开始是自己对自己修,然后我觉察到我是在一个需要疗愈的状态,那我怎么知道自己的疗愈的程度?

第二个问题是,好像从小其实挺爱哭的,从修学开始到现在,跟佛法结缘之后感觉更爱哭了。看到身边的一些生命,不管是动物还是人的痛苦,我也很容易就被带到这种状态里面去。状态好的时候自己能出来,状态很低沉的时候,就一直还沉浸在这种悲伤的情绪里面。

第三个问题就是,最近我在学习只是觉察的正念禅修。在一天里面同时学习正念禅修和我们慈心禅,冲突吗?

界文法师

答:

第一个,对自己要修到什么程度呢?其实你的心自己是知道的。如果你的心觉得特别需要对自己的慈心祝福,那这个时候就多安住其中。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你的心会平静下来,感受到内在慈心的稳定和饱满,在这个时候你就可以尝试着转向可爱者。

如果也能够向可爱者生起顺畅的慈心,你的感觉会更好。特别是当你能够把慈心给到一切有情的时候,这比你只是给自己修慈心感觉会更好。但是如果给自己的慈心不够,有可能就会觉得内心匮乏,对他人修慈心就会有障碍。

第二个问题问到太容易陷到情绪里。我们在修悲心的时候,如果产生了悲伤和痛苦,就是悲心的失败,不是悲心的成功。悲心是清凉的,不是痛苦的。

我们看到他人的苦难的时候,为什么会陷入到黑暗中,心会低落呢?其实我们心里是不接受这个苦难的,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自己就会消沉。

佛法说轮回世间的本质就是苦谛我们的心必须要像大地一样,接纳一切,在众生的业力跟命运面前有一种谦卑所以在这个时候我建议,你要尊重他的苦难。

假如说你看到一只小猫小狗在受苦,可能第一念是愤怒,或者第一念你的心就紧紧的,就难受。如果我们能够做点什么帮到它,那就尽力去做。

但如果我们没法做什么,或者已经尽力了。我建议你可以做个观想,就是在内心里深深的向它鞠躬:我看到了你的生命苦难,我尊重这一份生命苦难,我向这份苦难致敬。意识到这也是一个伟大的生命,在示现它的苦难。

当你把头深深的低下来的时候,然后你给它的悲心就是清凉的了。不然的话,就会觉得为什么这个世界是这样子的?为什么这么苦啊?为什么不公平?你就会有愤怒感,会有创伤出来。但只有我们接受苦难的事实,真正的大慈大悲才会出来。

而且你也会意识到这个世间太多苦难的生命,包括自己的苦难。才会意识到佛法的宝贵,出离轮回的重要。这个时候就在尊重命运和业力的前提下给它祝福:“愿你没有心灵的痛苦,总有一天你也会成佛的,总有一天你也会成为一个光明的、喜悦的自己。”

不要有自性见,觉得它是永恒的痛苦,永恒的黑暗——苦也是空性的显现,一切众生终究成佛的,这个时候我们就会对法更有信心。

第三个问题,正念跟慈心能不能一起修呢?是可以的。

有的时候你可能只想安住在觉察中;但有的时候你就特别想安住在慈心里,所以你可以灵活的切换。一般来说,打坐的时候,可以先修一会儿慈心,等到你的身心稳定了,你再转过去观呼吸、观感受。

当然,如果说你很擅长正念,你也可以一上来就先放松,观身体、观感受、观呼吸。等到快结束的时候,你就把心转向慈心,“愿一切众生快乐”,在这个地方结束。那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问5:

顶礼法师!学长们晚上好。我自幼因为生病,下肢有残疾,一直都是挺痛苦的。刚才法师说到疗愈自己内心的小孩,我也听说过这个,但我就觉得我没有办法去疗愈我这个内心的小孩。因为我会感觉内心的小孩都是我自己,现在长大了,那个小孩已经能很好去处理问题的。我觉得我这个病是一辈子的,我现在没有能力去疗愈它,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这种残疾给我带来的困难痛苦还更多。我想请教法师,像我这种人有什么办法来疗愈我自己内心的小孩?我知道我有一个很痛苦的小孩在里面,但我没办法疗愈。

界文法师

答:

不要逼自己疗愈,你已经很难了,是吧?还要逼自己去疗愈,更难了。我们应该首先是看到自己的生命之苦,然后去陪伴和关怀这样的一个苦难的自己,这个时候我们的心就会很柔软就像假如说我们的孩子是这样的话,我们肯定就会很温柔的对待他,是不是?

意识到自己的艰难,很温柔的对待自己,在这个时候心就会平静下来,感受到慈悲的清凉,然后绵绵密密的把祝福给到自己就够了。

但你要是逼自己一定疗愈,这又变成了一个任务——那也是一种不慈悲。慈悲就是慈悲本身,我们不要去追求慈悲的结果是什么。不然又变成了一种功利主义,好像为了要达到有用。你会觉得这样活得很累。

所以我们对自己无所求,不逼自己,只是关怀自己,很纯粹的与此刻的自己同在就够了,哪怕身体还是这样都没关系,至少我们很坚定的给了自己关怀。这样我们的心就会静下来,也更有力量去面对生命的苦难。

所以真正的慈悲不是说让世界变好了,我们才算是慈悲修成功。真正的慈悲是不管这个世界怎样的,我们都非常坚定的爱这个世界,这才是真正的慈悲啊。

所以佛陀对提婆达多有没有慈悲?肯定是有的,是吧?即使他还没有被度化,还想杀佛,还堕入了地狱,但是佛依然是慈悲他的。不然的话,佛陀也会觉得自己有内疚感,觉得自己失败了。假如这样,他肯定会活的很累也很苦,那他就不是佛陀。

所以我们要接受这个世界,以它本来的样子来展开关怀。这个就是最好、最真实的慈悲。

今天非常开心,跟大家一起来讨论佛法。我们也创造了一个非常殊胜的氛围,一个美好的夜晚。师父随喜大家精进学法的热情,也看到了你们每个人内心里的光,看到了你们每个人作为一个生命本身的存在。所以也把慈心和祝福发送给你们,愿你们都能够获得安乐,灭去身心的苦痛,不失去自己所拥有的所有的善法,依你们自己的规律和状态安心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最后也把我们今晚的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和无上的佛道:

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全文完)

排版 | 果甚    图片 | 网络部摄影组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扫码关注 西园戒幢律寺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