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如何培养自己的慈悲心 ?——《大念住经》(四 ·1 ·1)
发布日期: 2025-04-12 浏览量: 348 次浏览
《大念住经》开示系列,第四季,之一
摘 要
在任何时候,早上一睁开眼,就会想:愿世界又展开美好的一天,愿一切众生平安,愿他们快乐,包括我自己。看到这一束花,你也感谢它的绽放;看到食物,也感谢它们给自己带来滋养……如果能进入这样的生命状态,很多生命困扰问题都会消失的。
佛法不仅是方法、技术,它实际上也是“生命之道”。从方法上来讲,去觉照、安住,观呼吸、观动作、观感受、观心念,观看到、听到、闻到、尝到、触到、想到的一切,好像也不难,方法也很容易学会。
但如何从“术”的层面,提升到“道”的层面,就必须对方法背后的见地,包括世界观、生命观、方法论有深刻的理解。当有了深刻的理解,才能够从“术”变成“道”,同样的方法,感受和效果就会完全不一样。
每一次止语禅营的晚上,来做佛法方面的讲座,在修行的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很多的教理和思想,也许大家听过,也许之前也阅读过一些书籍,听过其他的讲座,或者之前几次禅营,大家也都听了,但是一次又一次地熏习教理、反复闻法依然是重要的。
我们说要广学多闻。这里的“多闻”不光是指听闻的量比较多,它也包括了“数数听闻”——一次又一次地听闻。在这个过程中,才能够不断地深入吸收法义,不断让它内化到修行、生活中,乃至于生命中。
一年又一年,你会发现不管是修行,还是日常生活中,自己慢慢地对法的理解、禅修实践,包括处理情绪、接人待物各方面,都在发生着非常微细与深刻的变化。渐渐地会感觉到自己的内在越来越通透,过去看不清的,现在就会非常明白地看清楚。以往缺少处理各种问题的工具和方法,现在慢慢地就能够把这些理论、方法在实践中融合在一起。所以它是一个逐渐内化的、整合的过程。
这是在正式开始讲课之前,先给大家做一个提示。
每一次讲座、每一次修行,都要用开启的心态,坐在这里的时候就安心地打开自己。在听讲的过程中,一边放松、一边觉知、一边体会、一边跟上讲的内容去体验。在生活中反思,在修行中慢慢地尝试着去用,这就是最好的方式。
现在,大家可以先调整一下自己身心的状态,感受一下,此时此刻的身心是怎样的?在晚间开示的时间,不要求大家非要双盘、单盘,一动不动。这个时候也不需要去观疼痛,因为听讲座、闻思教理是今晚上的主要内容与任务,可以坐得舒适一些、轻松一些。
此时此刻,感受一下自己的身心状态,如果觉得自己有些紧张与不适感,也可以轻轻地观一下那种紧张与不适感,也可以做几次深呼吸,把压抑的感觉吐出来。轻轻地活动一下身体,与身体对话。帮助自己用一种更轻松、更友好、更舒适的状态来安住。
如果觉得内心有牵挂、动荡,也可以做深呼吸,然后暗示自己“放轻松……放轻松……放下……放下”,轻轻地把牵挂放下。用一种非常轻松的、纯粹的态度全然地活在当下。体验到在此时此刻,坐在禅堂里,周围的空间、法师说话的声音、明亮的灯光,此刻的平安与祥和。
来禅修是很好的自我关怀。告诉自己,我们不是来考试的,没有任何的压力,不需要去取悦任何人,只需要全然地在这个空间里,去做自己、感受身心,此刻在这里同在,一起来探讨佛法。
在开始之前,我还是先看一下大家的问题。
问题一:打坐的时候下巴放松,需要舌抵上颚吗?
界文法师答:
舌头在嘴唇合拢的时候,自然地会贴着上颚的,不用刻意地去顶着它,体验一下嘴巴闭合的时候,舌头自然贴着上颚,那就够了。
问题二:打坐、睡眠随时都有气在流动,偶尔会发生在睡觉中,感觉自己很轻盈,在很静的时候像飞,但不是飞。请问有问题吗?
界文法师答:
这个是没问题的。当我们静下来的时候,身心的变化会被体验到,或轻或重,或者觉得有暖流升到头上来,各种气感运行,这都是正常的。但是不要执着它们,它们只是感受,只是一种现象,自然发生,自然消失。
一定要检查自己的心对它们的态度是什么,自己是怎么处理的。如果你很贪着这个,想让它们来得更多、更强烈,很可能就会带来紧绷与用力感。如果介意它们的出现,对它们有种种猜测,也会让心紧张。所以这个时候放松自己,顺其自然,安住在法门里边,观呼吸还是观呼吸,修慈心依然修慈心就够了。
问题三:虽然练习冥想三年多,但仍然感觉自己慈悲心不够。生活中到底需要如何培养自己的慈悲心?常常会带评判与分别,虽然也能觉察到,也在练习中缓解,但还想知道如何培养平等心。
界文法师答:
慈悲心不够,是当代人的大问题。可能经常会发现,自己的心是对立的、评判的,对世界是封闭的,对人是防御的,甚至于经常看不惯、有恼火。你能够觉察到这一点,其实是非常好的,说明你对心念处与法念处是有觉知。
那如何来开启慈悲心?
在教慈心禅的时候,一直在谈的都是这个话题。一方面,要用系统的方法来深入修习慈心禅。另一方面,在生活中要常常地问自己,我对这个世界的态度是什么?是封闭的,还是带着友善的?当你认可了心中善的部分,你的心就会被开启。
因为这个时代很多的价值观、世界观,种种认知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在当代的公共资讯中,大家谈慈悲的话题是越来越少了,所以我们的心会一再地被封闭住。因为不知不觉中,吸收了很多负面的价值观在里面,不知不觉地被社会的整个氛围所感染,看到网上很多的吐槽,自己也变得烦躁、负能量很大。在这个时候,必须有意识地去启发自己的慈悲。因为爱心人人都有,要坚信自己是有慈悲的,常常地去识别出来。
此时此刻看着禅堂里的大家,看到座位上的法师,可以问自己,我希望在座所有人都幸福吗?我希望大家都能过得好吗?有的时候你的答案是很明确的,我真的希望这个世界越来越好,因为大家都开心了,我也是会受益的。看到每个人都在微笑,每个人都很阳光,我会很开心。如果在座的大家都愁眉苦脸,那我岂不是也很压抑?所以你就会“愿意大家快乐”。体验到这一点,你的心当下就是柔软和开启的。
也可能向自己提问时,心里会咯噔一下,会有点别扭的感觉,或是抗拒慈心的感觉。那就要从各个角度来思维,帮助自己打开爱心:想到每个人都不容易,想到我们在轮回中都曾经是亲人,曾经做过父母、兄弟姐妹、家人,互相给予过关怀和照顾。想到自己从小长到大,需要的是所有人的照顾,没有社会的照顾,没有所有人的支持,我们是无法成长的,无法活下来的。
想到每个人内在的佛性;想到别人快乐,对我自己也有帮助,等等……从各个角度去思维的时候,心一旦打开了,就会感觉到快乐,内心就很安稳。
常常体验到慈心带来的安乐,就会越来越喜欢慈悲这一法,对这一法的信心就会越来越足。这种信心与喜悦,会引发我们的精进,更愿意反复地深修慈悲。
在任何时候,早上一睁开眼,就会想:愿世界又展开美好的一天,愿一切众生平安,愿他们快乐,包括我自己。看到这一束花,你也感谢它的绽放;看到食物,也感谢它们给自己带来滋养……如果能进入这样的生命状态,很多生命困扰问题都会消失的。
问题四:感觉自己有点站不稳,站起、行走、起床感觉晕。
界文法师答:
觉知不稳的感觉,观察不稳的感觉,体验这个感觉是什么。当有不稳感觉的时候,身心是紧绷的,不可能很松。建议在这个时候不着急,先放松,先做深呼吸,先让自己安住。等到身心放松了,会好很多的,再慢慢地走起来。太晕了,就扶着墙走几步,渐渐就找到稳定的感觉了,不用怕。
(未完待续)
录音整理 | 法汇、法军
校对 | 心宏、悟苇
排版 | 智筠
图片 | 网络部摄影组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