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即滤镜 ——《大念住经》解读(四 · 3 · 4)
发布日期: 2025-07-13 浏览量: 83 次浏览
《大念住经》开示系列,第四季,之三
摘 要
每个人最爱的都是自己,对方愿意为你做,必然有他愿意为你做的原因,这个原因不是用一个概念的“爱”字就能回答的。
续前——
还要知道的是,我们都是透过自己的欲望、偏见和愤恨的滤镜来看事物,于是事物也随着这些滤镜而改变。我们是带着自己的有色镜头来看万事万物的,万事万物在我们的心境之下,赋予了属于自己独特的氛围和感受。
最基本的四种扭曲认知就是“常、乐、我、净”。
第一、常
比如一般人们都追求一段爱情的天长地久。但在座的诸位,你们都是心理专家,应该知道心理学上认为是没有天长地久的爱情。心理学教材里说爱情有三个特征:依恋、利他和亲密,但爱情的有效期最多不超过五年,那就是说激情永远都是短暂的。如果我们渴望一份永恒不变的爱情,认为我们的家人、伴侣应该永远爱我们像当年一样,那这就是一个“非理作意”,最后往往会落得很愤怒、很失望、很迷茫。
如果一开始就知道,每一段感情都在变化,每一天都是崭新的,那就会在这段关系里充满正念,能够正念觉察自己与对方互动的过程。
热恋的时候,他当然对你各种呵护。但你们现在不是热恋的关系了,五年的时间过去了,你还在用老眼光去要求他是不现实的。你就必须改变你的策略、行为模式和期待,这样才能够真实地打理好一段关系。否则的话,一直活在错误的投射和幻想中,这段关系无法活得真实,你一定会很痛苦,而对方也会很愤怒。
第二、净
我们认为这个世界是可爱的、美好的,这个就是“净”。但实际上它没有那么可爱、美好,不要理想主义。特别是在爱情里,都认为“我是他最爱的人”,甚至女生还会问男生:“我与你妈掉到水里,你先救谁?”她会很有信心,觉得先生一定会回答“先救你”,如果先生果然这样回答了之后,女生一般就会说:“不行,你不要先救我,你要先救你妈妈。”但是心里是开心的。
但其实佛陀说:每个人最爱的是自己。这才是真相,因为“我执”的原因。当理解到了每个人最爱的是自己的时候,反而会能够打理好一段关系,因为这样你才会看到对方的立场和对方的需求。否则的话,可能不太在意对方怎么想,只在意自己怎么想,那是不行的。
不要觉得“他既然爱我,他应该会为我做一切”——你没有意识到每个人最爱的都是自己,对方愿意为你做,必然有他愿意为你做的原因,这个原因不是用一个概念的“爱”字就能回答的。
了解到爱情也是一种缘起性的现象,它是在不断变化的,反而会建立起健康的关系。通过彼此的尊重、关怀和理解,来打造共处的生活。这就是要破去对“净”的投射,对完美主义的投射,这个世界的前提就是不完美的。
考试总想考第一,但是一个班级里永远只有一个第一名,如果我们认为必须考第一名才是成功,那就意味着每一次只有一个人成功,其他所有人都被标记为“失败”。
但换个角度看,如果这个同学认真复习和答卷,以他自己的努力做到了最好,那对于他自己来说就是成功的,并不是失败。如果每位同学都认真地努力了,那么这个班级里的每个同学都成功了,没有人失败。他们将来用这种态度来生活和待人,一定也能在自己的缘起条件下活出来。
为什么把其他同学都标记为“失败”?那是因为把第一标记为“成功”造成的。但也可能对于考第一的这位同学,这次的考试他并没有考出他认真的状态。对于他本人来说,可能这是“失败”而非“成功”。
不要认为真实有“快乐”这种东西,快乐只是一种感受,它是无常的。如果是欲望带来的快乐,还有副作用,它的本质更是苦。在佛教中,苦不仅仅是“痛苦”的意思,无常、无我、空就是苦的含义。
吃饭的时候,不必去追求美味。过去我们认为美味是好的,但是学了佛法就知道美味和不美味都是苦谛,它都只是无常的现象。这样的话,我们就不会过度地去追求口感。好吃的来了,把它标记为乐受,同时要观照自己是否生起贪著,是不是想抓取?不好吃的味道来了,我们也把它标记为现象,同时观察有没有生嗔。不管是生贪还是生嗔,跳出来看都会觉得也挺累的:这一口来一个味道,你贪一下;那一口来一个味道,你嗔一下,这一顿饭心不停地在波动,那也是不必要的散乱和消耗。
如果能够放松、放下,开启智慧:好吃也是味道,不好吃也是味道,到了喉咙里都灭去了,我们用开放的态度,了了分明的觉知,安住于无贪、无嗔、无痴的健康心境,就会体验到清凉的法喜。吃到感觉身体合适了就停下来,此时,我们的身体也很满意,心很安定,肯定是很好的生命状态。
问答部分:
问题一:今天突然为自己参加此次静修营而开心,觉得这是最好的静修营。
界文法师答:
这也是现象,你不用把它标记为“最好”,因为说不定还有“更好”,其实也来自于你自己心态的打开。要坚信每一个禅修营都是独一无二的体验,不好的禅修营其实也是一种体验,如果善用其心,说不定也会在另一个方面让你有所感悟。有了这种心态,一切的经历都是一种美好。
问题二:打坐时感觉全身发痒,是因为血液不通吗?
界文法师答:
也不一定,我觉得不要轻易下结论,你可以观“痒”,如果说你上座用功的时候它才痒,平时就不痒了,而且你的心越静,痒得越剧烈,那很可能是你的心静下来之后,你的身体的反应,就是“八种触”之一(酸、痒、胀、麻、痛、冷、热、风),内在的东西在释放。如果说这与打坐没关系,座上痒,回去还痒,躺在床上更痒了,那很可能是皮肤出了问题,你要擦点止痒的药膏。
所以要看清因缘关系,不能“非因计因”。不是这个原因,可你认为是这个原因,就治疗不了,处理不了这个问题。
问题三:修行是在贪嗔痴上修,还是遁入空门修?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林。总感觉在滚滚红尘中修会更彻底,你会怎么看呢?
界文法师答:
没有真正的空门。在山林里与在城市里的对境不一样,但是都有对境,都是眼、耳、鼻、舌、身、意的对境,就算你的眼、耳、鼻、舌、身对境是清净的,那还有意根,你的念头也会自己跳出来,一些过去、未来的想法打扰自己。所以,不管是住山、住城市,大家都在“六入”的过程中,我们的生命就是看到、听到、闻到、尝到、触到、想到的过程,从这一点上来讲是没有区别的。
当然,在禅修营里边可能更清静一些,外缘的品质上会比较适合观修;闹市里边冲击我们的力量会比较大。这就像游泳,如果你的水性不够的话,可能会被吞没;如果你的水性足够强,大风大浪更能锻炼自己的本领。这个是要看个人的。
问题四:女居士们在修行方面要注意什么?
界文法师答:
佛陀认为女性的情执比男性更重,所以当年女性要求出家,佛陀是拒绝的,后面阿难请求了几次之后才同意。佛陀还说了一句话:“女性出家会让正法早灭五百年。”阿难听了之后就很痛苦,但是佛陀接着又说了一句话:“如果女性能够降服自己的情执,正法将延续一千年。”
所以女性也有女性的长处。禅修中心里,现在修行的女性更多。很多女性禅者进步也挺快的,不亚于男性,甚至来得更好。但是,如果被情执控制住了,那就完了。就是要注意克服情执。
问题五:“眼耳鼻舌身意”的“意”,与“色受想行识”的“想”,有什么区别?
界文法师答:
这个“想”只是安立概念,但是“眼耳鼻舌身意”的“意”是指我们的第六意识,包括所有的思想与心理活动,全部都归结到意的层面了。
问题六:如何做到遇事不慌、处变不惊?
界文法师答:
把六入随观修好了,你就会做到遇事不慌,处事不惊。
问题七:如何达到与世界融合?
界文法师答:
体证到“无我”,我们就不会觉得处处是二元对立,与世界的关系自然更为融合。
今天晚上的讲座就到这里,特别感谢大家的精进与配合,我们一起度过美好的夜晚。最后,也愿大家在未来的人生旅途上、修行的道路上,越来越多地拥有通透的智慧、充沛的正念、满满的慈悲,还有最大的自由和喜悦!
(全文完)
录音整理 | 慧英、慈元
校对 | 桃子、悟苇
排版 | 智筠
图片 | 网络部摄影组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