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总把脾气留给家人? —— 《大念住经》解读(四 · 4 · 4)
发布日期: 2025-08-09 浏览量: 40 次浏览
《大念住经》开示系列,第四季,之四
摘 要
一般来说,亲人之间是最难的,因为互相之间会投射得更多。
续前——
有一位年轻人,特别关心国家大事,每天都看新闻,特别是一些负面的网络新闻。一段时间之后,他发现自己变得特别的愤怒,一直在起嗔心,每天都在想着负面新闻里面的事情,想着怎么把那些“坏人”干掉。因为他已经皈依了,他就觉得自己有点不对劲,怎么每天都有杀生、折磨别人的邪恶念头?
听了他的困扰,我就告诉他:
其实想法只是想法,它只是飘过你心灵天空的一片云朵,不去执著的话,它也会灭去。但是这种反复出现,让你常常陷在其中的,就要注意了。不处理的话,可能会熏习改变你的人格状态。
首先,不要再看这些内容,因为如果你消化不了它们,不能把它们转化为领悟和智慧,它们就会增长你的嗔心,破坏你的身心健康。要修习身远离,不要再接触这些不良对境。
其次,要在见地上把他们标记为“苦谛”,意识到“坏人”也在苦中。观想轮回中他们也曾经是我们的父母兄弟姐妹亲人,只不过现在他们被认知和烦恼所控制。我们不认同他们的想法与做法,但是在内心里依然是悲悯的,希望他们离苦,回归正道,而不是与他们对抗。
如果还不行那就去多礼佛,忏除自己的嗔心业力、不善思维的业力,与诸佛菩萨的慈悲无碍的精神境界连接。拜佛的过程也是“佛随念”的过程,慢慢地让自己的心宁静下来,放下虚幻的执着和妄念,感受到活在当下、与佛同在的清凉和法喜。
一段时间之后,他整个的身心就恢复了过来,福报和智慧也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所以说,我们要有去除不善企图和念头的意识,还要掌握系统的方法,佛教里面有很多方法能够帮助自己。
第八,发展七觉支。
七觉支,它是在禅修的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七种觉悟元素,那就是: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和舍觉支。
在精进修行的时候,我们会产生出七种心理品质,从正念到择法、精进、喜悦、轻安、定,最后达到舍,完全获得了平常心,无贪、无嗔、无痴。修习了七觉支会强有力地对治所有的烦恼,而且能够令我们的烦恼在未来也不生起。
以上内容就是“有助于遏制烦恼,避免烦恼在未来生起”的八种方法。
大家不能只看看就行了,仅仅听懂、理解语言文字是没用的,必须深入地思考每一种方法,对照自己,看一下这些方法有没有能够帮到自己的地方,看看自己是否能够用得起来。如果这八个部分都能够吸收进去了,我敢保证,你的烦恼一定会减轻,而且未来会越来越少,所以这八种方法是重要的。
问答部分
问题一:如何接纳父母?怎样可以跟父母和解?
界文法师答:
首先不要贴标签“父母”,你先把父母标记为“五蕴”,然后再观察自己与父母之间对“常、乐、我、净”的投射,就比较容易把出离思维、无嗔思维和不害思维修起来。
一般来说,亲人之间是最难的,因为互相之间会投射得更多。对陌生人我们比较容易只是把他看作一个人,看作是一个五蕴现象。但对亲人贴得标签更多:“他是爸爸、她是妈妈、这是我的孩子。”别人家的孩子出现的一些现象,你可能就会觉得也可以,能理解,但自己家的孩子,就会说不行,不接受。投射和执著越多就越难处理,所以我们要多去洞察我们的投射,经常跳出来看人际关系,特别是亲密关系。
问题二:修慈心禅身体感到清凉,但内心偶尔又恐慌,甚至闭眼看到了可怕的影像,佛像流血、阴森,自己脑补恐怖片,是什么原因?
界文法师答:
这个就是我们内在的种子被激活了。在这个时候,首先,你要非常坚定地把它标记为现象;其次,要对自己的五蕴有慈悲心,要有非常坚定的生命关怀,就是很坚定地愿意祝福自己,包括祝福他人。
思维过多的人,一闭眼就开始陷入联想、反思、呵责。此时,要跳出概念的繁衍和对过去、未来的过多思考。信任自己的心,安住在法门上,把头脑里的执著清空,不断暗示自己放松、放下,这样就行了。
初修者在过程中会比较艰难一点,但是没问题,只要方向对了就行。像你修慈心禅,已经感觉到了清凉,这说明你是有进步的,那就要继续修,就能够有突破,超越内心恐惧、阴暗的幻影,对自己、对他人、对一切众生绽放光明和友善。
问题三:可以对失眠、噩梦展开说说吗?总在快睡着时惊醒,然后烦躁失落。
界文法师答:
这也是在翻种子。你会发现五蕴里边不都是美好的,也有很多痛苦、恐惧、悲伤的东西,还有伤害。但是越是这样就越要开启悲悯,那你的慈悲心就会格外的强大。
问题四:爱人是易怒、控制欲很强的人,常因一点分歧争吵。修炼正念以后,争吵少了,但并没有改变他的脾气,还经常骂我“修习正念,都修习傻了”,我该如何更好地与爱人相处?
界文法师答:
我觉得你要洞察所面对的这个“五蕴”,不要给他贴标签,要洞察他所呈现的行为和行为背后的思维模式、情感、需求。有的时候,骂人可能也是他的交流模式,甚至可能是他表达亲密感和需求的方式。
他骂你很傻,修傻了什么的,可能他并没有那么多的愤怒,他里边其实带了点提醒与敲打、调侃,甚至是爱你的表达都有可能。
建议你可以带着幽默感与跳出来看的方式与他互动,千万不要掉到坑里,认同了语言的表面意思,感到受伤或是急着防御,而是视之为一个互动、沟通、表达的机会,那你就会觉得很有意思了。
与这样的五蕴在一起生活,看到他儿童的一面、需求的一面、他爱你的一面;也看到他有阴郁的一面、黑化的一面。同时也要看到你的言行态度对他也是缘起,他会根据你的回应产生不同的反应。这个过程会开发你的探索欲和领悟,最终在这个过程中两个人都有机会成长。
有的时候人和人之间最渴望的就是被理解、被照见。如果你能照见他,他也有了机会照见他自己。但是不要用一种评判、抗拒的态度去贴标签,这样贴了之后对抗性和冲突会更强。需要一个安全、宽松和友善的人际空间来承纳和转化。
问题五:发送慈心时,想到曾伤害过自己的人,内心是抗拒的。是因为慈心不够吗?如何破解?
界文法师答:
这是因为你对自己的爱心还不够,你的创伤还没疗愈。如果你已经从创伤中康复了,再看这件事情的时候,你甚至会感恩他,因为他对你的伤害,使你变得更坚强了、更深刻了,甚至于你在某些方面更强大了。
但是你的伤没有疗愈之前,就不能够原谅他,因为痛苦的原因,还看不到事情的另外一面。所以对自己修慈心是格外重要。
一期一会,每一期禅修营都是独一无二的。
我们的生命活在每一个当下。不仅坐在禅堂里是修行,也要相信出门了之后,踏上归途也是修行。回家陪伴你们的家人,与你们的同修、同事们合作都是修行,都会带来感悟,带给我们很多的生命体验与成长。结果不重要,过程是最重要的。
随着年龄的老去,总有一天,包括我们的身体也会扔掉。哪怕你得到再多的成就,都只是概念,不要太当真。可以拥有这些成就,但是也别对这些成就太当真。禅修过程中的法喜和感悟,我们生起的种种善法,内心里种下了光明的种子,这才是最根本的。
当我们在生命的最后刹那,就不会觉得离开这个世界时有遗憾,你会觉得很开心,这一生没有白来,没有白活。我觉得这样就够了,那未来肯定也会更好,可以开启越来越光明的未来。
也感谢大家的精进和坚持,你们在这个场域中绽放出来的能量。这一期一会,也不仅是师父在给大家说法,也是你们的闻法成就了师父的说法,这也是缘起的过程。我讲的内容与今天的备课内容是不一样的,那是因为你们在座的诸位的存在也改变了讲课的方式与内容,如果你觉得有收获,肯定也有你的一部分。大家也随喜我们自己,也要相信缘起。
最后,把这几天修行和闻法的所有善根,回向给我们自己,增长我们的福德,开发我们的智慧,增长我们自利利他的能力,开启我们的觉性。也回向给与我们有缘的一切众生,回向给法界中的一切生命、一切存在,愿此善根也能成为他们离苦得乐的因缘。愿这个世界更美好,愿一切有情都能获得究竟的安乐。
(全文完)
录音整理 | 道问、慈正
校对 | 桃子、悟苇
排版 | 智筠
图片 | 网络部摄影组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