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is_home()){ //这里描述在前******* $description = "西园寺和研究所发布相关新闻法讯的官方平台"; $keywords = "西园寺,佛教,佛学院,法讯,心理咨询"; } elseif (is_category()){ $keywords = single_cat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category_description(); } elseif (is_tag()){ $keywords = single_tag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tag_description(); } $keywords = trim(strip_tags($keywords)); $description = trim(strip_tags($description)); ?>

位置: 首页 > 三风建设 > 戒幢春秋 > 禅韵 | 离离暑云散 袅袅凉风起

禅韵 | 离离暑云散 袅袅凉风起

发布日期: 2025-08-27 浏览量: 38 次浏览

元人吴澄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处暑,七月中。处,止也,暑期至此而止矣。”一个“止”字,不似命令,倒像自然汇成的溪流——盛夏的灼热脚步,悄然悬停。人间,翻过新页。

“气收禾黍熟,风静草虫吟。”(元稹《处暑七月中》)

暑气渐消,西园寺的晨钟暮鼓声中,结夏安居已行至尾声。僧侣们仍在寺院静修,眉宇间凝着静思的微痕,是思辨的印迹。盂兰盆节渐近,解夏之日,也是检视三月修行精进之果之日。

“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苏泂《长江二首》)。

日光虽依然灼灼,风中却已悄然掺入一丝不易察觉的凉意,风,轻步走过,轻轻卷走了些许积尘,也拂开心头郁结。“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撕下“处暑”那一页日历,纸页微响,“沙沙”,指尖触到的是风,渗出的凉意——那凉意如同薄雾弥漫开来,渗入皮肤,竟不经意地抚慰了心。

午斋时分,僧人们端坐如松,碗中素食清简。窗外,却正上演一场无声的盛宴:梨树垂着沉甸甸的果实;枣子藏于枝叶间,天庭饱满;石榴则裂开着,如同弥勒佛的笑口与大肚,容天容地容自己,一如藏着世间自洽的秘方。万物以丰饶献礼,天地铺展着一场盛大的供养。忽而“啪嗒”一声轻响,一根细枣枝,竟,禁不住累累果实之重,猝然断落尘埃。微微一惊,继而了然:原来这圆满的丰登图卷里,早已默默埋下了凋零的伏笔。

独坐西园茶室檐下,院外秋水悄涨,澄澈如镜,映出天上流云的行走。而,雁过无影,水过无痕。秋风自林间深处而来,携几缕微凉,又卷落几片叶,似提前捎来季节的讯息。倏然几滴秋雨叩打石榴,声声清脆,敲击黄昏的静谧。凝神谛听,雨声如密语,在耳畔低诉——那是万物流转中,微细又深沉的回响。

世人纷纷出游迎秋,石径人影如织。只是秋老虎并未退场——那暑气虽如强弩之末,却仍不时反扑,在午后固执地蒸腾起阵阵燥热。然而,炉上茶水微沸,茶烟袅袅而起,心神却如磐石般寂然不动:秋老虎,不过是末伏最后呈上的画卷,心内那份清凉境界,早已在安然不动中筑成。

静坐之间,清风徐来,轻拂衣角。“池上秋又来,荷花半成子。”(白居易《早秋曲江感怀》),心如那水涨的秋池,映照着天光云影,也映着草木人间——原来人间诸般丰饶凋零,不过都是这水面上的幻光浮影,聚散随缘,来去有时。

炉上茶烟未散,心内清凉已生。秋老虎纵再凶狂,亦不过一页终将翻过的日历。静观处暑,心湖无波:原来止住的,并非季节流转的车轮,而是妄念的奔马。

当心中有了止水之静,那暑气便终究止步于檐下,再无力侵扰这方寸清凉了。


文稿 / 心影

编辑 / 心影

摄影 / 言雪亚 陆丽君 陶子

视频 剪辑 / 蔡杰

排版 / 陶子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扫码关注 西园戒幢律寺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