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中英 提要: 禅宗公案,究竟是逻辑,还是诡辩?吾人至少可以提出三点禅之诡辩论的事实。难怪强调概念清晰,逻辑一致,暨语意上求其有意义的现代哲学家,会把“禅”神秘化;也难怪以某种理论来诠释宗教经验暨…
吴汝钓 提要 本文主要研究印度早期中观学的四句及其否定的意义与作用。作者以为,四句是辩证的性格,被视为到真理的途径,或有关真理的体认,它有两方面的作用:教育众生的作用与区分不同层面真理的作用。就…
我对“修改戒律”的一些看法 惠谦法师 前言 在古今生活方式悬殊,及中印文化不同的情况下,常令人怀疑二千多年前释迦牟尼佛所制订的戒律,是否缺乏时代性及地缘性,而被提出应该加以修改,或是…
吕有祥 提要: 佛教中包含著丰富的辩证思维内容。佛教的无常观中阐发了万物人生生灭变化的普遍性、客观必然性和外在常态与内在变化的连结。佛教的因缘说中表达了因果关系的诸种形态及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和普…
涂香满怀乐 法界法师 前言 戒律是基本的道德规范,随著时代的发展,面对戒法有了不同的诠释与看法,而法义不彰,律典散失久矣。毗尼是因缘所生法,有其适应之局限与分派,故各部律、各家论述以阐佛…
胡晓光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是一种语言生命存在。语言文字都是符号,而人区别于动物就在于有符号思维。人世间的一切文明文化都是以语言文字符号为载体,可以说没有符号就没有人类。由于语言文字符号对于人类…
戒律与佛教未来 宗麟法师 壹、绪 论 世尊自证涅槃后悲心示教,随机为说诸饶益法义,策励佛弟子契入法性、同证涅槃,并咐嘱僧伽(指出家弟子,以下例同)住持正法令久存世间。而世尊入灭后,更突显了僧伽责无旁贷的“…
马克马斯特大学名誉教授 冉云华 提要 为道与为学是宗教研究中的大问题之一,意见颇不一致:有的认为学术可以帮助宗教修习;有的则视为学只是白费功夫,有碍修行的实际进展。佛教传统对此一问题的看法…
张曼涛 一、中国佛教与印度佛教之差异 中国佛教传自印度,就一般情形说,应该是属于印度形态的,但在实际上,今天我们已经很清楚知道,中国佛教与印度佛教有著很大的差异,它们的差异不仅是在制度上…
戒律与人间净土的建立 圣严法师 提要 戒律是为了净化人类的身心而设,是为了净化人间的社会而设。是以人间的善良风俗人情及合理的国家规章法令,为佛陀制戒的参考基础,加以佛法的正知正见作引导,便成…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
Copyright © 2018-2024 苏州西园戒幢律寺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苏(2022)050006
你想要搜索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