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指头陀咏西园六首

西园戒幢寺广慧长老与其高足三根和尚前后住持,百废俱新,制伽陀四首赠之

其一
姑苏城外寺,名胜擅西园。
贝叶书盈箧,梅花香满村。
忘机鱼自乐,听梵鸟无喧。
物我俱平等,风幡不必论。

其二
珠尘纷满眼,定慧密持身。
妙法莲华净,牟尼宝殿新。
狮林遥在望,虎阜近为邻。
殊胜吉祥地,凭师转智轮。

其三
地接五湖天,烟波兴渺然。
鼋黿时出没,欧鹭影连翩。
山碧云逾淡,江清月更圆。
无情长说法,了不落言诠。

其四
老未山中卧,频从海上归。
马鸣犹托钵,龙树已传衣。
梵行修何苦,檀越愿不违。
人天共欢喜,花雨日霏霏。

西园放生池观鱼二首

其一
西园戒幢寺,池上偶闲行。
颇觉群鱼乐,同游一水清。
临渊我无羡,洗钵尔休惊。
他日成龙去,毋忘此放生。

其二
春风梅柳自成村,潭影闲云对笑言。
到此忽生濠濮想,人鱼同乐是西园。

八指头陀寄禅和尚

  转自:http://b.heshang.net/Article/foshuku/fojiaoren/200504/9562.html

  在逊清末年,以诗名世,号称“诗僧”者,是八指头陀寄禅和尚。
寄禅俗姓黄,名读山,字福馀,湖南湘潭人,生于清咸丰元年(1851年),父名宜杏,母亲胡氏,世代业农。他自幼即摒弃腥膻,随母拜月,喜母亲为他讲述仙佛的故事,他7岁丧母,11岁丧父,这时他在私塾就学,读《论语》,以家贫废学,为田家牧牛,仍携书自课。


同治7年,年18岁,在郊野牧牛时,见篱间白桃花为风雨摧落,感而大哭,遂投湘阴法华寺出家,由东林法师为之披剃,法名敬安,字寄禅。是年冬,到南岳祝圣寺,礼贤楷律师受具足戒。听说岐山恒志禅师道行高深,冒雪往参,究明心宗。后来赴浙江宁波阿育王寺礼佛舍利,于佛舍利前剜臂肉如钱大者数块,注油于中燃之供佛,复然去左手两指供佛,因自号八指头陀。
他本不会做诗,在岐山恒志禅师座下时,维那精一于禅课之余,好作诗自炫。他尚责备精一不究本分,好鹜杂学。后来在宁波时,某年他回家看娘舅,过巴陵,登岳阳楼,友辈分韵赋诗,他澄神趺坐,下视湖光,一碧万顷,忽得“洞庭波送一僧来”句,遂豁然神悟。归而述于宿儒郭菊孙先生,郭授以《唐诗三百首》,寄禅潜研默咏,遂以诗名于世。或有人问他唐诗与宋诗的分别,他说:“唐人诗纯,宋人诗驳;唐人诗活,宋人诗滞;唐诗自在,宋诗费力;唐诗缜密,宋诗疏漏;唐诗铿锵,宋诗散漫;唐诗如贵介公子,举止风流;宋诗如三家村乍富人,盛服迎宾,辞容鄙俗……”也不无见地。


光绪十年(1884年),寄禅34岁,返回湘中,主持衡阳上封寺。上封寺是南狱大刹,山后有寺田数千亩,以宗风衰绝,山田多为佃农侵占。寄禅讼之当道,后来由湖南抚清卿中断,始获次第归复。以后他历主衡阳大善寺、宁乡沩山寺、长沙神鼎上林寺。沩山寺是唐代灵佑禅师开山兴建,最盛时有寺宇千余间,僧众千余人。到了清季宗风隳败,赖寄禅卓锡三年,宗风重振。
光绪1902年,他辞去上林寺主持,应请接主宁波天童寺。在他的擘画下,撰贤任能,百废俱兴,夏讲冬禅,靡有虚岁,经过数年经营,终于使天童寺成为海内著名大刹。
光绪1908年,宁波成立僧教育会,寄禅被推举为会长。1912年,中华佛教总会成立于上海,他又被诸山长老推举为第一任会长。在此期间,他亲赴南京,谒见临大总统孙中山先生,吁请保护寺产。
后来湖南安庆发生攘夺寺产销毁佛像事件,当地僧侣联名具状内务部,请求回复,而民政司长抗不行文。寄禅应湘僧之请,约请各省僧界代表,赴北京请愿。寄禅于10月中旬首途,11月1日抵北京,寓宣武门外法源寺。旋与法源寺方丈道皆法师赴内务部陈情,该民政司长态度蛮横,争办有顷,未获结果,乃愤而返回法源寺。甫下车,即胸部作痛,身体不适。亟就榻休息,侍者亦各归寝。明日昧爽往视,已作吉祥卧示寂矣!时为1912年11月2日,世寿62。


他遗留的著作,有《语录》四卷、《文集》二卷、《嚼梅诗》一卷,及《诗集》十卷。他的诗集,日僧为之编入续藏,八指头陀的诗名,遂远播海外。
他的诗,都是脱尽人间烟火之作,间于诗前有“引话”,尤为秀绝。如《金陵杂诗十二首》,前有引话云:
壬子夏五月,访白道人于乌龙潭上,坐读良久,觉六朝无限兴亡事迹,都在石城杨柳烟幕中,江山如故,白头老衲,重见故人,回忆曩昔,都如梦痕,欲哭欲笑,云何云何!


诗人陈伯弢,尝有诗赠寄禅云:
汝本为僧者,胡然入我门?
新诗能炼煅,奇骨自腾骞。
此去寻方广,由来悟道根。
潇湘秋水阔,山龛佛火温。
人间不可住,此别欲无言。
寄禅主持天童寺时,曾自筑冷香塔,铭云:
佛法本无量,吾生讵有涯。
诗心一明月,埋骨万树花。
丹嶂栖灵窟,青山遇客家。
未来留此塔,长与伴烟霞。

一笔一划一片心

《华严经》在元代时,僧人善继用血书写成,名垂后世。在当代亦出现一位老居士,用硬笔书法全文抄写《大方广佛华严经》,也是以唐实叉难陀的译本为底本,共80卷、39品,写成后共为12册,线装,以红线作界,每半页14行,每行20字,共1288页,每册高26.2公分,宽18.3公分,从1994年8月23日开始动笔,至1998年元月14日完成,共为三年又五个月。秦老从64岁写到68岁,末题:“居士孔月娥敬献,薛士葵老师校对,荆溪秦快仁敬抄,时年六十又八。”秦快仁是当代著名书法家,世界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世界禅佛书画家协会常务理事、苏州市硬笔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全部写经六十多万字,一笔一划,一丝不苟,其心之诚、其意之殷、其志之坚,跃然纸上。
硬笔书法是我国书法艺术中的一朵奇葩,既保留有汉字撇、捺的基本特征,又有其独特的挺拔、刚毅之气。曾有前贤认为硬笔书法是我国书法之母。现在我们用钢笔,但仍不能等同于硬笔书法。秦老一片诚心,与老伴孔月娥同发无上心,以此写经奉献寺院。秦老的硬笔书法秀丽挺拔,实为书法艺术之佳品。
品石刻与写经从时限来说,虽非文物,但均为珍,有保藏价值,故特志之。

石刻罗汉气象新

  西园寺的五百罗汉闻名遐,1985年著名金石篆刻家张寒月居士(字莲光,号兆麐,别署寒月斋主)在八十高龄之际,以罗汉堂的五百罗汉为原型,重又刻成五百罗汉像,采用灵岩山产的砚台石为原材料,此石质地较软、细腻,色黑,一尊罗汉一方石,每方石宽9公分、长15公分、厚1.5公分,无边框,阴刻,左上角为罗汉名。五百罗汉由陆志明绘图,陆志明是中国书画研究会会员,苏州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个人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
全套共504方石,除五百罗汉外,有赵朴初的题字一方:“西园寺石刻五百罗汉像。苏州西园寺珍藏”。有潘景郑的题词一方:“五百新庄严,现精意入神。留墨痕,经营护法酬宏愿。调寄梧桐影。寒月先生属题。乙丑(1985)夏七九岁潘景郑。”还有两方是西园寺明开方丈为此作的《序》:“张寒月居士石刻西园寺五百罗汉象序:我寺鎏金罗汉像塑於清光绪年间,海内维护完整、藉以救度众生者也。居士篆刻名家,早岁皈依印光、谛闲两法师,及释诚笃,虔信不减沙门,悟上契无生、下教十善,持修弥坚。今居士八十高龄,犹为佛门作一巨事,乃发愿石刻五百罗汉,日刻一石,於甲子、乙丑间,大功告成。其为中外佛门之盛事,非唯艺术之珍瑰而已!是为序。乙丑五月苏州西园寺释明开识于法云堂。”
诚如明开方丈所说,张老功底深厚,刀笔圆熟遒劲,其融通圆悟、秀拔深邃之神,刚柔相济、得心应手之态,把五百罗汉形象惟妙惟肖地再现出来,不但是具有较高价值的艺术品,又是弘法的一大功德,使五百罗汉形象得以广为传播。每方石印成拓片,即可随身携带,可谓功德无量。现已由西园寺妥善保藏,并拓裱成册,作为贵宾礼品。

日本铜钟传友情

20世纪70年代以来,寒山寺的新年钟声不但叩动着广大中国人民的心弦,也牵系着日本友人的情谊,寺内的那口日本仿唐奶子钟是中日友好的象征。而西园寺的一口仿唐奶子钟,知道的人恐怕不多,它悬挂在大雄宝殿的东北角,即文殊菩萨塑像旁。
这口铜钟口径70公分、高110公分、纽高20公分,平口,钟上有四面奶子,每面5 排,每排4 奶子。钟面以条格分成四部份:
(一)铸字:时宝历四年甲戌夏四月十五日/山城国爱宕郡三条绳手/西愿寺九世/增莲社长誉/冶工/洛阳三条住/国松庄兵卫 重久。
(二)铸字:南无阿弥陀佛/ 铸图:一佛二菩萨,乘云驾雾,此即西方三圣。
(三)(四)铸字:南海普陀山紫竹林分院/住持比丘广慧领募/光绪甲申/在这两面另外铸有江苏、广州、嘉兴等信士名。
钟内阴刻发愿文:“伏愿此钟音,普遍满法界,六道群类觉,生死长夜眠。尊像放光明,照益冥界众,脱三途诸苦,到安养灵刹”。
“重望: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业事成办,决定往生”。
“愿主名阿慈航,回向……”下面是信士之名,其中有“大井氏”、“丸屋利右卫门同久未/大河屋平兵卫同雪/静岳宗闲静”,可见是日方信士。
此钟记载了中日佛教信徒的友好情谊,钟上同时出现中日两国的不同纪年:宝历四年是日本年号,为公元1754年。光绪甲申是清朝年号,为公元1884年。宝历四年比寒山寺明治三十八年(1905)的日本奶子钟早151年,就是光绪甲申也早21年。
中日两国的信士之名同在一钟铸刻,真可谓友谊长存。据说此钟是广慧老和尚从紫竹林带到西园寺来的,可见用心良苦。

千拼成器巧工艺

西园寺的接待室里,中间摆放着一张长桌,是由黄花梨木千拼的台子。
梨木素以质地坚硬、纹理细腻美观而著称,而黄花梨木更是进口木料。据说在清康熙时已禁止进口,此千拼台是明末清初之物,此时苏州盛行硬木家具,特别讲究家具的材质,以显示主人的身份和气派。例如网师园的主人就有一件黄花梨夹头榫的小书桌,反映了家具用材的名贵。
西园寺的千拼台在尺寸上较大,台面长3.4米、宽0.91米、高0.9米;台面厚度为8.2公分,四脚,每脚10.5公分×8.5公分。可供多用:读书写字、抚琴作画,乃至浅吟低酌,均可在此进行。
此千拼台在制作工艺上更是高出一筹,中间为重硬木,外面表层从台面到四脚,均用厚0.4公分的黄花梨木小片拼贴而成,通过不规则的几何图形拼接成浑然一体的器物,避免了一体化桌面的单调、平滞之感。梨木片最小的如豆粒大小,最大的有四五公分角长,图案千变万化。俯身细看时,不由人惊叹巧夺天工,此千拼台反映出中国传统的审美情趣。
千拼台既是一种家具,又是一种工艺品;既是历史文物,又是艺术欣赏的佳作。

左上:清代仿唐铜钟
左下:石刻五百罗汉拓本

右上:明代黄花梨木千拼台
右中:
千拼台局部
右下:硬笔手书《华严经》

楹联颂赞书法幢


明开法师颂

一识明公,正知正见,
律已以严,与人为善。
年少出家,诸方参学,
阅藏习禅,转迷为觉。
弘法利生,清化五浊,
西园选贤,僧中拔擢。
住持戒幢,克勤克俭,
既任会长,不骄不谄。
大跃进时,抢救文物,
文革期间,护经护佛。
五百罗汉,未遭损失,
佛教史中,可书一笔。

  本篇为茗山法师悼念明开大和尚圆寂(1994)泼墨题书之作。
茗山法师,当代高僧。现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江苏省佛教协会会长、镇江焦山定慧寺住持。与明开法师同道相知。其书法知名海内外。于2001年5月圆寂。


德长年高闻道安详西去
功成身退还希乘愿再来

——茗山法师题书——


机薪既尽应火潜辉
道高德重乘愿再来

——明暘法师题书——

  明暘法师,当代高僧。前龙华寺、圆明讲堂住持,现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上海佛教协会会长。


愿力在中兴数十载经营古刹重光名振江淮人共仰
黄花开晚节顷刻间香杳西园示寂讣传吴越众同悲

——真禅法师题书——

  真禅法师,曾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上海玉佛寺、静安寺住持。1995年示寂。


一定有先知即将宝座传贤而后安然归去
独思在耳言殷切关心禅刹真感痛失良师

——慈舟法师题书——

  慈舟法师,江苏省佛教协会副会长、镇江市佛教协会会长、镇江金山江天禅寺、句容宝华山隆昌寺住持。

——以上皆选自明开法师圆寂时各方致哀挽联、颂赞——


西园寺庄严光辉法界
大道场兴盛普度众生

——明暘法师题书——


修安乐行安众守园迎旅客
说上乘法上求下化利群生

——茗山法师题书——


安忍乐修通觉岸
上求下化证菩提

——真禅法师题书——


无量寿明开大德荣退西园方丈忆三十八年无能尽说其功绩
有福慧安上法师登狮子宝座应五湖四海请有愿广结伊佛缘

——性空法师题书——

  性空法师,江苏省、苏州市佛教协会副会长,苏州寒山寺住持。


安有如来法可说
上乘狮子吼之音

——慈舟法师题书——

——以上选自安上法师陞座时各方致庆贺联——

十一
普度众生登法座
仁行善事作慈航

——茗山法师题书——

十二
普利姑苏名扬中外
仁登法座声振遐迩

——仁德法师题书——

  仁德法师,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安徽省佛教协会会长、九华山祗园寺住持。

十三
普令众生得法喜
仁如满月显高山

——传印法师题书——

  传印法师,中国佛学院副院长、北京佛教协会会长、庐山东林寺住持。

十四
普度十方广传教法
仁施四海座展祖风

——慈舟法师题书——

十五
明老法眼安上慧眼培养三风僧才领众焚修一片丹心爱国报祖
天逢时缘人逢佛缘谨守六字方针精研戒学五大建设启后承前

——性空法师题书——

十六
普树戒幢荷担如来家业说法利人天
仁为善性恢弘孔孟宗风修身明孝悌

——妙生法师题书——

  妙生法师,江苏省佛教协会常务理事、苏州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常熟市佛教协会会长、常熟市兴福寺、藏海寺住持。

十七
半空闲云剪补衲
一庭明月留谈经

——xc法师题书——

  xc法师,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福建省佛教协会会长、福建省佛学院院长、莆田广化寺住持。

十八
今又巡行佛道场,金银铭记道增光
藏经亿册倾世界,博古传今维戒幢

——柳倩题书——

  柳倩当代著名诗人、学者、书画家,中国诗书画研究会会长。戊寅(1998年金秋作诗题书,时年八十八。

十九
继承传统
适应当代
开拓未来

——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游骧题书——

二十
陞方丈座
演不二门
普被群机
仁智有成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吴立民居士题书——

二十一
续佛慧命
法炬长明

——中国著名戏曲作家吴祖光题书——

二十二
圆满法界月
清凉功德池

——国家一级书法家李树琪居士题书——

  李树琪先生是当今国内外著名书法家及勾白大师。

——以上选自普仁法师陞座方丈时各方致庆楹联、颂赞——

诗词雅韵遍琳宫

古老的寺院,往往是珠玉满眼的文苑。在被誉为吴门首刹的这方净土上,留下的名人诗词、楹联墨宝难以尽计。高僧大德寄意抒怀,若法雨之度群有;文人雅士吟咏歌唱,如甘露之育春苗。僧俗佳作,从不同角度展现了西园戒幢律寺的独有风貌。

时寓东园晚过西园作
徐 崧
西园跬步近,日晚偶过从。
不料清歌地,还瞻古佛容。
露光千树月,风度一声钟。
惆怅依人世,纷纷总向空。

  徐崧,字松之,号曜庵居士,吴江人。生当明末清初,素负诗名,尝与当时众多名家及诗僧交游唱和。一生好游山水名胜,实地踏勘,详考古今,与其友张大纯同著《百城烟水》。
  东园,即今之留园,与西园咫尺之隔,故曰“跬(kui)步”。

同友人从枫江过西园赠诚敬禅师
徐 崧
杯酒留欢兴尚赊,吟诗种菊几人家?
槛前流水随山绿,树杪征帆带日斜。
忽听钟声来古寺,徐看杖影度三车。
西林惠远家风别,不与同流斗丽华。

  诚敬禅师,即诚敬月公,戒幢律寺当山第三代住持。
  “徐看”句,意谓看见和尚正在为佛事而忙碌。杖,又名声杖、鸣杖,僧人所持,度化时用以警示之物。三车,《法华经譬喻品》以羊车、鹿车、牛车喻佛教中声闻、缘觉、菩萨三乘。此处泛指佛教法义。

报国访诚敬和尚
徐 崧
西园曾几过,报国复重逢。
地瘠支新岁,年衰变旧容。
鸟名三会录,叶落一声钟。
丈室清风起,深居似翠峰。

  报国,指报国寺,始建于南宋咸淳年间,旧址在今苏州市内文庙西侧。三会,指弥勒化众三度之法会。《法华义疏》曰:“弥勒有三会者,度释迦余残三根众生也。”

十月朔日同李研斋太史及梅杓司毛荩臣诸君再过西园口占
徐 崧
相将令节拼终日,乘兴西园一度游。
莫道女郎无解事,也从门外泊兰舟。

初夏幽居
释超粹
静听松涛起,悠然青翠中。
喜看新燕语,忍听落花风。
雨过岩房冷,云开曲径空。
闲来无一事,客至始相通。

  此诗载《百城烟水》。释超粹,即天资粹和尚,为诚敬月公法嗣,当山第四代。住持戒幢律寺以来,扩张寺院规模,大阐宗风,僧众响从,盛极一时。

示请监院
释超粹
戒幢门户力撑扶,为众殷勤德莫孤。
五载亲依端的处,家风振起是功夫。

此诗和下四首均摘自《天资粹禅师语录》。

普请示众
释超粹
普仰三度忽然鸣,须把芒鞋捎紧行,
直得一肩担取去,有时放下觉身轻。

普请,禅林集众作务叫“普请”。

山居
释超粹
万竹林中一个僧,超然任运自腾腾。
目前有法应须舍,物外无心复见征。
客路半生知坎坷,人情一世识崚嶒。
寥寥大道谁同践,日向孤峰倚瘦藤。

幽居
释超粹
独坐长松下,清闻流水音。
稀星千点玉,明月一轮心。
夜鸟宿池柳,凉风动客吟。
更深人欲睡,薄雾锁重林。

《幽居四首》,此录其一。

答嘉名居士三休话
释超粹
得休休处且休休,泯智灰心没可求。
自古圣贤无所得,圆明洞彻一毫头。
枯坐蒲团万事休,从教放下绝驰求。
年来幸赖维摩力,直使魔军不出头。
空门未入早知休,了了心王不外求。
万圣千贤从此出,潜通消息笔尖头。

  维摩,即维摩诘,为维摩罗诘的简称,相传为金粟如来的化身,自妙喜国化生于此世上,以居士身分辅助释迦教化众生。诗中“维摩力”泛指佛菩萨之愿力。

咏西园(其一)
张紫峰
不到西园廿载强,应真犹是气昂昂。
名贤五百芳邻接,第一姑苏选佛场。
木质金章丈六身,慈威丰瘦各存神。
捻珠托钵拈花笑,抱膝摩肩体态新。

咏西园(其二)
张紫峰
香火前生应有媒,西园一角我重来。
苑中绿水看鱼跃,月照潭心笑口开。
南朝四百八琳宇,多少楼台付劫灰。
楚水吴山真福地,戒幢律寺久徘徊。

  张紫峰,清代名士,《古吴揽胜集》有其咏西园诗九首,今录其二。有前言曰:“西园在留园西,明冏卿旧业。园为戒幢寺放生池,有是园而人之游寺者,遂不曰游戒幢寺,而曰游西园矣。有五百罗汉,木质金章,大逾恒人,丰瘦慈威,笑乐悲愁,屈膝箕踞,托钵拈珠,体态各异。寺宇庄严辉煌,为苏州最大丛林。”

暮春西园晚眺
殳丹生
阊阖门西去,祗园芳树稠。
钟声出高阁,山色到平丘。
旧隐南邻接,重来白发愁。
可堪念闺阁,深夜独登楼。

  殳(shu)丹生,清代人。此诗载《百城烟水》。
祗园:祗树给孤独园的简称,此园在古印度舍卫国,佛陀常在此讲经说法。诗中借指佛教丛林。

暮春西园晚眺
吴士缙
东墅花光尽,西园树色深。
落霞明远翠,斜照破轻阴。
坐久生诗思,吟余听梵音。
春残犹足乐,尚可访幽寻。

此诗载《百城烟水》。

无题
江接芹
春残花事少,碧叶覆园深。
鸟语欣初霁,人情爱梵音。
疏钟流古渡,空翠接遥岑。
坐久浑忘返,幽香袭我襟。

《百城烟水》载录此诗,有诗无题。

吴歈百绝
蔡铁翁
城外西园城内观,趁闲趁闹尽嬉顽。
可怜佛宇仙宫好,混却茶炉酒肆间。

  蔡铁翁,清代名士。《清嘉录》“新年”条载此诗。前有文曰:诸丛林各建岁醮,士女游玩琳宫梵宇,或烧香答愿,至城外西园掷馒头放生池,引鼋浮水而食以为乐。妇女暗数罗汉,卜年庚之顺逆。
吴歈(yu),吴歌。

西园观神鼋
佚 名
九曲红桥花影浮,西园池水碧如油。
劝郎且莫投香饵,好看神鼋自在游。

此诗载于清顾禄所撰《桐桥倚棹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