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is_home()){ //这里描述在前******* $description = "西园寺和研究所发布相关新闻法讯的官方平台"; $keywords = "西园寺,佛教,佛学院,法讯,心理咨询"; } elseif (is_category()){ $keywords = single_cat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category_description(); } elseif (is_tag()){ $keywords = single_tag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tag_description(); } $keywords = trim(strip_tags($keywords)); $description = trim(strip_tags($description)); ?>

位置: 首页 > 教理研究 > 人世间杂志 > 《人世间》杂志29期 03-佛法与科学

《人世间》杂志29期 03-佛法与科学

发布日期: 2018-06-14 浏览量: 1,256 次浏览

佛法与科学文

潘宗光

编者按:2017 年6 月15 日至20 日,由加拿大佛教会 湛山精舍发起,中国佛教协会、加拿大佛教会、美国佛教 联合会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加美三国佛教论坛”在加拿大多 伦多举行。中加美三国高僧大德、专家学者、各级政要、 相关社团及护法居士近万人齐聚多伦多,围绕“圆融中道, 持久和平”的论坛主题展开讨论。香港理工大学荣休校长 潘宗光教授出席论坛并提交了《佛法与科学》的主题论文。 潘宗光教授是自然科学家,他在论文中简单介绍了科学世 界和佛法相遇时产生的奇妙结论。当相对论、量子力学、 弦论、生物中心主义与佛教的空、无常、无我、一切唯心 造等理论相碰撞时,以下选编自潘宗光教授论文的内容, 或许能帮我们找到答案。

在一般人看来,科学与宗教是不兼容的,很多人认为佛教是迷信, 是不科学的,因此曾经有很多人问过潘宗光教授:作为理工大学校长, 又是理学博士,是名副其实的自然科学家,您是怎样看待佛教的呢?

殊途同归:数学上的“零”与佛家的“空”

佛教和科学是两个不同的范畴。在我看来,他们都是对因果的探索, 不谋而合,殊途同归,并不互相矛盾,甚至有异曲同工之妙。

佛教的教主释迦牟尼佛并不是创造一切及主宰一切的神。他只是人, 但透过修行得到觉悟,觉察宇宙的本体,以及它所衍生的自然规律。佛 陀明白,人就是因为违背自然规律行事而产生烦恼。比如说,空气污染 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大自然里,空气是自然调节的,人吸入氧气,排 放二氧化碳;而森林中的树木吸收二氧化碳,排放氧气。可是,人却因 为不停制造大量二氧化碳,同时亦不断砍伐树木森林,导致空气系统失 去平衡。现在人人都谈环保,就是要减少制造碳氧化合物,多种树木, 回归自然。

佛陀非常慈悲,他觉悟后,说法49 年,教导我们明白宇宙的自然规 律及如何修心来回归自然,摆脱烦恼,而最终开悟。我认为他是我们人 间最优秀及最慈悲的老师。

佛陀发现宇宙的本体很奇妙,不可思议,又不能用任何语言或文字 表达出来,要是讲或是写出来都必定有所偏差,佛陀称这个本体为“空”。 我们凡夫不能真正完全了解“空”,就像老子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一样。

数学上的“零”有点像佛家的“空”,表面看来“零”好像什么都 没有,其实它包罗万象,变化多端,说有似无,说无实有。例如:在100 的后面加一个“0”,马上增大,变为1000;把一个数目乘以零,这个数 目便消失得无影无踪;如果以零除一个数目,则又要变为无限大;“零” 又可以对其他数目不作干预,保持中立,任何数目加零或减零,都不会 改变其本身数值。“零”就像“空”一样,富于包容性、可变性。

这个“空”的本体所衍生出来的自然规律,就是世间一切万事万物 及现象都不停地在变,可大可小,可快可慢。在时间上,佛教称一切事物的变化为无常,例如明天会怎样,我们不能肯定,会有意外吗?会有 惊喜吗?这就是无常;而在空间上,一切事物都不会单独存在,而在不 停地变为无我。例如,我们不可能完全认识一个人,有十个人十个人对 他的认识都不会一样,这就是无我。不是说没有我的客观存在,只是说 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我存在。很多时候,由于变化很微小或很慢,我们 根本不容易察觉,所以会认为是实有,是固定不变的。

在时间面前,佛和科学家都看到了真相

佛教强调见到或触摸到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实在的,是不停在变的, 时间及空间也是一样,并没有不变的本质。这与科学有同一看法。人类 一向觉得时间是绝对的,一秒就是一秒,一分就是一分,对所有人来说 时间的流逝是均一无偏差的,然而“时间是绝对的”的观念并不正确。

先用一些简单的例子来说明,晚上看天上光亮的星星,我们会感觉 星星就在头上的某方。其实,星星离我们很遥远,它发出的光可能要经 过十亿年的时间才照射到地球上,等于说我们看到的星星是十亿年前它 在某个位置射出的光芒,那颗星星现在的位置我们不知道,可能已经消失,或者已经转移。因此,我们认为是同一时间存在的东西,可能有很大的 时间差距,只是一般人没有留意到这时差罢了。又例如下雨时打雷伴有 闪电,我们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但其实打雷和闪电是同一时间 发生的,因为光速较打雷的音速快很多,才会令人产生先闪电后打雷的 错觉。

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假如乘坐宇宙飞船作星际旅行,当飞船接 近光速(每秒约30 万公里)飞行,时间的流逝会明显变慢。如果一对同 龄的孪生兄弟,哥哥登上了飞船作长时间太空旅行,而弟弟则留在地球上, 当飞船加速至光速的87% 的速度飞行时,飞船内的时间流逝会减慢一半。 当哥哥完成太空旅行十年后重回地球时,他会比留在地球的弟弟显得更 年轻,因为哥哥在飞船内所度过的十年时间,等同在地球上的弟弟过了 二十年。

时间不是实在的,而是动态的、无常的!若速度愈快,时间便过得 愈慢;反之,若速度愈慢,时间便过得愈快。除了时间流逝的差异外, 飞船及在内里的人(在沿着飞行方向)的长度会缩短,质量会增大,而 两个星球的距离,会因宇宙飞船的速度而缩短,直至减速回到地球时才 恢复正常。

所以,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时间的流动、空间的大小等都会因应速 度而改变,并非固定的、绝对的。这与佛教的无常、无我理论很吻合。 但我们的运动或交通工具的速度,比光速慢很多,所以差异很小,根本 不能用任何仪器测量出来。

爱因斯坦曾经指出,人类认为时间、空间及物质是实在不变的,是 一种错误理解。

时间与空间只是人类意识的工具:

一切唯心造

现在一个非常热门的科学话题是人类意识与宇宙的关系。宇宙不是 独立的客观存在,而是会受到人类意识所影响;没有生命,没有意识, 便没有真实的世界。

这类思维的主要根据是“量子力学”理论。

一切事物均由分子组成,而分子是由极细小的粒子,如电子、夸克 等组成。在20 世纪初中期,量子力学成功地解释了微观世界的一切现 象。但对一般人而言可能难于理解,连量子力学创始人之一的玻尔(Niels Bohr)也说他们自己也没有完全弄懂,但量子力学却能被实验证明,而 亦被应用于很多重要的科技范畴(例如电子科技)。量子力学指出,在 空间里的任何基本粒子,都没有一个固定的状态,它处于一种自由状态, 可以同时存在于各种可能的状况,亦可以同时存在于很多不同的地方; 它可以是占有空间的粒点,亦可以是不占有空间的微小能量波动。在微 观世界里,粒子所呈现的现象是不可思议的,根本无法准确地表达出来。

但一被干扰,例如当粒子被观测(人类意识所引发的动作)时,它 就只会出现某一种确定的状态(例如以某个形态在某个确定的地方出现)。 干扰过后一切又回复自由状态。这有点像佛陀的宇宙观,一切都是不生 不灭,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不可思议。量子力学让我们了解到人类 (观测者)意识的重要性,意识和事实不可随意切割开来,就好像杰出 物理学家霍金(Stephen Hawking)所讲的模型所依实在论(Model– dependent Realism ),事物真相端赖于观测者的意识。

当两粒或以上有密切关系的粒子(如原子内的各电子),无论被分 隔多远或多长时间,它们仍会维持密切关系而互相影响,如果它们都没 有受到干扰,便会各自处于各种可能的自由状态。若其中一粒被观察而 突然出现某一确定的状态,其他有关系的粒子,便会立即调整自己的状 态与之相应,如同它们本身亦被干扰一样。这种关系被称为量子纠缠 (quantum entanglement)。

量子纠缠的应用面非常深远,很多科学家亦在这方面作了深入的研 究。简单来说,如果分开在两地互有纠缠关系的两个物质,无论距离多 远或相隔多久,只要一方接收到一些信息,另一方便立即感受到并做出 相应的确定状态。这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发生,例如一对孪生姐妹,无 论她们相隔多远,她们很多时都能感应到对方的一些突发事情。

目前,很多杰出的科学家,如彭罗斯(Roger Penrose)和哈梅罗 夫(Stuart Hameroff)相信人的大脑有无数互相纠缠的电子。它们本 处于自由状态,由于接触到外面的世界,例如看到、听到或接触到一些外面的事物,有关的脑电子便受到干扰而处于某种确定状态,而这些确 定状态亦随着干扰的变化而转变,其他有纠缠关系的脑电子(例如处理 记忆系统的电子等)亦立即做出相应的确定状态,互相传递信息。这样 便构成人类的意识或念头。这些意识可能储存于脑部的某些地区。当外 界的干扰过后,例如不再看或不再听,这些脑电子又回复原来的自由状态, 意识亦随之减弱或消失;如是者循环不息,意识念头不断地产生和消失。

大脑的电子亦很可能与身体以外,以至宇宙中的很多电子互相纠缠, 因为他们都来自同一根源——宇宙的“大爆炸”。所以脑电子一旦产生意 识,这信息亦立即传递到宇宙各方,完全不受时空限制。

杰出物理学家惠勒(John Wheeler)及林德(Andrei Linde)均 相信人类的意识会影响我们所认识及感受到的现实世界。人类的意识是 参与发展真实世界的重要元素。意识深深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每一个方面, 不断在改写自己的命运及身处的世界。所以,每个人认识的世界都不是 完全一样的,例如每个人对外境的每一件事都没有绝对的标准,就如我 感觉到的深红色与他人的深红色是不会一样的。干细胞权威兰扎(RobertLanza)最近更提出“生物中心主义”(Boicentrism)的理论。他指出, 生命与生物是真实世界的中心,人类的意识是创造宇宙的重要条件,意 识使世界变得有意义,时间与空间只是人类意识的工具。

实验证明,当一个人充满正能量的时候,心率的波动稳定,而脑部 以至体内所有基本频率亦被带动而趋向同步,能量得以加大。反之,在 负面情绪,或心绪不宁的状态下,心率变异便会呈现失衡混乱的情况。

意识是一种能量,它有自己的振动频率。当意识能量强大的时候, 它可以引起宇宙其他事物(能量),尤其是与它有纠缠关系的事物,产 生共鸣。而共同愿望的强烈群体意识,影响更大。

“弦论”(String Theory)认为当很多相关的基本粒子(例如电子、 质子等)依从着一股强大的指挥动力,可以和谐共振,整合为一种更大 的能量。根据爱因斯坦的能量(E)与质量(M)的互变关系(E=MC2, C=光速),这一大能量可以展现为一种物质或现象。

这与佛教所强调的修心——当精神极端专注时,意识可以影响外境 的思维,非常吻合。

自然科学对宇宙的认识非常贴近佛陀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证悟。相对 论、量子力学、弦论、生物中心主义等等,对宇宙万事万物及现象的认识 就跟佛教的空、无常、无我、一切唯心造等理论,在某种程度上非常吻合。

所以说,佛教并不是迷信,佛教是智慧。

 

摘自《生命的回归》

返回29期目录请点击:这里

排版|刘燕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扫码关注 西园戒幢律寺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