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is_home()){ //这里描述在前******* $description = "西园寺和研究所发布相关新闻法讯的官方平台"; $keywords = "西园寺,佛教,佛学院,法讯,心理咨询"; } elseif (is_category()){ $keywords = single_cat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category_description(); } elseif (is_tag()){ $keywords = single_tag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tag_description(); } $keywords = trim(strip_tags($keywords)); $description = trim(strip_tags($description)); ?>

位置: 首页 > 教理研究 > 人世间杂志 > 《人世间》杂志32期-03 皈依三宝 浅析《坛经》中的“无念”思想

《人世间》杂志32期-03 皈依三宝 浅析《坛经》中的“无念”思想

发布日期: 2018-08-05 浏览量: 2,797 次浏览

浅析《坛经》中的“无念”思想
文/ 演吉法师

祖师大德们常讲,修行就是要做到把握 当下。把握当下的什么?自然是当下的起心 动念。“一念觉一念佛,念念觉,念念佛”, “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更是把“念” 推为能否修行成就、解脱证果的关键。六祖 慧能大师在《坛经》中明确提出本门的修行 是以“无念”为宗。无念,不仅仅是以六祖 为代表的南宗禅法的核心思想,更是整个禅 宗乃至本师释迦牟尼教法的核心思想。“无 念行”是我们每个佛弟子修证方法的必然所 依,是引领我们离苦得乐,导向究竟解脱圆 满佛果的直通妙道。

那么,六祖的“无念”之旨究竟有什么 内涵?如何由“无念”之法导向究竟解脱? 又如何将“无念行”落实到自己的日常修行 实践当中?

一、无念之理

人活着,就会有念头存在,正是各种念 头的刹那生住异灭组成了心的相续流转。修 行人最常见的报怨就是念头太多,念头控制 不住。因而,如何把控、取舍“念头”,就 成了修行人最常遇到的难题。一看到无念, 字面上的理解就是没有念头,有人就想尽一 切办法不让念头生起来,更有甚者彻底追求 一念不生的境界。这些现象说明还没真正领 悟“无念”的究竟含义。

首先,看一下六祖对“无念”的诠释。 《坛经》云:

善知识!于诸境上,心不染,曰无念。 于自念上,常离诸境,不于境上生心;若只 百物不思,念尽除却,一念绝即死,别处受 生,是为大错。学道者思之!若不识法意, 自错犹可,更误他人;自迷不见,又谤佛经,所以立无念为宗。

这告诉我们,“无念”绝不是所有的念 头都尽除却,而是要做到六根不去攀缘诸尘 境,不在诸尘境上生起诸如善恶、美丑、好 坏、是非等等分别执著杂染之心。同时指出, 错误地将“无念”理解成没有念头,错误地 追求一念不生,最终不是落入无记空就是顽空之中,终日追求心如死灰,求空求灭,这 样修持下去终将导致念绝身死,白白浪费掉 这期宝贵的暇满人身,错失修行正法解脱的 机会。如果不仅仅是自己错解经义,同时还 误导其他学人,谤佛谤法罪过就大了。所以 六祖规劝学道之人一定要通达法意,自觉自 利后方能化导他人。

其次,为何要立“无念”为宗?《坛经》 云:

善知识!云何立无念为宗?只缘口说见 性,迷人于境上有念,念上便起邪见,一切 尘劳妄想从此而生。自性本无一法可得,若 有所得,妄说祸福,即是尘劳邪见,故此法 门立无念为宗。

我们凡夫众生于无始劫以来的强烈串 习就是面对一切境界便生起迷惑颠倒的执 念,执著于一切虚幻的假相为实有,进而产 生强烈的贪嗔痴爱,造下无量无边的轮回苦 业,如同黑厚的乌云,牢牢地遮盖住本自光 明清净的真如本性。如果了知清净自性本自 具足,并非是驰心向外求有一法可得,所有 如梦幻泡影般的世间上的所得所失,便真实 地执持为祸为福,都是虚妄的尘劳邪见。正 如禅宗祖师所说:“动念即乖。”

第三,详解“无念”。《坛经》云:

善知识!无者,无何事?念者,念何物? 无者,无二相,无诸尘劳之心。念者,念真 如本性。真如即是念之体,念即是真如之用。 真如自性起念,非眼耳鼻舌能念。真如有性, 所以起念。……善知识!真如自性起念,六 根虽有见闻觉知,不染万境,而真性常自在。 故经云:“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为了能让学人更加准确地把握“无念” 思想,六祖又从体和用,根、尘、识三者的 关系,这两个层面进一步开示。真如是本体, 念是真如之用,依体起用,依用显体,体用 非一非异。“无二相”者,是去除任何差别 对立、好坏、对错、是非、好丑、善恶等等 二元对立分别之相,产生了分别取舍即是六 根染六尘,即引发生起诸尘劳之识相。“真 如有性”在六根处而起见闻觉知四种功能, “见性”即是能见之性乃至能知之性。正如 禅师们常讲的:“性在平常日用中。”真如 本性恒常自在,应用于六根即由见闻觉知开 出眼耳鼻舌身意,攀缘外境染六尘而生六识。 于是各种邪迷痴见便起,一切尘劳妄想便生, 形成业力之风,推动六道流转之轮无有停息。 如何截断生死流?便是让真如所起之“念” 不去攀缘外境,心不被外境所转。回光返照 “念”真如本性,把用回归到本体上,即“以 心印心,弥陀念弥陀”。念真如本性的过程 便是体用一如、自净其意的过程,念如风吹 水起波,无念如风停波止,风停波止而水自 会凝然澄净,如此将心恢复本来面目,念佛 成佛。

二、无念之行

念是心性之妙用,无念不是万念尽绝, 而是触境不染。道理明白了,还要具体地落 实到自身的心行上去。我们生活在世间,六 根不可能不接触六尘,接触六尘后六识自然 产生,修行的下手之处就是于六尘中无染无 杂。如《坛经》云:

若见一切法,心不染著,是为无念。用 即遍一切处,亦不著一切处。但净本心,使 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 通用无滞,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无 念行。若百物不思,当令念绝,即是法缚, 即名边见。

六祖听闻《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 其心”开悟,《坛经》也体现了《金刚经》 的般若思想。“若见一切法,心不染著”“来 去自由,通用无滞”即是充分体现了《金刚 经》“应无所住”的思想。在日常的行住坐 卧中见一切法,不著不切法,待人接物中随 缘应事,随缘起用。不起贪求、爱恨、好坏、 对错尘劳之念,即是“无念行”。无杂染之 念便无有束缚,无杂染之念缚缠即得自在, 即是般若三昧、当下解脱。

六祖也对一些人把“无念”错误理解成 “无知无觉”或“什么也不能想”作出了批 评。正如经中六祖对卧轮禅师的偈颂(卧轮 有伎俩,能断百思想。对境心不起,菩提日 日长)所作的回应:“惠能没伎俩,不断百 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六根在 对六境的过程中,念会自然生起,关键是看 生起的什么念。如果念念不著一切法相,不 被烦恼习气杂染,念念清净圆明,无有五阴 浮云盖覆,即得自在般若三昧。

怀让禅师初参六祖时和六祖有一段对 话:

师曰:“还可修证否?”

曰:“修证即不无,污染即不得。”

师曰:“只此不污染,诸佛之所护念。 汝既如是,吾亦如是。”

可见不染污不仅是众生转凡成圣必作的 修持功夫,也同样是三世诸佛和祖师贤圣之 所护念。一念清净众生成佛道,一念染污佛 落众生位。这也体现了六祖所传的顿悟顿证 的最上乘禅法思想。

不解无念之行,我们凡夫时时刻刻都 在做着一件极其奢侈的事情,那就是在“浪 费念头”。因为我们的每一个念头都是与 世间的贪嗔痴相应的,都是伴随着世间的 名誉、地位、财富、权势而患得患失、起 起浮浮。我们的心就是在这些不同的念头 上生生灭灭,亿劫轮回,造业无边。六祖在《坛经》中慈悲我们这些罪业众生,授 以“无相忏悔”,这也正是无念之行的体现。 如《坛经》云:

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 被愚迷染……念念不被憍诳染……念念不被 嫉妒染。

正确解悟六祖大师的“无念”之理并落 实到当下的每一个起心动念处,在前念、今 念、后念上作忍持,才是真正地修行用对了 功夫。“不怕念起,就怕觉迟”,转染污成 清净,转烦恼成菩提,转凡夫入圣位。

三、无念之果

六祖在《坛经》中传承给我们的是自性 自度顿悟成佛,不历阶位直达佛地,不论出 世即世解脱的佛法思想。实现这一目标是要 基于以无念为宗旨,无念思想是佛法修行的 根本方法,是般若智慧的凝结,是解脱轮回 苦海的舟航,是导向究竟佛果的直通妙道。 无念禅法不仅是以六祖大师为代表的南宗禅风,而上承中国达摩初祖乃至本师释迦牟尼 的如来禅法,是三藏十二部经的精髓所在。 如《坛经》云:“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上 以来,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用。” 无念思想可以说是整个佛法的核心思想,不 要被各个宗派的门户之见所障碍,片面地认 定此只是禅宗的宗旨或是仅为南宗顿教的宗 旨。要想证得圆满究竟的佛果都是要依无念 而修持,在当代各种法门林立的情形下,我 们修行人要谨慎明鉴。六祖在《坛经》的第 一品中就特别指出:

今日得与使君、官僚、僧尼、道俗同此 一会,莫非累劫之缘,亦是过去生中供养诸 佛,同种善根,方始得闻如上顿教得法之因。 教是先圣所传,不是惠能自智。愿闻先圣教 者,各令净心,闻了各自除疑,如先代圣人 无别。

祖师菩萨们造论都是为了把佛法中的 核心精要提炼出来,让释迦遗法住世中的 众生得以方便受持,所宣之理都是佛法一 味,上契诸佛之理下合众生之机的。绝不 是现在部分佛学研究者所认为的“发挥、 发展、演变”之说。如果承认佛陀的经教 是究竟了义的,那何来发展之说?如果得 出了发展演变之说,其实已经先否定了佛 陀无上妙智功德。祖师菩萨们的言说是以 实践修证为前提,以殊胜的证量做保证的, 绝不是凭借史料的堆积、梳理、计度、推 演而妄下结论。

解悟无念并按无念去修行便是践行佛陀 宣说三藏的终极意趣——化导众生解脱轮 回,离苦得乐,证得究竟涅槃。如《坛经》云:

善知识!悟无念法者,万法尽通;悟无 念法者,见诸佛境界;悟无念法者,至佛地 位。善知识!后代得吾法者,将此顿教法门, 于同见同行,发愿受持。如事佛故,终身而 不退者,定入圣位。

千经万论都是为揭示法界真相而方便 施设,八万四千法门无非对治众生痴迷坚 固的我法二执。无念之旨完美诠释了三界 唯心,勿需外求,本性圆满清净。所以解 悟无念之法理,万法通达无碍;解悟无念 之法理,明见三世诸佛境界;解悟无念之 法理,弹指直达佛位。解悟无念之法理, 护持无念之法理,践行无念之法理,弘传 无念之法理,与知见等齐者同愿同行,久 久之功,何愁不入圣位。从无始劫以来, 我们一直被业力习气牵引着不停的轮转, 但不论我们被推着轮转进哪一道,十法界 的习性种子都是具足的。一念觉一念做佛, 一念慈悲做菩萨,一念嗔心下地狱,一念 谄曲入修罗,一念贪心化饿鬼,一念愚痴 作畜生……其实就是哪种习性占主导,就 体出哪一界的性相。这就说明,轮回是不 用等到下一世的,我们的心念无时不刻地 不在事相上生灭轮转,无时不刻地不在错 误观念认知上生灭轮转……由此可见,把 握当下每一心念就是修行的关键,我们要 在念念上都践行无念的思想,念念不被烦 恼习气所染,念念清净,功夫行深,做到 净念相继,体证不生不灭的清净涅槃境界。 断除生灭轮回,不等来世,从当下的每一 念做起。

摘自《人世间》

返回32期目录请点击:这里

排版|刘燕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扫码关注 西园戒幢律寺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