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幢讲堂 | 界文法师禅修问答选辑 · 一&二&三%&四
发布日期: 2021-09-02 浏览量: 2,319 次浏览
界文法师禅修问答选辑 · 一
2021年5月,初夏时节,西园戒幢律寺面对社会大众举办了一期禅修活动。禅修营中,界文法师为大家解答了相关问题。现选辑其中的部分问答与大家分享。
问:
禅修时想到了对自己不好的人和事,一辈子都无法忘怀、接纳,我会哭,我会难受。
答:
这时不要一直沉浸在情绪里受苦,可以先绵绵密密的把慈心给自己,像个好朋友一样友好关怀地对待自己,给予陪伴和理解。直到你感觉到心松开,变得平静下来,身体也放松了。接下来再观察我们情绪的本质,以及与情绪相伴随的思维方式。
我们稍微说一下“觉性沟通”,今天中饭后我们的止语就开禁了,大家可以开始说话。说话时彼此沟通,怎么来把觉悟带到其中呢?
它有几个要领:第一个,既然是沟通,我们要达到沟通的目的,所以你要确定目的是什么——就是听懂别人,接收到别人要传达的内容,同时也以适当的方式把你的内心传达给对方。所以说,我们首先要意识到“沟通”是你的目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人和人之间的心灵交流,分享和传递。
比如说,大家开禁之后,手机打开,家人就给你打电话。孩子可能就会说:“啊!好想你呀!”爱人可能就会发怒,说:“你看你不在家,家里一团乱。”每个人都在向你传递各种信息,这是他们要告诉你的。那么你首先一定要有一个意愿,就是要“接收到他们传递给你的内容”。孩子对你的思念:觉得突然妈妈不在,才会意识到妈妈是珍贵的。天天在就会“嫌弃”。几天不在,然后就开始想你,说什么时候回来。他传递了这个信息给你,被你接收到。
第二,在这时,我们有的时候不容易安住,太急躁的急着去对话。不能够细致地接收,也表达的不够到位。所以在这时,你就要借助身体来产生“锚定”。可以通过觉察自己,“站着,站着”;或者“听到,听到”;或者观察此刻的呼吸、身体感受。
比如说,对方指责你,你就觉得一股气流冲到头顶,浑身发紧。这时通过观身体感受,肩膀,胸部。然后标明“听到、听到”,就是“我在听”,这样心就会稳住。
稳住了之后第三个阶段就是倾听。倾听的时候,你就静下心来感知,他谈话的语言及语言背后的东西。这时要问自己:他发生了什么?他要传递的是什么?通过这种提问,你就可以理解到对方。同时,也要知道自己在听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
比如说,孩子可能发生的是欣喜和思念,他对你表达的爱。但是可能也会想要索取一点,在父母面前显摆一下等等的,有一种表现欲。爱人可能有攻击性的话语,他表达愤怒。但是在愤怒的背后是:你不在家,我一个人干了很多事情,可能也想获得一种对他的这种付出的见证和承认等等。
所以说我们在听的时候,听语言,还有语言背后的东西。这时我们就会在心里问自己:“他正在发生什么?”但是我们要意识到,他说的过程中也存在变化。他一开始抱怨,说着说着,转变到他自己的付出,最后还可能谈到具体的事情,想要急着告诉你。你会发现,他也有一个流动变化过程。所以在这时,我们就开始第四个阶段——“回应”。
但不要一开始就准备了一大段话直接抛给他,而是要根据当下自己的心所感知到的内容来做回应。比如说:“我感知到这几天你很累,做事也不容易”。先把感知到的告诉他,然后再往下来进行。先不要离开这个场景说另外的东西,而是在这个当下回应这个此时此刻,这样就比较好。不然他急着跟你说家里的事情,你急着要把禅修营的体会、禅法传授给他,你们俩就不匹配了。那你要先理解到他要想跟你说家里的事情,你先回应家里的事情,回应完了之后,可能他就会去问你:这几天你在修什么呀?开悟了没有啊?然后你再有技巧的,通过提几个问题之类,把所学、所修禅法告诉他,如实地分享你的收获和感悟。
第五,说的过程中,要做停歇、放松和关照。就是不要一次性说完,你一次只说一、两个点,然后稍暂停片刻,让双方有个吸收和回味的过程,然后再继续交流,一定要留空白。有时两个人都不想说话时,你就保持静静的安住,两个人都静默一会儿,同在一会儿,那个感觉也是很好,不是说要没完没了的找话说。所以说一定要留下说话的空间,让两个人来消化。这就是觉性沟通。
我简单的再总结一下这几个要领:第一个,意识到沟通是我们的目的,接收到对方传递给自己的东西,然后把你的反馈传递给他。第二,让自己活在当下。通过观呼吸,观身体感受,全然活在当下。第三倾听。倾听的意思就是静下心来感知传达的内容,及内容背后的心情,还有潜在的东西,知道发生了什么。第四就是发自内心的回应,就此时此刻的事件来回应,不要跑题。第五,要停歇、放松和关照,中间要留下空间出来。
最后,即使你做不到,也可以先接纳自己,然后下次再谈话的时候,慢慢尝试,慢慢体会。
录音整理 | 智阐 校对 | 法永 排版 | 慧英
戒幢讲堂 | 界文法师禅修问答选辑 · 二
2021年5月,初夏时节,西园戒幢律寺面对社会大众举办了一期禅修活动。禅修营中,界文法师为大家解答了相关问题。现选辑其中的部分问答与大家分享。
问:既然缘起性空,为什么需要绘画、音乐、文学、艺术?绘画不过是色彩和线条的组合,音乐是声音的组合,舞蹈是动作的组合。
答:其实这仍然是一个思考,而不是直接听到了声音的组合。比如说我现在说话,其实就是一连串的声音的组合。当你听了这一连串的组合之后,你会形成这个概念,就是法师说话的意味及它的内容。那绘画、音乐、艺术也是这样,它通过光点、线条、音符,会在你的头脑里整合出一个概念法。通过概念法对你产生作用,带来愉悦感或是刺激感。所以说,有的音乐听起来像鬼片,很恐怖;有的音乐非常动荡,让你觉得燥;有的音乐让你觉得优美。
但是如果在密集观禅的时候,你的心很宁静专注,那就能观察到声音的刹那灭,叮叮当当的无数个声音在生起也在灭去。在这时,听到恐怖音乐也不会害怕,听到躁动的音乐也不会躁动,心都是清凉的,产生无常、无我、空的智慧领悟。在此之前,我们就会受到概念法的诱惑,执着于概念法,会贪爱、害怕、讨厌,或者是其他的情感。
所以绘画、音乐、文学、艺术都是在表达他们心里的一些概念,画家要表达某个场景,音乐家要表达某种情怀,传递给你。有些绘画、音乐是很美的,当你听这个音乐的时候,其实你就分享艺术家创作的一种美好。他那时体验的概念法,通过音乐流到了你此刻的心里,被你捕捉到。所以有的时候,听一些美好的音乐也能陶冶心灵,是因为一颗美好的心创造出来的。但是听一些杂乱动荡的音乐,心就会躁动起来。
所以这些我们头脑中合成的这些缘起现象,虽然本质为空,是无常的假法,是概念,但是从世俗谛层面,它们仍然是有现象、有影响力的,不能一概否定它们的作用,堕入恶取空。当然,有智慧的禅者还能从真实的层面,认识到它们的空性,从而不产生执著和系缚。
问:观呼吸到微细处,发现他们的两个点,是不是进入了概念法?这样是否合适?如果是观鼻端气流的触点,又发现像是本来一条线,呼吸或出入只是意识的一种解释。然后该如何继续?
答:观到这个两个点,其实你还是在观接触,你有触点的感觉。你是观到了呼吸气流跟鼻端的接触,这个不是概念,这是真实发生的一个触受。概念是什么呢?就是吸气、呼气。知道吸气、呼气,但是不去体会这个吸气呼气的具体感受,这就是概念。
如果是修观禅,就可以直接观察呼吸过程中实际发生的感受,比如鼻孔处的触感或是冷热等。如果是修止禅,那就不必要专注于观这些,只要概念性地知道吸气呼气即可。
录音整理 | 智阐 校对 | 法永 排版 | 慧英
戒幢讲堂 | 界文法师禅修问答选辑 · 三
2021年5月,初夏时节,西园戒幢律寺面对社会大众举办了一期禅修活动。禅修营中,界文法师为大家解答了相关问题。现选辑其中的部分问答与大家分享。
问:当面对比较权威、强硬的命令、指示时,心不舒服,憋闷。即使这个事情本来很乐意去做,也会升起一种疙瘩,内心有种被打压被欺负的感觉。更希望柔和感的商量,尊重式的沟通。这么被对待的时候,总有一种被欺负的感觉。在公司里还可以接受,在做义工被对待的时候,感觉就会很突出。
答:那可能首先要观一下比较权威、强硬命令的本质是什么?是真的攻击、欺负,还是对方对我们并没有愤怒和攻击,只是他自己的一种力量或是权威感。另一方面也要观自己的抗拒感,自己不喜欢强硬的命令,只喜欢商量、尊重式的沟通,这样的模式本质又是什么?
如果说话的人并没有想要欺负你,但是你自己内心里建构出来一个被欺负的意向,那就要先破除对说话者的这个投射和执着。如果你能够意识到,原来不是攻击,只是在下达指令,那你就会轻松很多。
有时候我们不喜欢那种被命令的心理感觉。那也要很清楚的意识到,真实情况是你接收到了指令,如果这个指令是合理的,也是你本来愿意做的。那就会意识到自己仍然是主动的。在见地上通透了,你也就不会太困扰。放下对自我的在意,重新回到工作内容本身上,为所应为,为所愿为,那种被打压的感觉就会释怀。
问:发现同样的行为,有些人做的,自己就很容易受伤,但另外一些人做的,就不会有受伤感。那就选择远离这些人,亲近另外那些人吗?先修远离,等培育好了自己的心再来面对?
答:这个也分情况而定,有时候适当的远离确实会好一些,你的心就容易安定。
问:但是,我们不能总是逃避,肯定会碰到各种各样的人,那如何让这颗心更坚强、圆融呢?
答:那你就是要修慈心禅,培养慈悲心。特别是对敌人修慈悲,如果你能修通了,心灵就比较强大了。所以,慈心禅对我们会很有帮助。第二,观禅也很有帮助。你感受到在一些气场比较强大的人面前,会有受伤感,那你就洞察自己受伤感的本质,尝试去理解,而不是被它控制,这样它很快就会化开。因为情绪也是无常的。前提是不给它持续提供“营养”——不正思维。
观察情绪最重要的一个要素就是先放松身体,再调整呼吸,最后把心里也放松,像个旁观者一样,看到情绪在身心里升起和灭去,这样就可以在一个很严厉、暴躁或攻击性很强的语言风暴里也能安住了。
问:行禅的五步跟七步是如何分解的?
答:五步就是提、抬、推、落、按,分成五步。提脚后跟开始提的时候你就观提,全部提起来就是抬。朝前是推。然后下落是落。接触地是按。一般我们能观五步,是心特别清净,特别柔和的时候。正常是先修两步:左步、右步。等心静下来,就会发现,自己脚步特别清晰,了了分明,过程都可看清楚。到了这时,再把标记贴上去,修三步:提、推、落。如果心特别寂静,贴五个也会行云流水,提、抬、推、落、按,一点都不压抑,不感觉累,杂念也进不来,绵绵密密跟上,就会很喜欢。七步呢,再加上动机,就是想提起来的念头,然后再做提抬推落触按压,它会更细。大家在回到家以后,定力会下降。如果再观五步,觉得有些生硬,心会紧张疲劳的话,那观三步是可以,或者观左、右两步。有的人不喜欢标记,也可以只观动作,都可以,这跟个人的性格有关。
录音整理 | 智阐 校对 | 法永 排版 | 慧英
戒幢讲堂 | 界文法师禅修问答选辑 · 四
2021年5月,初夏时节,西园戒幢律寺面对社会大众举办了一期禅修活动。禅修营中,界文法师为大家解答了相关问题。现选辑其中的部分问答与大家分享。
问:有时候打着妄想,生起了觉知,就会陷入担忧和恐惧中,不知道刚刚的念头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后果,不能释怀,怎么调整?
答:看来你好像不太能接受自己的妄想,同时又担忧这些想法的后果,这样的话就加剧了内心的烦恼和恐惧。遇到这种情况,首先要在见地上意识到这个妄想已经灭去了,但是我们却抓着这个妄想,因为这个而担忧。就像刻舟求剑,船已经开走了,但是我们还会在标记的地方,跳下去想捞剑。所以说,这个妄想它已经生起,灭去,那就接受它的生起和灭去。我们要做的:实际上是关怀此刻的心。这时候你要观察妄想灭去之后,你现在的心,它是怎样的?是安定还是动荡。有时候产生了一些思维,觉得刚才的念头不好,怎么办?这样的思考就导致了焦虑感、害怕。
但其实佛教的用心并不是让我们一直停留在自责和罪恶感以及对未来的恐惧感中,而是非常如实地意识到过去的不善念头已经灭去,此刻的念头生起的是惭愧心和忏悔心,是善心所。那就已经够了。过去法已过去,这是事实,所以用心的重点不是对过去所发生的一直耿耿于怀,而是关注于当下所生起的心是怎样的。
如果当下的心是不接受过去的发生的,就会生起愤怒、懊恼;如果当下的心不愿接受未来可能的果报,就会生起恐惧、害怕、焦虑。不管是愤怒或是焦虑,仍然是不良的的心理状态。前念是不善的,当下这一念又是不善的。如果当下的心能够看清实际所发生的,并有接纳和如实的态度,我们会生起惭愧和忏悔心,同时也能够意识到自己此刻的心是惭愧和忏悔这样的善心所,内心就会平静下来,变得清凉。
所以佛法是一种非常如实的智慧,永远关注于当下所发生的。不管过去发生了什么,我们都要重新从当下做起。不要对念头产生自性见,觉得它似乎是永恒的,不要活在对过去或未来无益的纠结中,全然活在当下,拥有慈悲和智慧,就是最好的。\
问:腿疼时内心有抗拒感,忍受不了疼痛,希望快点消失。一段时间不消失,内心有焦躁,这时可以换腿吗?
答:一般来说,当疼痛生起时,我们可以观这个疼痛,但前提是你的心是用一种不抗拒的接纳和开放的态度。如果疼痛比较剧烈,你无法让心做到开放,这时就应该换腿,不然就在修嗔心了。所以换腿以后再观,这时疼痛减小了,再观就会比较轻松,也更容易培养出一种无贪无嗔的态度。
录音整理 | 智阐 校对 | 法永 排版 | 慧英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