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is_home()){ //这里描述在前******* $description = "西园寺和研究所发布相关新闻法讯的官方平台"; $keywords = "西园寺,佛教,佛学院,法讯,心理咨询"; } elseif (is_category()){ $keywords = single_cat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category_description(); } elseif (is_tag()){ $keywords = single_tag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tag_description(); } $keywords = trim(strip_tags($keywords)); $description = trim(strip_tags($description)); ?>

位置: 首页 > 三风建设 > 戒幢春秋 > 戒幢讲堂 | 佛教之美(上)

戒幢讲堂 | 佛教之美(上)

发布日期: 2023-06-19 浏览量: 413 次浏览

佛教之美

各位善信菩萨,大家早上好!南无阿弥陀佛!非常高兴能够在春日时节,跟大家一起探讨一个殊胜的话题——《佛教之美》。为什么说特别殊胜呢?因为大家知道现在是春天,又是闰月,闰三月的春天,一生能够遇到几次?你看闰月,四年一次,闰到三月。按照平时这么来算的话,48年才能遇到一次,你一生里面也只能遇到两次了。所以说我们能够在这个时节因缘跟大家一起探讨这么美丽的话题,非常殊胜难得。那么我们今天一起探讨的主题是——《佛教之美》。

首先要讲一些缘起,因为我们佛教是缘起法,我为什么要讲这个话题呢?因为我在接触信众的时候,跟很多信众有一些互动讨论。我看他们对佛教的印象,往往感觉偏向于出世的一面比较多一点。好像佛教就只有清净,就只有寂灭,就是让人感觉在心里找到一种宁静安乐,他们对佛法的印象是这样的。我感觉有必要对这个话题“佛教到底是什么”展开一个讨论。南怀瑾大师大家都知道,他是著名的国学大师,他有一个比喻,他说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儒释道三教。他说儒教是粮店,道教是药店,药店可能平时不一定用的上,但是粮食你是离不开的,每天都要吃的。佛教是百货店,应有尽有。这个比喻我觉得非常的好,非常贴切。

今天我们就讲讲佛教之美。我们从六个方面来展开,一修证之美,二理性之美,三境界之美。四文化之美,五涅槃之美,六净土之美。从这六个方面来稍微开显一下佛教带给我们的一种文化。

我们先来进入佛教的修证之美,我们知道佛教通过修证能够得到五眼六通,这个是每一个信众基本上都能耳熟能详的事情。所谓五眼,在《金刚经》里面讲的很清楚,就是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五个眼有什么区别呢?我们凡夫众生是肉眼。天眼是有点神通了,能够看到过去、未来,或者看得距离比较远。一般来说像阿罗汉,它能够把整个三千大千世界都看得清清楚楚,如观掌中阿摩罗果,这是天眼。慧眼是什么?慧眼跟法眼有什么区别?慧眼主要是指声闻乘所证得的果,所以称它为慧眼。他得到了智慧,在他的智慧境界里去观照诸法的时候,这个称之为慧眼。法眼是菩萨依法修行,证到了空,证到了诸法实相,这个时候去看世间万物,这种我们称为法眼。当然最高的就是佛眼。

六通,通常我们一般来说就叫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神足通、漏尽通,还有宿命通。一般我们说五通,像有些众生,他可能本身因缘果报的原因,他可能与生俱来就带有这种神通。有的,比如说像神、像龙,与生俱来的就有前面的五通。但是它不具足“漏尽通”,所谓“漏尽通”就是烦恼全部清除干净了,这个叫漏尽通。六通,稍微介绍了一下。神通讲起来好像只是简简单单的这么几句话,但是其实里面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每一个神通所包括的内涵都是无边无际。

我们就拿神足通稍微来讲一下。神足通里面有包括“卷、舒、显、隐、众像入身、同类往趣、能施辩才、忆念安乐”。这是《瑜伽师地论》第37卷菩萨地菩萨威力品里的经文。

所谓“卷”是什么意思呢?这个“卷”好像经常用的比较多。“卷”就是可以把整个苏州市,或者说整个地球,包括世间一切有情众生全部装到我身体里面去,化成一个微粒,这个叫“卷”。

那么“舒”就是反向的,把自己的身体扩充到三千大千世界这么大,这个叫“舒”。

显隐,“显”比较容易理解。“隐”就是隐身,这也是神足通里面的内容。

“众像入身”是什么?就是一切的“像”都可以装到身体里,这个叫“众像入身”。

“同类往趣”又是什么样的情况?“同类往趣”这个神通对做演员特别好。做演员他要演出一个人物形象,比如说你要演曹操,一般人就很难演出来。但是如果你有同类往趣的神通,你演什么就像什么。假设你是农民,农民阶层想演皇帝,你感觉到不是一个层次。但是如果你现在有了菩萨地的神足通,那么你演一个皇帝,你演一个大臣,你演一个宰相,那是完全是一模一样。从形态上、语气上、外表上完全一模一样,分不出来。这个就叫做“同类往趣”。通过这个神通才能够与众生“同事”——“六度四摄”里的同事,你才能够跟他一起做事情,通过一起做事情才能够度化他。不然的话你怎么去度化?如果不是跟他同一个类别的人,你一跟他同事,人家就排斥你了。

“能施辩才、能施忆念、能施安乐”,也是神通,也是神足通里面的一部分。就是说能够令没有辩才的人一下子辩才无碍。能够使人回忆起三世,这叫能施忆念。还有能施安乐,你看很多人到了一个道场或者说到了高僧的身边,他就不起杂念,为什么,这是一种摄受力。那么如果从神通层面来讲的话,这就是叫做能施安乐,能够让你不起杂念,能够带给你轻安,能够带给你一种舒适的感受。神通非常多,具体的大家要去看《瑜伽师地论》第37卷,里面介绍的非常的详细。

有关修证之美还有很多。一般来说,我们会讲“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当然我们也不能执著。《金刚经》里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但是,是不是说你修证,连这些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都没有了呢?《金刚经》里也说,不能说如来不具足三十二相。以上是稍微介绍一下,让大家走马观花,领略一下佛教的美。这是第一个美,修证之美。

第二个美是理性之美。我们现代是科学时代,科学时代是最讲理性的,往往认为科学跟宗教好像不能并存。现在佛教好像也归成宗教的一部分了,把它认为是宗教的。但是奇怪的是,佛教跟科学能够和谐的共存,不仅能够和谐的共存,而且还能够反哺科学,为什么呢?这个值得我们去思考。佛教里面的理性,往往是被我们所忽略的。那我们来看一下佛教里面的理性到底是怎么样的,达到了什么样的高度?

首先理性达到的高度,最高的也就是辩证法,但是佛教里这样子的辩证有没有呢?其实老早就有了,比如说在龙树的般若中观《中论》里全是这种辩证。他这种辩证方式是什么呢?悖论。比如你认为有一个“生”可得,就是生灭的“生”可得,那么它会通过正反两方面给你辨析。如果你认为正面有“生”,那么他说不成立。反面如果你认为有“生”,也不成立。好了,正反两方面都不成立,说明这个“生”只是我们认为的一个名言假象而已。它是这样成立的。唯识也是一样,也是通过悖论来成立“有”。唯识跟中观的意趣正好相反。中观的意趣是通过悖论去消解自性,而我们唯识是通过悖论来成立一个自性。这个大家看上去有点糊涂了,一个要成立,一个要消解,这就是空有二宗导致的不同的趋向性。

这两个学问,如果你真正的搞通了,你就掌握大乘佛法基础的核心,思辨核心,这个才是真正的哲学。特别是像唯识学,唯识学它是一种什么?专门研究世间“有”到底是怎么回事的,这么一个学问。如果你掌握了唯识学,了解了唯识学,可以说你对世间的现代科学所讲的物理学、天文学、化学、生物学、心理学,包括现在大家研究的存在主义哲学、现象学、语言学、各种哲学流派,都可以通过唯识学一以贯之。这个就是唯识学的好处。

那么再接下去,我们再来介绍一下逻辑学。逻辑学有西方的逻辑学,西方逻辑学是现代慢慢兴起的。中国的逻辑学,可能一般人认为中国没有逻辑学。这也是个误解,中国的逻辑学可能比较超前了。但是属于《易经》的逻辑学,《易经》的逻辑学一般人搞不懂的,是比较难懂。还有一个就是印度的逻辑学。印度的逻辑学是因明,比较开放的逻辑学。它跟现在的西方的逻辑学是不一样的,西方的逻辑学是一种形式逻辑,形式逻辑它会导致一种封闭性,而因明的逻辑学它是一种开放的。所以说大家如果想学习逻辑,可以去了解一下佛教的因明学。这些都属于中观、唯识,这些都是人类思辨的顶峰。为什么这么说?

现代科学它带给我们理性,理性一定会造成悖论。这个以前讲过了,通过中观的道理也是跟你分析过了。只要是理性表达出来的东西,名言表达出来的东西一定是悖论的。那么悖论是不是就是矛盾呢?但是矛盾以后它指向是什么?一个是指向空,一个指向有。这就是不可思议了。这个跟西方哲学康德提出二律背反异曲同工。康德提出了二律背反,最后成立了纯粹理性主义批判。他要批判理性,他认为理性并不能够达到所有一切的高度,理性有它的局限性。这个跟我们佛法是一样的,佛法讲一切法究竟离言。

这里讲一个小插曲,我们讲一切现代科学都建立在数学的基础之上。上个世纪印度有个数学家叫拉马努金,活了三十多岁,他一生创造了三千九百多个公式。他就说这个公式其实不是我创造的,我只是不过是把梦里面女神给我的启示记下来而已。

这个女神,如果按照我们佛教来看,就是佛菩萨在梦中给他加持了,我们所认为的理性,其实很多时候都是佛菩萨开放给我们的。那个3900个公式里面有一个公式叫做“黑洞公式”。有一个数学家他研究了一辈子,就是把3900公式里面抽出一个来研究,研究了一辈子才发现这个公式原来跟黑洞有关系,正好可以描述黑洞的行为。研究了一辈子才搞懂了一个公式,这个是女神——相当于就是佛菩萨示现的,是通过悖论(名言)消解以后成就的,那这就不可思议了。而我们现在的科学发明全部通过名言理性来成就的。这一点,可能大家平时佛教接触的比较少,可能不太了解。

(未 完 待 续)
……
讲座:戒海法师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扫码关注 西园戒幢律寺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