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is_home()){ //这里描述在前******* $description = "西园寺和研究所发布相关新闻法讯的官方平台"; $keywords = "西园寺,佛教,佛学院,法讯,心理咨询"; } elseif (is_category()){ $keywords = single_cat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category_description(); } elseif (is_tag()){ $keywords = single_tag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tag_description(); } $keywords = trim(strip_tags($keywords)); $description = trim(strip_tags($description)); ?>

位置: 首页 > 三风建设 > 戒幢春秋 > “ 离苦 ” 的核心在于对治烦恼 —— 生命的关怀与觉醒 (二)

“ 离苦 ” 的核心在于对治烦恼 —— 生命的关怀与觉醒 (二)

发布日期: 2024-03-18 浏览量: 416 次浏览

我们对生命、对佛法、对修行、对世界了解得越多、探索得越深,那我们所获得的安乐也越深刻、越殊胜。在这个时候,我们不仅能把这些快乐给到自己,还能够分享给他人。有了“离苦得乐”的体会,我们就能够理解什么是佛法的生命关怀之道。这种生命关怀,这样的一种离苦得乐,是要过来人亲自品尝的。

  • 续前 ——

贪欲、嗔心、愚痴,谁都不想要这些,谁都想离苦得乐,但是很难。沉迷手机、网络的时候,想跳出来不容易;嗔心大发的时候,有时候一再的暗示自己,要求自己别发脾气,但控制不住;想要得到智慧,但是不知道智慧从何开启。

而受持了三皈依,行持戒律、修习禅修,亲近道场,接触智慧文化的熏陶,无非就是在慢慢地转化我们的心灵品质和生命状态,慢慢地学会如何来调伏我们的贪欲和我们的嗔心,还有我们的愚痴和无明,这样就是修行的过程。修行的过程并不神秘,理路是非常清晰的,但是需要信心、需要得到很好的引导,需要精进力去努力,渐渐地,我们的生命就会不一样

刚才说“离苦得乐”,首先就是“离苦”。“离苦”最核心的内容实际上就是对治烦恼,因为烦恼减轻了,我们才能转化不善的业力。除了离苦之外,我们还要快乐。佛法里也有快乐,佛法其实是让我们开发更殊胜的快乐。生命的快乐并不仅仅是吃一点好吃的,打一顿游戏,追逐感官才叫做快乐。佛教所谈的快乐有多种。比如出离也是一种快乐

当我们被人际关系所困扰的时候,有一天突然放下了执著,走出了为人情所累的困局,瞬间整个人就轻松了,一下子豁然开朗,这时候放下本身就是一种快乐,会有油然的轻快和自由生出来。

在经典里面有一段公案故事:

有一位婆罗门,他养了一大群牛,娶了多位妻子,还生了一堆孩子。有一天他在放牛的过程中,突然遇上了雷电暴风,牛群受了惊吓就四散逃跑了,这位婆罗门花了一天一夜的时间,在追赶这些牛,想把牛找回来,累得精疲力尽,又饿、又渴。

这个时候他一抬头,突然发现前面的一棵树下,佛陀正在那里打坐。面带微笑,非常的安详。整个人散发着一种安详和喜悦。这位婆罗门顿时被佛所吸引,他就忍不住过去与佛聊天。

现在人聊天一般首先问你是做什么工作的,一个月赚多少钱,家里几个孩子等等,那婆罗门也是这样问的。

他就问佛陀:“你有牛吗?”佛说:“我没有牛。”婆罗门说:“我有100多头牛。” 然后他就对佛陀说:“你有妻子吗?”佛陀说:“没有妻子。”婆罗门说:“我有很多位妻子”,然后说:“你有孩子吗?”佛陀说:“我也没有孩子。”

这个时候,这位婆罗门就看着佛陀说:“那看来你没有牛,就没有拥有牛的快乐;没有妻子你就少了有妻子的快乐;没有孩子你就少了有孩子的快乐。”

他就觉得佛很惨。

但是佛陀却告诉他说:“婆罗门!你知道吗?没有牛,有没有牛的快乐;没有妻子,有没有妻子的快乐;没有孩子,有没有孩子的快乐。”在这个时候,这位婆罗门突然被佛陀所说的这三句话震撼。在这个时候他突然意识到,生命还有很多种存在方式。他在这个时候必须承认:确实牛给我带来了快乐,但是也给我带来了烦恼;妻子给我带来了快乐,但是也给我带来了烦恼。在这个时候他才开始真正地去思考苦和乐的问题。

那么在佛教里,快乐实际上是有很多种的。刚才我所举的只是一种出离的快乐,放下也有放下的快乐——这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其中的感受。

很多人来寺院里,他就是觉得挺开心的:这个地方给他带来了快乐。这样的一种快乐并不是因为拥有——让他快乐的可能只是一种感受、一种氛围、一种气质和精神。来到寺院里,可能就什么都不做,只是点一柱香,只是去殿堂礼佛,与大自然同在,给小猫分享一点食物,喂一喂鸽子,非常简单地安住在这样一个此时此刻,突然可能就会给人带来不一样的、非常深刻的体验

有的时候,站在一尊佛像前面,看到这一尊佛像所散发的那种慈祥和从容,他的微笑和安定;有的时候我们抄阅经卷,看到经文里边说到“照见五蕴空,能度一切苦”,也会带给我们不一样的心灵感受,所以说信仰本身也有它的快乐

有的时候我们去帮助他人,善待小动物,在这个时候,利他心也带来了不一样的好心情。遇到一个好吃的东西,只是自己吃是挺好,但如果打电话给自己的朋友,或者想着带一点给家人,我们的朋友或者家人吃到了,也很开心的时候,你就获得了双倍的快乐。所以说利他本身也有快乐的。

那么禅定也有禅定的快乐,念佛、诵经都会带来相应的愉快感受。智慧也有智慧的快乐,看懂了一本书,想明白一件事情,突然有所感悟,这个时候我们也会油然而生一种幸福感,体验到人生的高峰体验。

佛法认为解脱是更殊胜的快乐,成佛是最高级的一种快乐。佛陀在菩提树下成道的时候,他花了整整七天去体验、感悟和品味他所体验到的成佛的快乐。

我们对生命、对佛法、对修行、对世界了解得越多、探索得越深,那我们所获得的安乐也越深刻、越殊胜。在这个时候,我们不仅能把这些快乐给到自己,还能够分享给他人。有了“离苦得乐”的体会,我们就能够理解什么是佛法的生命关怀之道。这种生命关怀,这样的一种离苦得乐,是要过来人亲自品尝的。

在座很多人刚刚皈依,获得了“三皈依”不是一个结束——“终于拿到了皈依证”——其实是刚刚开始,我们刚刚开启一条觉悟之道。在这个过程中,佛教讲的生命关怀,可能需要我们用一辈子的时间慢慢地去掌握,慢慢地去感悟和领受。

这就是第一点——佛法它是一条生命关怀之道。

(未完待续)

录音整理 | 悟苇、智岸 校对 | 一心 排版 | 果甚 图片 | 网络部摄影组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扫码关注 西园戒幢律寺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