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is_home()){ //这里描述在前******* $description = "西园寺和研究所发布相关新闻法讯的官方平台"; $keywords = "西园寺,佛教,佛学院,法讯,心理咨询"; } elseif (is_category()){ $keywords = single_cat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category_description(); } elseif (is_tag()){ $keywords = single_tag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tag_description(); } $keywords = trim(strip_tags($keywords)); $description = trim(strip_tags($description)); ?>

位置: 首页 > 三风建设 > 戒幢春秋 > 戒幢讲堂 | “七觉支” 在修行中的作用与培育

戒幢讲堂 | “七觉支” 在修行中的作用与培育

发布日期: 2024-03-21 浏览量: 202 次浏览

七觉支释义

非常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我们一起来探讨佛陀的教法。今天晚上主要想围绕着我们禅修过程中的“七觉支”来做分享。大家首先可以觉察一下自己的身心,感受一下自己身心的状态。如果觉得自己还是有点紧绷、僵硬,那我们也可以轻轻的带着自我关怀和觉察,观一下我们的身心,慢慢的放松、放下。如果觉得自己有一种压抑感,有一种堵塞,也可以轻轻的吸气,然后用嘴吐气,吐气的过程中把那种压抑感,燥动的感觉吐出来,帮助自己来做放松和静心。

“七觉支”在佛教的“三十七道品”里面是非常重要的法。我们只要听这个名字,就可以感受到它的重要性,这是七种导向觉悟的心理要素,它们直接的导向涅槃,导向证悟。所以说,对禅修过程中“七觉支”的开发和提升,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知道,在禅修中,一般都会着重讲对治五盖,但是实际上我们在修习禅修、趣向于证悟的过程中,“七觉支”也是重要的。所以应该同时具备这两方面的能力:一方面就是如何对治五盖的能力;第二就是开发“七觉支”的能力。在我们关于念住的各类经典里边,讲的有广有略,但是不管哪一个版本开示念住的经典,在开示“法念住”的时候,可能会谈得广一点,包括了“五盖、五蕴、六入、七觉支、四圣谛、八正道”,就比较全面。也有一些经典,它会开示得略一些,但就算是最略的版本,在开示“法念住”的时候至少也要谈两个:一个是“五盖”,一个是“七觉支”。开示完“七觉支”之后,一般就会开示“四圣谛”和“八正道”了。所以我们会看到,“七觉支”是我们在修“法念住”的时候必不可少的,必须要具备对治“五盖”和开发“七觉支”的能力。

对于“七觉支”,可能我们在座的很多同学都是非常熟悉的。那就是“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和舍觉支”(念、择法、精进、喜、轻安、定和舍)。实际上这七个觉支互相之间是有因缘关系的:一方面,依“念觉支”为基础,进一步开发“择法”,“择法”修出来以后开发“精进”,然后是“喜、轻安、定”,最后到达“行舍”,所以这里边也可以说它有一个因缘因果的逐渐提升、渐次深入的关系,一直发展到“舍觉支”,达到修行的顶峰。另外一方面就是,“七觉支”实际上在我们开始进入禅修的时候,都是需要的,并不只是一个先后的顺序。而且它们可以同时存在于我们的一座禅修里边——就是必须要达到“七觉支”的平衡。

我们首先看什么是念觉支呢?

“念”的定义就是“不忘失”,不忘失我们的善所缘,不忘失我们所学习的教法,不忘失我们的法门。一个拥有正念正知的禅者,走路知道走路,坐着知道坐着,对自己的身心保持着了了分明的觉照。这个时候,实际上就是没有忘失教法,心安住在正念上。但可能这种状态我们很难保持,开始还在觉知脚步,走着走着,然后心可能就飞了,打妄想、东张西望。当我们东张西望的时候,可能我们没有意识到自己在看、在听、在思考,这个时候我们就会进入一种失念状态,失去了正念。所以念觉支的一个定义就是“不忘失善所缘”。

那我们坐在这里,可能有的同学修的是念佛,有的观呼吸,有的可能是修慈心禅,或者修习内观,不管我们修哪一种禅法,正念正知都是必须要有的。失去了正念正知,我们的心就会丢掉了我们的善所缘,要么进入了昏沉,要么进入了散乱,要么就导致进入一种空白的状态,等等的。所以这个正念——念觉支,是整个“七觉支”的最初的因和基础。

在正念正知的基础上,我们就要来修习择法觉支。择法觉支实际上是慧心所,跟智慧有关。它的巴利文的原意有“探究”、“辨别”的意思。就是说,对我们禅修的过程,对我们禅修的所缘和用心,对我们的主观经验,它都有一个探究和辨别。

择法的前提,就是我们要熟悉教法,得到关于这个禅法的知识或者得到佛陀的教导而产生出辨别力。因为熟悉教法,所以对我们禅修中的体验有所辨别,知道在禅修的过程中,我们的用心是不是有益的,是不是善巧的;同时,它也能辨别出来有没有出现一些无益的、不善巧的,心偏离的部分。这就是择法觉支,它是一种辨识的力量,可以对治我们的疑盖。因为有的时候在禅修的过程中,我们不知道自己的用功对不对,正不正确?到底该怎么用功?有困扰,有疑惑。但是随着择法觉支的现起,我们的心就会获得确定感。

择法是很重要的。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我们在用斋的时候,我们会觉知吃食物的过程,那可能会标明“咀嚼、咀嚼”,感受自己在咀嚼的动作和过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心是放在什么地方来用功呢?如果我们的心关注的是味道好吃不好吃,对它进行评价和抓取,那实际上就会导致我们生起贪著:“这个菜很好吃,那个味道不太好”等等的贪嗔烦恼。

但是如果我们在观察吃食物的过程中,我们的心是放在了味道的生灭上,就是看到每一种味道都在流动变化、都在生起又灭去。在这个时候,如果我们把心倾向于观察味道的本质——它的无常性,把心倾向于像旁观者一样的知道味道只是一种现象:好吃的味道只不过是一种乐受;不好吃的味道可能是一种苦受;还有一些味道是中性的,是舍受,不苦不乐——但是我们对好吃的保持平常心,看到它是如梦如幻的现起,如梦如幻的灭去;不好吃的,到了喉咙里也是一样的灭去,味道的本质了不可得。

如果我们能从这个角度上去觉照,那它就是善巧的、有益的,我们就会在吃食物的过程中增长我们的正念和觉观的智慧。我们的心不但不会扰动,而且会变得的更加清明。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择法觉支是非常重要的。

再比如,有的同学修习念佛法门,念这一声“阿弥陀佛”,那念佛心到底是放在了什么地方?虽然说有了念觉支,我们不会忘失自己所念的佛号,但是如果没有足够的择法觉支,很可能念得就会觉得挺枯燥的,好像只是念几个音节、几个字母,会觉得很枯燥,没有任何的趣味。但是如果我们的心倾向于佛的功德,那就会让自己体验到在念佛的当下就与诸佛的功德相应,念佛的当下就是神圣的,那它就是殊胜的所缘。这个时候我们的念佛就会变得很有力量,就非常能够摄受我们的心,容易镇伏五盖。

所以每一法在修习的过程中,安住于善所缘是前提,但是拥有择法觉支,了解善巧和不善巧、有益和无益,是非常重要的。有了择法觉支,我们安住于恰当的方式来用功,找到这样一个适宜我们心灵提升的方式。

接下来就是精进觉支。精进在这里是一种努力。但是在我们的经典注解里谈精进的时候,给它加了一个定义,就是“不动摇的努力”。所谓“努力”,就是令善法持续的生起:“让未生的善法生起,已生的善法不断增长;让已生的不善法灭去,未生的不善法不生”。所谓不动摇的努力,不是那种猛冲一下又松懈的用功,它是一种稳定的、持续的努力。我们就说“绵绵密密”的用功,持续地令我们的善心生起,维持住它不动摇。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持续的努力,就可以对治我们的昏沉和睡眠盖。在对治五盖来讲,择法觉支可以对治我们的疑盖,精进觉支可以对治我们的昏沉睡眠盖。

当心安住于善所缘的时候,它就能够生起喜悦、乐受和光明。有了这样一个不动摇的、持续的、稳定的努力,接下来就会现起喜觉支。这里的喜觉支,是通过修行产生的喜,跟世俗的那种喜爱、开心、快乐并不完全一样。这里的“喜”,是一种宁静、非动荡的、内在的喜悦。喜悦心生起来,它就有一种非常滋养和清凉的意味。有了喜觉支,我们的心就会得到持续的滋养,在努力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疲惫感、艰难和苦受都会灭去。接下来就会现起下一个觉支——轻安觉支。

得到了喜乐的滋养之后,我们所体验到的就是身心的安定,轻盈、有力量,没有任何的疲惫感。修行对于自己不再是艰难的,而会变得非常轻松,可以长时间的安住在禅定中,或者长时间的深入禅观也没有任何的困难。当轻安觉支现起的时候,它就可以对治我们的“掉悔盖”。因为掉举的一个特征就是身心安定不下来,身心动荡、烦躁不安。当轻安觉支现起的时候,它就可以强有力的镇伏我们的掉举,获得身心的安稳、轻盈和力量。

在轻安觉支的助缘之下,接下来就能够发展出定觉支。定觉支是心的一种平静和稳定,不再散乱。“一境性”是定的一个特征,就是心能够长时间的安住在一个所缘上,不会散动开来。在这样的定的基础上,我们发展出最后一个觉支:舍觉支。

舍觉支是依定和慧而产生出来的一种平衡的心态,所以有人把它称作“平等心”。这个时候,心的特征就是“如如不动”,无所依赖,不执取世间的任何事物。它不抓取世间的任何东西,是一种全然的放下。心进入了一种平等心的状态,平等而安住。

整个“七觉支”就是依于远离,依于离欲,心不执着于任何的染法;依于灭尽,对无常、无我、空的见地为前提,而发展出来的。到了舍觉支的时候,我们就做到了全然的放下,在这个时候,这个行舍,就是世间心的顶峰,是前面六个觉支的发展到了极致的状态,它也是我们观智架构的一个顶点。

证得了行舍智,如果禅修者是倾向于解脱道的话,那么接下来就可能开始进入证悟的过程。如果说他是一个大乘的行者,那就可以在这个行舍智的基础上转向于菩提心,进修菩萨道。所以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

一般来说,像在《念住经》里面开示完“七觉支”,就开始开示“四圣谛”和“八正道”,那就是接着谈证悟和证悟之后的事情了。

当然,另外一方面,舍觉支并不仅仅只是行舍智的时候才有,它只是在这个阶段趋于圆满。在我们修行的初期阶段,就应该培育一定的“舍”,否则的话我们在禅修中就会有贪着、有抓取。

“七觉支”的平衡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来说,念觉支在任何时候都是需要的,因为心能够安住于善所缘是前提,越多越好。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和喜觉支,它们特别适用于当我们的心呆滞、精进力不够的时候。有的时候我们的禅修状态非常低落,心也是昏昏沉沉的,没有力量,修行缺乏动力。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就可以多多的去策励我们的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和喜觉支,令我们的身心能够能获得活力。

而轻安觉支、定觉支和舍觉支,它们非常适合我们的心过于兴奋、过度精进的时候,这时就要放下、放松。所以同学们在禅修的过程中或者在生活中,用功过于用力的时候,感觉到紧绷、烦躁,有时候比较兴奋,就要修轻安、定和舍。否则的话,心太过兴奋和过度精进,我们就会变得动荡,修行就安住不了。

这就是关于“七觉支”在修行中的作用。

那么,如何来发展“七觉支”呢?

如果要增长念觉支,首先我们就要经常的安住于正念正知。走路知道走路;坐着知道坐着;躺下来,就对卧姿保持觉照。用功的时候,要对自己的善所缘保持安住,不光要有正念还要有正知,“念”和“知”它们是一体的。第二就是要远离没有正念的人,亲近有正念的善友。在生活中我们要多接触一些拥有正念的同伴,远离失念、散乱的人,我们的正念就会增长。第三就是在修行中我们要倾向于正念,有意识地去培育我们的觉知力。

对于择法觉支如何来提升呢?首先要学习法义。我们要怎么来识别自己的禅修过程中用心是善巧的还是不善巧的,有益还是无益呢?那就需要我们在教法上精通自己所修习的法门,具备善巧。所以系统学习法义是择法觉支增长的前提。第二就是保持身体的清洁。就是有时我们用功感觉心不清明,那这个时候可以冲个澡,把头发剃一下,屋里打扫干净、保持清洁,也有助于让我们头脑更清明,增长择法觉支。

第三,要平衡我们的“五根”——就是“信、精进、正念、定和慧”,令“五根”平衡。

第四,远离愚痴的人,亲近有智慧的道友。亲近智者,我们就能够增长智慧,择法觉支就容易开启。

第五,思维教法更深的层面,对于教理不是肤浅的了解,而是有更深的洞察。

最后,是倾向于择法,就是说在修行中要有修习择法觉支的意识,要主动的去问自己:我在修的过程中,我的择法觉支有没有去实行?择法觉支是怎样的?

精进觉支如何增长呢?

首先就是思维恶趣的可怖,产生悚惧智。

第二,了解精进的殊胜利益。

第三,思维自己的应修之道——思维自己修行的法门,知道它是有意义的,是值得去做的,是殊胜的。通过这样的思维,我们就会增加精进力。

第四,思维自己所接受的布施和供养。我们的衣食住行都来自于常住的护持,信众的奉献。想到所获得的这些布施,它们的来之不易,我们就会升起一种精进力,不愿意浪费时间、虚度此生。

第五,思维自己是一个修行者。就像有个公案里面,有一位比丘尼,出家前长得很美。她出家之后,为了激励自己,每天早上照镜子的时候,就摸一下自己的那个头发剃光了的头,问自己说:你是什么人?回答说:我是比丘尼。比丘尼应做何事?——要好好修行!所以,通过这样思维自己是一个修行者,一个佛子,思维佛陀是我们的榜样,思维祖师大德和善知识们的殊胜功德,就可以激发我们的精进力。我们会意识到:“我也要好好努力,我也可以去成长!”,获得了修行的动力。

最后,要想激发精进,就要远离懒惰的人,亲近具有精进力的道友。在修行中重视培养精进这一法,我们的精进就会被发展起来。
喜觉支如何来培养呢?喜觉支的培养可以多多修习“六随念”——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通过随念佛法僧的功德;随念我们所修习的布施,曾经为他人作出的奉献;随念我们所护持的清净戒;随念我们依此善法,将来可以生到人天、净土,甚至解脱。这样就会生起喜心。

第二,在生活中远离那些粗暴的人,亲近有教养、有素质的人,也会让我们生起喜觉支。对方身上的那些美德,会让我们生起随喜心。所谓:“随念功德,心生欢喜”。

第三,思维一些具有启发性的经典。我们有大乘根性的同学就可以多多的阅读一些菩提心的教法,阅读一些开示出离心、开示佛法僧功德等等的教典,来启迪我们的心灵,令我们生起喜悦。

第四,在修行中,要有意识的培育法喜。可以反思自己在什么时候、怎么修的时候,在修行中感受到了喜心?那我们就可以去多多的去培育它,增上它。

轻安觉支如何来增长呢?

第一,适宜的饮食。不能吃得太少,也不能吃得太多。

第二,适宜的气候。环境合适,衣服也要根据天气调适好。

第三,合适的威仪。有的人适合坐禅,有的人适合行禅,有的人适合站禅。找到自己喜爱的、有助于静心的威仪,就可以增长我们的轻安觉支。

第四,平衡举止。动、静平衡,日常生活中常常培育自己从容安详的气质。

第五,在生活中远离躁动者,亲近那些安详平静的人。每个人的气质、性格也不同,我们经常接触那些举止安详、身心从容的道友,轻安觉支也能得到增长。

最后,就是在修行中,在生活中,有意识的培育我们的轻安,令身心稳定、平衡、安住。

定觉支的培育。

首先,也是做好我们的清洁工作。有的时候邋里邋遢、生活混乱,我们就很难培育出高品质的禅定。所以生活要简单,屋里的布置要清洁、有序。

第二,生活规律,平衡“五根”。让我们的“信、进、念、定、慧”五根平衡。

第三,善巧的选取定相。对如何得到禅定要有善巧,通过跟禅师的小参获得合适的指导,帮助我们能够获得定。

第四,在修习的过程中,要知道什么时候去策励这颗心,什么时候要放松这个策励。就像调琴,不紧不缓,能够善于调适心的状态。

第五,亲近有定力的人,远离散乱、动荡的人。有的人他内心安详,做事专注,当我们多多的亲近这样的同参道友,我们的内在就会很容易增长定。

最后,就是要倾向于定。如果我们觉得自己的定力很弱,那就要有意识的去培育定力,定就会增长。

最后是舍觉支的培养。

舍觉支的培养,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放下,在生活中要做到对人对事没有任何的执着。

第二,要远离有偏见的人,亲近无偏见的人。有的人做事偏激、钻牛角尖,对事物有偏见,那这样的人我们要远离。亲近那些没有偏见的人,因为他们看问题非常通透、如实,他们的心像大地一样的坦然,像天空一样的通透。跟他们接触的时候,我们的舍觉支也就能够增长,就更容易放下。

最后,在修行中要倾向于培育舍。看到了我们的执着、抓取,看到了我们心的不稳定,就要轻轻的培育这种放下的能力和放下的态度,随着我们持续的去培育,我们的舍觉支就会增长。

这就是今天晚上跟大家分享的“七觉支”: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和舍觉支。这个“七觉支”不光是用在我们的禅修里边,它也是我们发展各种世俗知识和智慧的必要条件。不管是世间法还是出世间法,我们都可以运用这个“七觉支”的原理来帮助我们。当然它也是证悟的必要的条件和路径。希望大家都能够获得圆满的提升!

图片 | 网络部摄影组

录音整理 | 法汇

排版 | 智畅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扫码关注 西园戒幢律寺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