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is_home()){ //这里描述在前******* $description = "西园寺和研究所发布相关新闻法讯的官方平台"; $keywords = "西园寺,佛教,佛学院,法讯,心理咨询"; } elseif (is_category()){ $keywords = single_cat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category_description(); } elseif (is_tag()){ $keywords = single_tag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tag_description(); } $keywords = trim(strip_tags($keywords)); $description = trim(strip_tags($description)); ?>

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生欢喜心

生欢喜心

发布日期: 2024-03-22 浏览量: 1,841 次浏览

这天,很多人都在赶往西园寺,男女老少,八方来客。起步福德桥,穿越智慧桥,心里向往着一座千年古刹。一抬脚,一起念,盛载爱的佑护。

山门前的几棵香樟树被暖阳镀上了一层金黄色,枝丫间一粒粒乌黑油亮的果实显得特别饱满。几棵银杏树虽然落光了叶子,也别有一番精神。记得去年秋天,我陪母亲在树下捡过果子,说是长在寺庙的果子吉祥,可以“消灾祛病”。如今,这些树们站在黄墙边,满怀着出世的欢喜,融进普罗大众的视野中,亲切又慈悲。

什么时候,来西园寺的人这么多?好像越来越多。有时候,会忍不住想这个问题。曾在网上听过一个专家的观点,说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喜欢去寺院打卡。这不是一种消极的避世,而是另一种生活积极进取的表现。此话何讲?因为现在年轻人的生活压力大,在喧腾的生活中葆有一份内心的宁静是一种奢侈,而寺院这样的场所恰好给到了一种氛围。

观自在,涤尘垢。懂取舍,学放下。所以,年轻人闲暇时去寺院走走,洗洗心,何尝不是一种好的处世哲学和人生态度?另一方面,也只有处在一个和平昌盛的年代,人们才会有闲心来寺院,香火也才会如此旺盛炽热。所以在西园寺,你会遇到很多慕名前来的五湖四海的游客。有多次,站在院子里的那棵古樟树下,接受他人的问讯,问买素包和吃素斋面的地方在哪。其实就在眼前,但真是曲曲折折,有“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却在红尘拐角处”的考验。而你的顺手一指,给陌生人指出了路线,咫尺天涯,仿佛很轻易地就把一份自己的承诺许出,生欢喜心。

游人太多,使原本的佛门清净之地也难免失去清净。好在,修的本是心。了悟此禅,又何关人的多少?所以你看,西园寺的古藤依旧在黄墙上蓊郁地攀爬着;古樟树依然一个劲地生长着,苍翠繁茂;那些被游人宠爱的猫们总是那么悠然闲适,来去自若地踱步;那些鸽子总是那么自在安详,翅膀在自由起落间留给视线无限的高远空间;而灰布僧袍的衣袂飘飘伴随着两三棵蜡梅花枝头的馨香,渐渐消失在大家的视线里……

我在园子里漫步。又长时间静静地端坐在后花园的石条栏上,看一枚硕大的夕阳渐渐染红古刹顶,把折射的余晖铺洒在水面上,形成灿烂如锦的虚幻云霓。

此刻,阳光热烈却不虚夸,坦率又不失内敛的宁静。放生池角落的一只小木舟兀自空横着,没桨楫,没船夫,也无渡客。空空如也,各渡自己。归人,过客。水池周围的条石凳乌溜溜的,这是岁月和风霜雨露留下的印痕。无意中,朝水中探视,一棵树的倒影渐渐清晰,又慢慢地模糊。未名之树,眼中之树,心上之树。树影真实,玄而生动,是虚空中的写意,也是浮世中的实在。身旁的枝条红带披拂,竟然已在悄悄在爆芽。原来,春日屈指可待,亦喻示着新生命的力量。突然,鸽羽群起,闪动如风,带来一园子的清凉。

后来,晚风起。浸染了点点寒意,懂得该起身了。

临出园,又遇见先前的那几位女士。她们都是社会的中坚力量,风华正茂的八零后和九零后。年龄最小的那个女孩穿着时尚,刚入职场不久。闲谈中得知,其中有位来自台湾,她说正好借出差机会赶来一睹江南名刹的风采,也是了却多年以来的夙愿。那位精干的年轻母亲,侃侃而谈此行的目的和意义,就是为了调整职场心态,平衡现实生活和理想压力的紧张关系,安放一颗平日里躁动疲惫的心。临了,她们说进香与否可以随意,真正的意义是学会修心性,这才是人生最大的修行和福报。

积善德,种福田。为红尘祈福消灾,愿世界风调雨顺,地球安康,达到圆融和谐的生存状态。你我如愿。一种理想社会的模样,一种积极的人生引领,这也是作为西园寺本初的样子和吸引人的最动人理由。

不妨去西园寺走走。

 

作者:顾拟 

本文转载自《姑苏晚报》2024年03月20日 A08版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扫码关注 西园戒幢律寺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