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所实行所长负责制,下设教学部、研究部、弘法部、编辑部、网络部和图书馆等部门,西园寺常住为研究所提供经费等后勤保障。 &nb…
——读《道次第》之下士道有感 文|曹新春 学佛人一旦归依三宝,可得佛力加被。但又必须要明了业果之理,真正的去恶修善,才可的最后之救护。而这又关系到自身的反省、忏悔。只有改变一切障道之罪障、恶缘,方可使修…
文|玄 畅 太虚大师曾称"中国佛学的特质在于禅"。做为一代宗教领袖,在二十世纪上半叶,面对中国佛教沉渣泛起。疾重难返的衰危局面,太虚大师高挚"人间佛教(人生佛教)"的大旗,力挽狂澜,为…
文|智林 佛法的信仰以智慧为本,以修行为用,跟一般的“相信”不同,“相信”与否的问题只有在对真相一无所知的情况下才会存在,并且常常沦为迷信,而佛法的信仰唯有在思考和实践的道路上走过来的人始有具备的可能。我…
——佛教对身心疾病因的探索与防治 文|范正风 内容提要:本文从“灵魂”、“心识”、“真我”的角度来认识生命与身体的健康,提示六道轮回的存在与因果律。对身心疾病病因进行了新的探讨,介绍了医佛相通的思想,概要论述…
文|范正风 佛说的般若性空法门为一切佛法的根本,性空大师龙树菩萨被尊为大乘八宗的共祖,乃是不争的事实,龙树菩萨的中观之根本论题--缘起、假名、空性、中道,其意义及内容,既博大又精深。今笔者试图着从如何正…
文|释来圣 回首过去,在兴衰荣枯的更替与嬗变中,中国佛教既有所承袭,又有所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与非凡的功绩。放眼未来,各种因素交织碰撞,机遇与挑战相伴相生,中国佛教的生存与发展是每一个佛教徒都不得不…
——对《了凡四训》与佛法相悖之处的探讨 文|释来圣 《了凡四训》是明朝袁了凡居士根据自身人生经历,结合他人命运情形,训诫后代子孙如何为人处世与待人接物的文章。从过去到现在,《了凡四训》在社会上产生了…
文|释来圣 一般来说,以惠能及其弟子神会于岭南为中心弘传的禅法为“南宗禅”,以神秀及其弟子普寂、义福于长安、洛阳为中心弘传的禅法为“北宗禅”。实际上,“南宗”的说法是由“南天竺一乘宗”演化而来。依《续高僧传》…
文|释来圣 在中国禅学思想史上,惠能禅法的确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使禅宗一脉别开生面。他海纳百川,吸收融摄了中国传统的儒家、道家思想,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体系在般若非有非无的空的基础…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
Copyright © 2018-2024 苏州西园戒幢律寺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苏(2022)050006
你想要搜索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