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你平时在串习念佛、念法、念僧,那么你最后临终的时候,就不用担心自己会倒向其他地方,因为你整个生命的生长已经向着善的方向。 再举一个经典的例子: 是释迦牟尼佛的堂弟摩诃男的故事。释迦牟尼佛原来…
其下辈者,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欲生彼国,假使不能作诸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意乃至十念,念无量寿佛,愿生其国。若闻深法欢喜信乐,不生疑惑,乃至一念念于彼佛,以至诚心愿生其国。此人临终梦见…
【 三 · 戒学 : 正语、正业、正命】 又到了我们每周一次共修的时段。坐下来以后先观察一下此刻的身心,调整一下自己的状态。我们可以感受一下自己的面部表情,如果觉得自己的表情很僵硬,也可以观想一下佛陀的微…
每放下一个烦恼,我们就能体验到一分自由。 当代学佛者常见的问题,是对佛法的认知、实践比较零碎,没有那么全面,也没有那么系统。往往在某一个方面比较精进,但是在其他地方就失去了关注。这样的话,对佛法的认…
收录于合集 #普贤行愿品 18个 《行愿品》第四讲 界文法师 诸佛菩萨,他跟我们的区别在哪里呢?他的智慧,他的发心,他的高度和视角跟我们是不一样的。我们要观察诸佛如来他们所有的生活——他们是怎么修行的,他…
收录于合集 #普贤行愿品 17个 善知识为得道的全因缘。经典里,阿难说善知识是“半梵行”——修行成功的一半,但是佛陀说:错了,善知识是“全梵行”。一切的修证都是要依善知识才能够成就的。哪怕善知识是凡夫,也是“…
把自己的优点跟黑暗面一条条地列出来,列得越彻底越好,全部检视一遍,定期做这些检查,对我们的身心会非常有帮助。我们只有看到自己和他人各个不同的层面,才能拥有一份平常心。了解了每个人的复杂性,人心的善恶…
有一个偈颂,叫《跋地罗帝偈》,翻译成中文叫《胜妙独处经》。这是佛教里非常重要的一个偈颂,《阿含经》等好几部经典都记载着这个偈颂: 慎莫念过去,亦勿愿未来, 过去事已灭,未来复未至。 当下于此时,如实行…
收录于合集 #普贤行愿品 16个 请转法轮是要修的。希望大家把这一支扎实地修好,开启弘法的因缘,不光是利益自己,也能够利益众生。这是“大事因缘”,非常殊胜。日常生活中,我们处处都可以请法,比如向善知识请法…
阿弥陀佛在因地时,看到大家一生一生地都在不断轮回受苦,他思维怎么样让大家永远不受苦,他就发愿建立这样一个净土,只要是众生愿意称佛的名号,在临终的时候,佛就会来接引他到极乐世界。 阿弥陀佛!大家上午好…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
Copyright © 2018-2024 苏州西园戒幢律寺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苏(2022)050006
你想要搜索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