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is_home()){ //这里描述在前******* $description = "西园寺和研究所发布相关新闻法讯的官方平台"; $keywords = "西园寺,佛教,佛学院,法讯,心理咨询"; } elseif (is_category()){ $keywords = single_cat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category_description(); } elseif (is_tag()){ $keywords = single_tag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tag_description(); } $keywords = trim(strip_tags($keywords)); $description = trim(strip_tags($description)); ?>

位置: 首页 > 弘法活动 > 斋戒共修 > 十善业道 | 万物缘起(5)

十善业道 | 万物缘起(5)

发布日期: 2022-02-25 浏览量: 996 次浏览

我们修种种善法的时候,同时也要了解所有的善法都不过是众缘和合,无常、无我,我们就会获得一种平常心。你不会对自己生起傲慢,不会对别人有贬低,但是你会对法格外地留心,因为下一次如果不把握因缘,不能够安住于善法、善念,是做不了善法的。

(续前)

接下来,佛陀又说到了恶报的众生:

大海中所有众生,形色粗鄙,或大或小,皆由自心种种想念,作身语意诸不善业,是故随业各自受报。

佛陀讲:龙王,你现在回头看看大海里的众生,你看有各种各样的,有爬行的、有住在贝壳里的、有软体的、还有长在珊瑚上的、也有各种各样的鱼类,他们的样子有大有小,有的好看一点,但是很多的都不美。

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好看的形色?包括智慧层面,我们喜欢宠物,但是会发现猫的智力只有两三岁孩子的智力,狗的智力可能只有三四岁的小孩儿的智力,它们与人是没有办法相比的。它的福报为什么这么小?也是因为自身的种种想念,都是因为过去的心的不同,产生身语意不善业,所以随业受报,产生了现在的业果。

有时候我们去观察动物界,大海里的动物我们不太了解,但是我们大家看陆地上的动物,每种动物的性情是不一样的。凶猛的动物可能更粗暴一点,稍微一碰它就会咆哮起来,张牙舞爪,随时随地就可能扑上来,具有一种很强烈的攻击性;但是食草动物就非常的温和,它很胆小、很警惕,都是它们的一些特质。所以说每一种动物、每一个种类、每一个个体都有它独特的个性,都有它独特的品质,所有都不是无缘无故,都与心有关。食肉动物有食肉动物相应的心行,食草动物有食草动物相应的心行,昆虫有昆虫相应的心行。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会看到种种差别。

佛陀接下来说:

汝今应当如是修学。亦令众生了达因果,修习善业。汝当于此正见不动,勿复堕在断常见中。

所以,通过观察现实生活中六道众生实际状况,我们就会对心造作业果的原理具有清晰的认知。过去我们对生命可能没有那么多想法,现在通过观察,发现原来每一道的众生差别有么大,同一种类的众生个体差别也很大,突然开始发现这个世界真的是不可思议,千差万别。在此基础上我们就可以来思维和修习业果的道理,也帮助他人来了解和学修。

在了解业果道理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断除两种偏差,第一种是常见,第二种是断见。常见和断见有粗有细,粗品是其他宗教或者非佛教的一些思想。细品是佛教徒也有可能会犯的毛病和偏差,所以理解业果是很不容易的。

粗品的断见认为人死如灯灭,造业无果。认为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所作的善法和不善法不会有结果。否认我们的身心是一个不断变化、受缘起影响的现实。这就是外道的断见。

外道的常见,认为升天就永远升天,堕地狱就永恒堕地狱。可能你们接触一些其它宗教就会了解这个思想,“信者升天堂,邪恶者永在地狱”。

但是佛教不是这样认为的,佛教认为修习了善法就会生于天界,但是天界的寿命也是有限的,当天福享尽,又没有继续培植新的福报,就会堕落为人类或者更低的其他界;地狱的众生只要生起一念善心,就能够超越地狱的苦难成为天人,所以在佛教里没有这种常见。

生命是一个动态的、缘起的过程。粗品的断见和常见有时候很容易被听出不合理性,我们不容易信受它,但是我们会非常容易堕入细品的常见和断见中。

常见就是认因果法为实有,这一点大家可能会觉得很奇怪,佛教不是说因果吗?为什么认因果为真、为实有,是一种细品的常见呢?

我举个例子大家就能明白。昨天有一位心理学界的老师带了两位朋友来与我们做了一个交流,其中有一位是学物理的,目前在做电子行业最高新的技术,他问我怎么看待有阴有阳?

他认为世界就是阴阳和合而生起的,他认为有阴必有阳,有阳必有阴,任何一个事物都有它的反面,佛教说纯善,好像与有阴必有阳的思想是冲突的。他觉得很难想象一个事物只有一面,没有另外一面。

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问题,确实问得非常深刻。问题恰恰就与我们今天谈到的因果法则实有的观点相关联。

实际上当我们去修善法的时候,如果产生了执着,会发现善法本身也会带来烦恼。

帮助了一个人,但是旁边一个人没帮助别人,你会产生一种优越感,产生一种傲慢心,觉得我做得不错,看你们多愚痴。会对别人产生一种嗔心,对自己形成一种傲慢。我们会发现即使做了善法,但如果对它产生执着,不能用正见来看待善法,就会产生副作用。执着了修善,就会看到别人不修善,这就产生了分别心,对自己就会生傲慢,对别人甚至轻蔑、贬低。只要有执著,善的反面——不善,就会在善的同时生出来。所以这就是他讲的有阴必有阳的意思。

但佛教它要超越这种执着,如果你破除了这样的实有执着,所谓的善只不过是众缘和合而起的现象,不对施者、受者、施物起自性执,自然也就不会引发傲慢、嗔心、贪求回报等各种不善。有执著的世界有阴必有阳,无执著的世界无阴亦无阳。

当我们修善法的时候,要意识到善法本身也是缘起。

对方有困难,我正好有能力有条件,加上此刻修善之心生起,去帮助他本身就是一个众缘和合的过程,缺了任何一个条件,善法都不可能实现。同样,别人没有修善,只不过是因为他的众缘没有和合而已,下一次他的因缘条件聚合了,可能也就会去修善。这一次虽然修了善法,并不意味下一次也能修。下一次如果产生了懈怠心、傲慢心,失去了正念,很可能就会不去帮助别人,反而是另外一个人站起来。都是无常、无我、众缘和合。

我们了解了这些,就会产生一种谦卑,不会有任何骄傲的心理,对别人也会用一种开放式的心态来看待。对方没有助人的原因可能有多种,也可能他缺少这种能力;可能他没有观察到因缘;可能当时他的心被其它的烦恼所占据,但是下一次可能就没有这些障缘。就像我们在公交车上让座,你看到别人不让座,但是其实他不让座有他的缘起因。如果我们了解这些缘起:可能他确实身体不舒服,也可能他不好意思让座,也可能他没有察觉,也有可能产生了邪见,就是说他认为做好事没有用,人应该自私。假如说过段时间之后他改变了他的见地,他的身心状态好了,或者察觉到对方需要座位等等,很有可能他比你让座更积极,都有可能。

我们修种种善法的时候,同时也要了解所有的善法都不过是众缘和合,无常、无我,我们就会获得一种平常心。你不会对自己生起傲慢,不会对别人有贬低,但是你会对法格外地留心,因为下一次如果不把握因缘,不能够安住于善法、善念,是做不了善法的。但是别人如果能够产生善法,他同样可以尝试,可以去做。

所以我们就会对法有更深的信心与理解,会发现原来佛陀所说真实不虚,每个人都应该好好地体会,去把握因缘,了解缘起,这个世界就会不断地朝好的方向发展。如果每个人不了解、不尊重因缘和业果的道理,我们的世界就会充满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我们了解了无常、无我的原理以及如梦如幻的规律,那么我们就可以超越二元对立的世界,达到“平常心是道”,达到真正的实相。

(未完待续)

录音整理 | 陶苇 陶英    校对 | 妙深   排版 | 智凰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扫码关注 西园戒幢律寺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