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is_home()){ //这里描述在前******* $description = "西园寺和研究所发布相关新闻法讯的官方平台"; $keywords = "西园寺,佛教,佛学院,法讯,心理咨询"; } elseif (is_category()){ $keywords = single_cat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category_description(); } elseif (is_tag()){ $keywords = single_tag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tag_description(); } $keywords = trim(strip_tags($keywords)); $description = trim(strip_tags($description)); ?>

位置: 首页 > 弘法活动 > 斋戒共修 > 温故知新 | 疫情之下善调心(一)&(二)&(三)

温故知新 | 疫情之下善调心(一)&(二)&(三)

发布日期: 2022-02-28 浏览量: 855 次浏览

疫情之下善调心(一)

本文是旧文。不过,在新近到来的疫情考验下,重读之后,仍然有很多启发,对我们如何更好的来调适我们的身心,让我们获得充实与宁静,相信有所帮助。

今年是一个非常特别的春节。我们很多人,都失去了一个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或者外出参加活动的机会,长时间生活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内心里可能就会觉得动荡、压抑,本来想很好的休息,可是,反而会觉得身心变得更加疲惫。

如何在这样一个漫长的假期里,更好的来调适我们的身心,让我们获得一个既充实又轻松愉快,而且也很有收获的假期?

我觉得,如果三个方面调整好了,可能对我们整个的假期生活,就会非常有帮助。哪三个方面呢?

第一就是我们生活内容的合理安排;第二就是我们心理心态的善于调节;第三就是我们的宗教修行的提升。如果我们能够从这三个方面来合理架构的话,相信我们假期,可以过得非常的不一样。

一 生活内容的安排

首先,第一点就是关于生活内容的合理安排。假期期间,时间都是自己的,获得了很大的自由性,但是有的时候,自由的另外一面很可能就是散漫和无序。那这样的一个散漫无序的生活,往往也会给我们带来一种动荡,或者一种耗竭感,让我们的幸福指数严重的下降。因此,架构一个合理的生活内容安排非常的重要。如何来架构呢?

我们可以检视我们每天的主要的生活内容,可以把它们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有关于我们的责任感、意义和价值的生活内容;第二类是有关于让我们感受到轻松愉快的生活内容。

第一种,比如说,为了提升自己,读书学习,听一些课程,或者去尽一些责任义务。这样的一些生活内容,它并不都是愉快的,可是,如果我们能够去完成的话,它会带给我们一种不一样的意义感。你会有一种觉得非常充实的感觉。

第二类的生活内容,是轻松愉快的。做一些放松的娱乐活动,跟家人朋友聊聊天互动一下,也可能会带给一个人快乐,让你觉得轻松。但是如果你的生活只有这些的话,那很可能,时间久了就会体验到一种空虚,心里有一种不踏实的感觉,产生出因为意义和价值缺失而造成的存在焦虑。另外,有一些带给我们快乐的娱乐活动本身它也是有副作用的,会消耗精力,或者说当时很快乐,过后我们的心变得更加动荡,增长了烦恼,那也是要注意避免的。

如果我们只有第一类的生活内容,很可能,时间久了你会觉得疲惫,或者会有一种耗竭感。如果只有第二种生活内容,我们可能就会觉得有空虚感,会产生存在焦虑。所以,合理的安排这两类生活内容,对我们都是非常的重要。

具体如何来协调呢?我个人的建议,就是我们每天可以在固定的时间段来做第一类的生活内容。

因为这些生活内容,它有的时候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力,需要你集中精力,需要主动投入。但是我们知道一个人的意志力是有限的,意志力也是一种资源,如果我们反复的需要投入大量意志力来驱动自己的话,我们往往就会发现,这个意志力就变得薄弱了,就会出现拖拉或者是脱落。

所以,在每天的固定时间段,固定的安排固定的生活内容,就把这样的一些生活任务变成了一种生活习惯,到点了你就去做了,该做的这些事情,一旦习惯形成,我们就不再需要投入很多的意志力,那么生活就会变得比较轻松,后来也比较能自动完成。

而第二类的生活内容,它是不需要投入意志力的。因为它们本身就非常的轻松愉快,也是我们喜爱的。所以说,当我们完成了第一个阶段的这个内容之后的其它空间里,我们就可以灵活的来享受这样的一种生活。

分享一下我个人的一个体验。从我自身的感觉来看,每天对于第一类的生活内容,我觉得,只要每天完成了三大件,就会觉得自己已经很充实。那就是禅修、教理学习和我的一个定课。那每天,在固定的时间段里,把禅修、教理学习和定课完成之后,那其它的时间段,都可以用来做一些让自己感受到轻松愉快的事情。包括去大自然中行禅漫步、运动锻炼身体,跟道友们做一些人际互动,做一些轻松的阅读,包括做一些利他行,接听热线电话等等。那这样的话,基本上一天下来就会觉得既充实,但是它也是轻松愉快的。

所以说,我觉得,我们如果能够把一种觉察的智慧带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来,善巧的架构一个合理的生活内容,我们相信就能够获得一个既充实,又轻松愉快的假期生活。

(未完待续)

疫情之下善调心(二)

受到缘起规律的制约,幸福感和好心态,没有办法仅仅依靠我们的意志力和愿望来达成,只能通过缘起法则来实现它。

(续前)

二 心理心态的调节

上一次的内容里我们谈到了生活内容的合理安排。这一次,想主要跟大家一起来讨论关于心理、心态的调节。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具有一个非常好的心态,获得非常高的幸福感。可是呢,我们会发现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好的心态,有的时候它摸不着、看不见、抓不住。在佛法看来,我们每个人都遵循着无我的法则,受到缘起规律的制约,幸福感和好心态,没有办法仅仅依靠我们的意志力和愿望来达成,只能通过缘起法则来实现它。那如何来调适我们的心理状态呢?

首先,我们就要了解,一个真正的高品质的心理状态,它并不是以快乐为它的最高追求目标。如果我们以快乐为它的追求目标的话,那我们就会发现,这个快乐创造起来容易,但是消退起来,也非常的迅速。而且,有的时候,当你一再的去追逐快乐的时候,这个追逐的过程本身就变得不快乐。它就会成为我们心理上的一种悖论,一种困境。那如何来得到我们想要的一种安乐或幸福呢?

实际上,在佛法看来,真正的幸福感,它来自内心的安宁和寂静。如果我们能够从“如何让我们的内心获得安宁,获得寂静”这样的一个角度来探寻幸福之道的话,那我们就会有非常好的收获。在这个过程中,那你会发现,快乐是我们的副产品,而且,快乐也会让我们的内心更加的寂静。可能,那种幸福和快乐的感觉也会更加深刻。

如何来达到内心的安宁和寂静呢?我觉得,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善用其心。

第一个方面,是慈悲。就是关于爱心的;第二个层面,是关于智慧的。我们会发现,当我们在生活中、在人际关系中能够感受到爱心,能够付出爱心,那我们的内心实际上是安宁的。而且,这种安宁也带着很高的幸福感。所以,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培育人际关系中的这种爱心。这样的一种爱,它不是索取,不是控制,不是匮乏的渴求,它是来自于什么呢?来自于理解,来自于尊重,来自于平等,来自于奉献。在佛法里边,有四种爱心,是非常美妙的。那就是“慈悲喜舍”四种心。

慈心是希望自己和他人幸福;悲心,是希望减少伤害和痛苦;喜心是我们为别人的成功和快乐而感觉到喜悦,当别人快乐的时候,我们为他的快乐而感觉到快乐;舍心,是我们能够尊重每个个体的独立性,意识到每个个体都是独立的,不把我们的贪和嗔、过多的控制感强加他人,能够尊重人际的界限。在这个时候,我们就会产生出一种舍心。舍心也是一种爱,甚至于,它是一种更有智慧的,更有品质的爱。

所以说,在日常的生活中,在人际互动中,我们可以去关注,自己和他人之间,什么时候内心里生起了慈心,希望别人快乐;什么时候我们的内心生起的是悲心,不忍心别人受苦;什么时候,我们生起的是喜心,因为他的成功和收获而感到高兴;什么时候,我们生起了舍心,尊重了别人的独立性和人际界限,不把我们的渴望或者我们的愤怒强加到别人身上,让别人来承担我们的一种情绪或者是心理需求。

除了做到人际关系中的慈悲喜舍,也要能够去觉察到它们的反面。

慈心的这个反面,它的近敌,很像是慈心但是实际上不是慈心,可能是贪爱。

贪爱是来自于我们内在的需求跟匮乏感。有的时候我们会以为这是爱,但是它实际上,是一种渴望、渴爱而不是慈爱。这样的一种贪爱,会让我们的内心动荡,而不是让我们的内心安宁。虽然说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有这种渴爱,但是它需要被关注到,被辨识出来。然后的话,我们要充分地来培育另外一种慈爱,希望别人幸福的那样的一种爱心。这个时候,我们的内心,就会感受到安宁,感受到力量,感受到寂静,幸福指数就会增长上来。

那悲心,它的敌人,很有可能就是,因为别人的痛苦让我们自己变得低落忧伤。

佛法的悲心,它是非常博大的,当我们看到亲人在受苦难的时候,我们会希望去减少他的痛苦,希望他消除这些苦难。但是,并不因为这个而让我们自己陷入了沮丧和黑暗,而是体验到自己的悲心的时候,会让你更加博大,更加深刻,拥有力量,会让你增加了内心的另外一种寂静。因为,苦难就是我们生命的礼物,也可能我们亲身经受了各种苦难,也可能是因为见证了别人的苦难,陪伴他们经历这个过程中,我们和对方一起感受到成长,接受了一份非常特殊的生命礼物。在苦难中成长,有的时候要比在安乐中成长来的更有力量,更有价值。

第三就是喜心的反面。有的时候我们很容易,陷于另外一种,就是为了娱乐为了戏笑而产生的世俗之喜,就是会和喜心相混淆。

有的时候刻意的去逗乐子,刻意的去娱乐,并不能让我们体验到喜心的深刻和安宁。当我们的家人,我们身边的朋友们,包括我们自己有了收获,有了成功,感受到喜悦的时候,那我们要意识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一个修习喜心的机会。在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能够绵绵密密的在内心里默念:“愿你不失去所拥有的一切,愿你不失去所拥有的一切,愿你不失去所拥有的一切……”那这样的一种随喜,这样一种喜心实际上也是非常美好的。它会提升我们的自尊,提升我们生命的质量。

第四种,舍心的反面就是贪嗔和冷漠。

我们刚才已经说了,要尊重别人的独立性,不把我们的贪和嗔强加给别人。有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自己过度卷入人际关系,没有办法去把握人际界限,甚至于对别人产生了困扰,我们的爱也可能会打扰了别人。那如何来降服我们的这样一个没有舍心的状态?有可能,有的人就会堕落到另外一个极端,就是冷漠,陷入一种无智的弃舍,关闭了自己对他人关怀的心门。

要如何来避免这两种极端呢?在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轻轻的默念,“每个众生是自己业力的主人,每个众生是自己业力的主人……”,每个人的成长都是由他自己亲自来完成,不管我们怎样的爱他们,我们没有办法替代他们来完成所有的过程。在这个时候,我们就会生起一种中舍之心,有意识地尊重他的独立性,尊重他的界限,但心门仍然是对他开放的。这样以开放中立的心来陪伴,有的时候是比取而代之更为有智慧的一种爱。

如果我们在人际关系中能够去开发我们的慈悲喜舍四种爱心,有效的去防止陷入一些会让我们动荡、带给自他困扰的误区的话,我相信,我们整个的身心,会非常阳光喜悦的,也会非常的温暖,非常的有力量。

除了慈悲喜舍这个慈悲的层面,我们的内心真正要想获得安宁,获得高品质的幸福感,另外一个部分,就是要有智慧。

智慧这个层面,它更为重要。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拥有智慧,因为智慧让我们通达;智慧让我们明了如何取舍;智慧让我们心地开阔;智慧让我们没有挂碍,没有困惑。这种感觉,实际上是非常好的。

但是可能有些人会问,如何来开发我们的智慧呢?确实,提升智慧是一个非常大的话题,内容非常的广博复杂。我在今天大概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些提示,帮助我们更加有智慧的来生活。

第一,就是全然的、如实的活在当下。在佛教经典里面说到,不要挂念过去,不要担忧未来,如实的活在当下。

在佛法看来,过去法已经消失了,未来法还没有存在,所以我们所拥有的只有此时此刻。如果,我们能够坚定的认识到这一点,意识到我们所拥有的只有当下,我们一直都是活在这个“当下”的。那这样的一种觉悟,意识到这样的一个事实,就会带给我们很大的智慧。突然之间,你的心态就会发生变化,所有的努力,一下子就会有了一个着力点。如果我们能够很好的去把握当下,我们实际上就是把握了我们所有的生命。这是关于智慧,我们第一种觉悟。

关于开发智慧的第二条,就是我们的缘起观。在佛法看来,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万事万物,都是众缘和合而呈现出它相应的结果。

如果我们意识到这样的一个真理的话,它也是一种智慧。这样的一种智慧,就能够给我们带来非常不一样的内心体验。当我们再遇到所有的,可爱或者不可爱的事件发生的时候,我们的第一反应,不再是不接纳:“为什么会是这样?”或者“我不接受!”如果我们拥有了坚定的缘起观,我们就会首先把这个事件本身界定为一个结果。同时就会意识到每一个结果都是由各种因缘和合而成。在这个时候,我们的心态关注的中心,不再是对结果的抗拒,或者执著。而是开始转入到对造成它的各种因缘的观察思考和简别,这个角度上来。这对我们解决情绪问题,高效率的去处理我们所遇到的各种艰难,实际上是非常有帮助的。

所以,做一个坚定的缘起论者,实际上是非常不容易的。但是如果我们能做到,我们智慧的开发,也会带给我们非常大的领悟和欣喜。

开发智慧的第三个层面是什么呢?那就是,我们要在生活中、修行中倾向于开发智慧,把智慧的生起作为第一优先。

如果我们有了这样的意识的话,对于我们来说,生活本身不再是我们所要追求的目的,而是,它只是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更关注的是如何在过程中去体验,在过程中去学习和成长。顺境,有可能会让我们产生出很多的收获和智慧。同时你会发现,如果能够善用其心,逆境也有可能带来成长,甚至我们的这种成长还要超过了顺境。

所以,如果我们有了一种智慧优先的心态,你会发现,生活中处处都在说法,万事万物都是我们的老师,每一天都有收获。我们就不会再怨天尤人,而是,带着一种开放的心态去投入到每一天的生活、事业、修行的历程中来。这对于我们的心理健康,一个好的心态是至关重要的。所以说如果我们能够拥有慈悲喜舍的博大的爱心,拥有追求真理、开发智慧的觉悟,我相信一定会拥有非常满意的生命状态,我们也会度过一个非常不一样的,非常充实的假期。

(未完待续)

疫情之下善调心(三)

本文摘选:
修行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修行不一定都是在寺院里,而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彼岸其实也并不离我们此刻的生活,但它是安乐的,它是清凉的,它是圆满、喜悦和自在的。

我们可以把整个生活用“六波罗蜜”来架构。所谓的六波罗蜜,即:布施、持戒、安忍、精进,禅定和智慧。那么就能令我们的心得到安乐、清凉、圆满、喜悦和自在。

(续前)

三 宗教修行的提升

在上一次的分享里边,我们谈到了生活内容的合理安排,心理心态的善于调适。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另外一个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我们宗教修行的提升。

谈到宗教修行,很可能,很多人一下子就会觉得有一种神秘感,或者觉得这是专业的出家师父们,他们的一个任务。但实际上,修行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修行也不一定都是在寺院里,在殿堂上,而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在假期里边,如何运用合理的方式来提升我们的宗教修行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的几个方面来实践。那就是把我们整个的生活用六个波罗蜜来架构。所谓的六波罗蜜,就包括了布施、持戒、安忍、精进,禅定和智慧。猛一听起来,好像这些名相都非常的专业,甚至于有一些深奥,或者让我们理解起来觉得挺困难的。但实际上,它们所说的也并没有离开我们的现实生活。

如何把整个的生活内容纳入到六个波罗蜜的架构中来,并由此而让我们在生活中感受到宗教修行的提升呢?举个简单的例子。

1、布施

首先,我们要做的,实际上就是要有这样的意识,就是把它们“标明”出来。什么是布施?布施就是奉献;布施就是给予;布施就是一种生命关怀。所以,当我们在为周围人付出的时候,当我们在给予他们食物,给予他们时间的陪伴,给予情感的支持,甚至一些智慧方面的分享的时候,所有的这些都是布施。

如果能够意识到这一点,并且有意识地把它纳入到我们的修行体系中来,那你会发现,每天的生活工作家务,突然就会变得带有了意义和价值。我们在过程中,就不再是过去的牢骚满腹,或者说带着烦躁心,匆匆忙忙,而是,会有一种喜悦感,会带来一种心量开阔的感觉。

当我们全然投入其中的时候,身边人也能够感受到我们的爱心、我们所带来的一种生活态度。所以我们的生活方式,就不再是烦躁、敷衍、动荡,甚至是抱怨的。我们整个的生活态度,都会变得安然专注,而且,它里边带着很多的喜悦。

2、持戒

持戒波罗蜜的一个核心的特质就是不伤害。它意味着不伤害自己和他人,意味着我们承诺过一个健康有益的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看到,跟持戒波罗蜜相违的言行,包括思想,其实也是蛮多的。有的时候,我们长时间的放纵自己浪费时间;有的时候,对家人过于任性,放纵我们的脾气伤害他们,宣泄我们的攻击性;有时候不注意合理调节,长时间的熬夜,伤害了自己的身心健康。如果我们能够有戒波罗蜜的修行的意识,那就会从不伤害的角度、生命关怀的角度,处处的去实践,不愿意再伤害自己的身心健康,不愿意再伤害我们身边的他人,把它变成我们的生活的一个准则和前提。

假如说我们能够时时把这个前提提起来,时时的告诉自己这一点,那就会让我们的整个生活发生很多的变化。我们的内心,有了这样的坚持,也可以改变我们跟家人的互动状态,让他们也能够从我们这里学到戒波罗蜜的精髓。如果一家人都能够有个很好的戒波罗蜜,我相信这样的一个家庭生活,实际上是非常安乐的,里边肯定有很多的美好和信心,少了很多的伤害和痛苦。

3、安忍

第三,是安忍波罗蜜的修行。

我们知道,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不管是来自外在天气的忽冷忽热,还是我们有时候,不得不在很疲惫的时候还要照顾孩子、照顾家人。甚至在修学中,包括打坐,也要忍受腿痛、烦躁。还有,就是挤出时间来学习。所以实际上我们的生活有很多不容易的地方。包括我们的家人,他们也可能会有任性,有自我、自私的一面,有他们自身的身心烦恼,或者生命的困难。所有的这些,当我们跟他们生活在同一个空间里的时候,对我们来说也都是不容易的。

所以,当我们面对这些生命的痛苦和艰难的时候,那么所有的这些,恰恰就是安忍波罗蜜的修行。如何让自己的身心如大地一般的去承纳,接受痛苦也是生活的一个部分。能够去消化这个部分,把痛苦转化为我们生命成长的资粮,转化为我们前进的动力和智慧,这就是安忍波罗蜜的修行。

遇到身心的疲劳,内外环境上的艰难,它是安受苦忍;遇到人际关系中的冲突,被人误会,被人攻击,我们要修耐怨害忍;面对真理的深奥晦涩,需要付出心力去探索,那我们就要修谛察法忍。

三种安忍,就能够帮助我们不断的去超越生命的考验,每经历一次考验,我们就会进入到一个新的高度,更为开阔博大的空间里来。所以安忍波罗蜜,它是一种非常有力量的修行。可能每天我们都要经历这个忍耐,但是,并不是我们都修了安忍波罗蜜,一旦我们把它纳入到我们的修行中来,我们就会拥有了力量,我们的宗教修行会得到很大的成长。

4、精进

第四个是精进波罗蜜。精进波罗蜜,主要对治我们的散漫、放逸和懈怠。因为人总有懒散的时候,在这个时候觉察到我们的懒散和放逸,那这本身就是精进波罗蜜的修行。

人类不光是有理性的智慧,也有来自本能的原始冲动。懒散放逸,也是凡夫的生命特点的一个部分。它存在着,这是一个事实。关键是我们要能够觉察到这些部分,并且运用精进波罗蜜来超越它。

精进波罗蜜的一个特征是什么?就四个字:“自强不息”。如果一个人能够把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真正提起来,那在任何时候都可以重新开始,在任何时候都不会放弃,你会发现,生命永远都是有前途的。或者说,我们的生命之路,前面永远都是非常开阔的,拥有了非常广大的空间。所以,精进波罗蜜,也是一个非常好的修行。当我们精进的时候,我们也会提升意义感,价值感和力量。

5、禅定

第五个是禅波罗蜜。

很多人觉得不懂得怎么来修禅。实际上,禅波罗蜜,它包括了两个部分的内容。第一,就是正念,运用觉察力以恰当的方式观察当下所发生的身心现象;第二是定,就是心能够去安住于善所缘。这就属于禅波罗蜜的修行。所以,像我们前面说到的,常常的“知道”我们活在当下,对我们身心此刻的状态有所觉察,能够心安住在一个善所缘上,获得专注,这都是一个高品质心灵的特征。

跟禅波罗蜜相反的一些心态,包括心不在焉、散漫、昏沉、动荡、烦躁等等。如果我们能够善巧的去标明和觉察这些与禅波罗蜜相反的一些心理状态,不断地提升我们的觉察力和专注力,然后让我们的心灵变得清明,变得稳定,就能带来非常好的内在体验和生命提升。

6、般若智慧

最后就是般若波罗密智慧的修行。在我们上一次的分享里边,其实我也谈到了智慧的增长。智慧有几个用心的要领,它包括了闻、思、修三种。那就是听闻的智慧、如理思维的智慧和在实践中去实修而产生出的领悟的智慧。

所以,有的时候看书,听讲座,去听闻,本身就能够得到非常多的智慧。所以要做一个爱学习的人,有探索欲的人,非常的重要。

第二就是如理思维。那就是,把我们所听闻的内容,包括我们所经历的生活事件,用一种正确的思维方式去消化和加工它,让它产生出第二种智慧来。就像葡萄,经过了长时间的发酵和酝酿,变成了美酒。我们也会发现,原始的材料进入到我们身心这部神奇的机器里来,经过了我们的思维之后,它也可以产生出非常好的养料,这就是思维而得的智慧。

第三,是实修而得来的智慧。那就是在深度的禅观中去观照身心世界的本质,去观照万事万物的规律,照见真理。这个部分,就是第三个实修的智慧。

所以如果我们能够从听闻、如理思维、如实观修三个方面,来不断的开发的话,我们的智慧,相信就会如同清泉,源源不断地从我们的内心中涌现出来。而这些智慧,又会让我们的生命变得通透,变得豁达,自在无碍。

所以,最后,我也祝愿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大家都能够获得布施波罗蜜、持戒波罗蜜、安忍波罗蜜、精进波罗蜜、禅波罗蜜和般若波罗蜜这些美妙的法味。

我们的生活中并不缺这些,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有意识的从这六个方面去提升,去修习,相信它会带我们到达彼岸。那个彼岸是什么?彼岸其实也并不离我们此刻的生活,但它是安乐的,它是清凉的,它是圆满、喜悦和自在的。愿我们大家都能得到它!

录音整理 | 妙定   排版 | 智凰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扫码关注 西园戒幢律寺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