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is_home()){ //这里描述在前******* $description = "西园寺和研究所发布相关新闻法讯的官方平台"; $keywords = "西园寺,佛教,佛学院,法讯,心理咨询"; } elseif (is_category()){ $keywords = single_cat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category_description(); } elseif (is_tag()){ $keywords = single_tag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tag_description(); } $keywords = trim(strip_tags($keywords)); $description = trim(strip_tags($description)); ?>

位置: 首页 > 三风建设 > 戒幢春秋 > “大彻大悟”前,人生先要小悟无数次——生命的关怀与觉醒 (三)

“大彻大悟”前,人生先要小悟无数次——生命的关怀与觉醒 (三)

发布日期: 2024-03-28 浏览量: 595 次浏览

诸佛菩萨为什么没有烦恼,为什么能做到大慈大悲、智慧无量?为什么我们看到佛像永远都是安详、寂静和微笑?而我们就总是在苦恼中、在动荡中、在焦虑恐惧中?随着我们慢慢地修行,有一天智慧开启了,那我们也能体验与诸佛菩萨心心相印、念念相通,超越不完美的小我,体验到一种究极的生命实相。

续前 ——

(二)

其次,我们也谈到了生命的觉醒之道。

什么是生命的觉醒?那就是要体味我们的生命它到底是什么、实相是什么?

有人说:“什么是实相?这个世界不就是这样的吗?吃吃喝喝、开开心心地过一辈子。”——这是一种生命的现象,但不是生命的实相。记得以前我看了一本书,有一个佛教的漫画,讲的还是挺生动形象的。

漫画说到大海里面一阵风吹来,有很多的浪花生起,有的浪花很高、有的浪花很小,一朵大浪花在风的推动下往前奔涌,它的旁边跟着一朵小浪花也在往前跑。这个时候小浪花看了一眼大浪花,它就特别的羡慕,说:“你看你这么大!我这么小!”这个时候大浪花低头看着小浪花,就笑了,说:“你为你自己不够大而感觉到烦恼,那是因为你不了解你自己是谁。”小浪花说:“我是谁?我不就是一朵小浪花吗?”这时大浪花告诉它说:“错了。其实你就是海!”

这个寓言是意味深长的:当我们每个人在衡量自己长得是否好看,是否有钱等等,或者是自卑,或者是傲慢,不断地与别人在攀比的时候,我们并不了解生命真正的本质。那我们的生命,它的实相是什么?跳出脆弱的肉体来看,我们的生命远非脆弱无常的身心所能代表。

在佛教里面经常说我们的这颗心,“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它与整个世界“一体”、“一味”、“一如”。如果我们能够跳出自己是“浪花”的执着,那我们才能够慢慢地去体悟到生命的实相到底是什么

诸佛菩萨为什么没有烦恼,为什么能做到大慈大悲、智慧无量?为什么我们看到佛像永远都是安详、寂静和微笑?而我们就总是在苦恼中、在动荡中、在焦虑恐惧中?随着我们慢慢地修行,有一天智慧开启了,那我们也能体验与诸佛菩萨心心相印、念念相通,超越不完美的小我,体验到一种究极的生命实相。

有的人说:“开悟、了生脱死、到达彼岸,这些目标太遥远了,我就是凡夫俗子,这么渺小,我能做到吗?”但事实上,从此时此刻开始,常常去阅读和吸收佛法的大智慧,从觉悟的角度看自己、看他人、看世界,那我们很多的问题就会烟消云散,都不再是问题。

大家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有时我们觉得生活很烦,但是你真的看清实际所发生的,其实很多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甚至是无事生非、没事找事,都有可能。

有的孩子情绪很愤怒,与父母产生冲突,问他为什么,无非就是父母让他早点睡觉、好好锻炼身体、好好吃饭、吃得健康一点、少玩手机。

本来都是爱的关怀,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导致他几乎要爆炸了、崩溃了。有时候我与这些小孩们沟通的时候,我就问他,你跳出来看这个事情大不大,这个事情的本质到底有多严重?他想了一下,他说其实挺小的,不是事情,但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就那么烦躁?为什么爸妈这样说我的时候,为什么我要暴躁呢?他自己也很困惑。

其实这是一个思维方法的问题。就是说,我们有时候必须要学会一种跳出来看事情的本领。后来我就告诉这位小孩,以后遇到任何事情,你首先问自己几个问题:第一,跳出来看这个事情到底有多严重?这件事情的分量到底有多大?是大事还是小事?第二,自己的期待是什么?对方的期待是什么?

有的时候事情很小,但我们的期待很大,比如说父母可能希望小孩子完美得就像机器人一样,按时睡觉,按时吃饭,不出任何差错,没有自己的欲望——但是这个期待是不可能的,没有这么完美,小孩玩的时候他就想玩一玩,他学不进去了就想偷懒,都有可能。

另一方面,对于孩子来讲,对父母也有期待。就是希望父母对他无条件的允许:“不要管我、哪怕我熬了一晚上的夜,哪怕我半夜不回家”,他觉得父母都最好别生气、别问,最好是给我足够的信任——这种期待其实也是不符合人情的,你半夜也不回家,父母难道不操心?肯定会担忧的,这是人之常情,问一句也是理所当然的。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看到自己的期待和他人的期待就是很多痛苦的来源。表面看上去是嗔心,有的时候也是来自于爱心。如何能够让爱心真正地变成生命的美好,而不是生命的烦恼,在这里都是要用跳出来看的觉悟。

我们局限在自己的“小我”之中,局限在自己当下的负面情绪和一些不现实的渴望之中,是没有办法看清实相的。看不清实相你就无法接受、无法面对、无法处理,你一旦看清了,可能非常好处理。

孩子遇到父母的各种唠叨、指责和规劝的时候,可能一个拥抱、一个承诺:感谢爸妈对我的关怀、对我的爱心,我会努力,照顾好自己。告诉他们:别太焦虑,现在的我确实不完美,给我空间,我们一起来成长,我也需要得到你们的帮助。这样的话,父母瞬间融化,孩子心中面目可憎的父母,其实也是很可爱的父母。

很多的问题,如果有了智慧、跳脱出来看,其实很好处理,都不难。最怕的就是执着。“掉进执着”,苦不堪言,没有办法去处理好生活中的所有挑战。

当我们能够从觉悟的角度看自己、看他人、看世界,就能够看得明白,能够直达它的本质,直达问题的核心。这样的话,我们就不会被眼前的不圆满所困惑,不断向前,最终到达觉悟。

佛教里面讲“大彻大悟”,但也说先要“小悟无数次”,最后我们才能够彻底地明白,彻底地没问题。而每天可能都有觉悟,每天可能都有新的收获。如果说能够从这个角度,在万事万物中,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在与人相处中,在工作生活修行中,一天一个小悟积累起来,那就是不得了的觉悟。一年、两年、十年、二十年下来,我们就会成为生命的智者,成为有智慧的人。在那个时候,高度到了,所谓“一览众山小”,站在绝顶之上,眺空远望,天高海阔。登山过程中所有的迷茫与艰难,都会消散。在那个时候,你会会心一笑,觉得此生没有空过。

佛法的修行,就是一条生命关怀和生命觉醒的道路,这条道路引导我们的生命离苦得乐,引导我们的生命走向不迷茫,从光明走向更加的光明,不光能够让自己的此生非常的充实、有意义,我们也能够利益这个世界,能够分享给他人。所以说这是非常美好的、非常殊胜生命之道,起点就从“三皈依”开始,以佛为师、以法为医、以僧为友,慢慢地去探索,慢慢地去实践。

最后也祝福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能够获得三宝的加持和摄受,佛慧圆满、身心自在、法喜充满。

(未完待续)

录音整理 | 悟苇、智岸  校对 | 一心  排版 | 果甚   图片 | 网络部摄影组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扫码关注 西园戒幢律寺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